在和平年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扎根边疆,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祁发宝,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星。
他驻守中印边境长达27年,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乌鲁木齐警备区副司令员,胸前那六排勋表,承载着他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更是他保家卫国的不朽见证 。

1997年,18岁的祁发宝怀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毅然投身军营,被分配到西藏阿里地区,成为一名戍边部队的见习排长。
阿里,这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生命禁区”,氧气稀薄、气候恶劣,自然环境之艰苦超乎想象。
但祁发宝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开启了他漫长而又传奇的戍边生涯。
巡逻,是戍边部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祁发宝戍边的20多年里,他先后上千次带队组织巡逻执勤,40余次遭遇暴风雪和夏季雪融性泥石流,1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5年7月的一天,祁发宝带队巡逻时,一匹军马突然失足坠落悬崖,被汹涌的象泉河河水瞬间吞没,他自己也被甩了出去,重重地落在悬崖边上。
等他苏醒过来,后背已被划出六七道口子,鲜血染红了军装。面对如此生死考验,祁发宝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守护边疆的决心。

中印边境局势长期复杂,印度方面频繁在边境地区挑衅,妄图蚕食我国领土。
2014年,祁发宝参与了一次关键的边境反蚕食行动。
印军采用“小步蚕食”策略,在边境偷偷修建工事、设置障碍,企图改变边境现状。祁发宝所在部队接到任务后,迅速出击。
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艰难前行,穿越雪山、河流和峡谷,巧妙避开印军巡逻队,成功抵达印军修建工事地点。
面对印军,祁发宝用流利英语严正声明这是中国领土,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撤离。
印军妄图凭借人数优势威胁我方,祁发宝毫不畏惧,指挥战士们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形成坚固防御阵型,成功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
这次行动充分展现了祁发宝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爱国精神,也让他在部队中声名远扬。
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地区局势因印军蓄意挑衅而急剧恶化。
自4月起,印军单方面抵边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无视中方多次交涉和抗议。
5月6日凌晨,印军趁夜色越线进入中国领土,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
6月6日,双方举行军长级会晤,印方表面承诺撤出越线人员、拆除设施,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
然而,6月15日傍晚,印军公然违背承诺,再次跨越实控线,搭设帐篷、拆毁中方设施,并蓄意发动挑衅攻击。

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
却不料印军早已设下圈套,数百名印军手持钢管、棍棒等武器,从山崖后涌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祁发宝临危不惧,张开双臂阻挡印军前进,大声呵斥印军破坏共识的行为。
印军悍然发动攻击,祁发宝头部被钢管击中,鲜血瞬间染红脸庞,但他依然坚守阵地,指挥战士们与印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这场敌众我寡的战斗中,祁发宝和战友们毫不退缩,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最终,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将印军击溃驱离,但我方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祁发宝身负重伤,左前额骨破裂,当场昏迷。

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祁发宝的英勇事迹传遍全国,他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2021年2月,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这不仅是对他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英勇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他多年坚守边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褒奖。
此后,祁发宝晋升为乌鲁木齐警备区副司令员,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2023年,祁发宝在一次公开活动中亮相,他胸前佩戴的六排勋表格外引人注目。
勋表,作为军人荣誉的象征,每一枚都代表着一段特殊的经历和功绩。
祁发宝的六排勋表,是他军旅生涯的生动写照,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优秀指挥官的历程,更见证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第一排居中是副师级职务章,两旁可能是个人或集体荣誉章;第二排是二等功、三等功和嘉奖相关;
第三排荣誉称号、英模单位、个人和集体荣誉表彰等满满当当;
第四排是重大专项任务任职经历和一级卫国戍边纪念章;
第四排最后一枚及五六排体现他的营团职军事主管经历、军级和旅团级机关任职经历以及二十多年的军龄 。

祁发宝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担当的英雄史诗。
他用27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他不仅是一位英雄,更是无数戍边战士的缩影。
在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像祁发宝一样的军人,他们远离家乡,默默奉献,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许没有被大众熟知的名字,但他们同样是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
[红脸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