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11月30日,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诞生不仅标志着AI技术的新里程碑,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心理学家刘嘉的学术观点。身为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刘嘉的观点在经历了这一技术革新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早先的6月1日,刘嘉在北京智源大会上坚定主张,人类智能的优越性无可替代。然而,仅仅几个月后,他的立场开始转变。到了11月10日,他提出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是人类进化的新节点。而在ChatGPT发布后,他的观点更为激进,认为人类正经历着第二次认知革命,并预言AI将全面超越人类,甚至“涌现”出其自身的“意识”。
这些不仅是学术观点的转变,更促使刘嘉将理论付诸实践。今年4月18日,他担任系主任的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正式成立,这个新系将从社会科学学院独立出来,旨在通过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探索意识起源和智能本质等基础问题。
对于这一新的学科定位,刘嘉认为,心理学与AI的结合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强调,这种结合必须被视为一种信仰,而非可选择的实验或游戏。
当被问及为何从专注于视觉智能的研究转向更广泛的AI认知神经基础时,刘嘉解释称,这并非真正的转变,而是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兴起,他意识到这些技术可以作为研究大脑功能的新模型。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刘嘉还指出,心理学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历史上,心理学就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紧密相连,许多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他认为心理学与AI的结合不是一种“加入”,而是一种“回归”。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兴起,刘嘉看到了一种机遇,这些技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意识起源、智能本质等核心问题。他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心理学将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壮大。
在招生方面,刘嘉透露,他们的研究生来自多种学科背景,包括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他认为这种多样性对于跨学科研究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补,同时也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此外,他还强调,在ChatGPT等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应更加注重能力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亿元俱乐部”教育理念: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创新探索在学科交叉日益成为科研创新的关键背景下,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独立建系和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该系以独特的“亿元俱乐部”为理念,致力于将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引入本科生教学,培养学生在科学前沿的实践能力。
《中国科学报》在与系主任刘嘉教授的对话中了解到,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独立建系,不仅是因为心理学作为实验科学的本质属性,更是为了紧密结合清华的工科优势,探索与通用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这种结合在刘嘉教授看来,是应对大模型冲击的天然手段,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及与其他高校心理学系的定位差异,刘嘉教授强调,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更注重与工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清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机会。同时,该系坚持“少而精、小而美”的办学理念,通过现象式教学和小班授课,深化学生对心理学核心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亿元俱乐部”作为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一大特色,不仅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世界先进的科研设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的实施,无疑将为我国心理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对标麻省理工: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追赶与超越在追求学术卓越和创新的道路上,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将目标对准了世界名校——麻省理工学院的脑与认知科学系。通过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组织架构,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正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以期达到甚至超越国际一流水平。
《中国科学报》在与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教授的对话中了解到,该系正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技术引领理念的人才,推动技术与理论的深度融合。刘嘉教授强调,麻省理工学院的成功在于其开放的态度和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这正是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为了加速国内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刘嘉教授认为,除了坚定的决心和资源的投入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支持学科交叉的体制和机制。这包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仪器设备资源,加强实验工程技术队伍的建设,以及鼓励非传统心理学领域的人才参与研究。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注重应聘者对技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技术上进行革命性创新的能力。同时,该系也严格控制人员规模,确保引进的人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通过对标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正逐步实现其追赶与超越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该系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也为国内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树立了典范。
✨关注,了解期刊相关最新动态,欢迎大家评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