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以韩国的实力最弱小,第一个被秦国灭亡,可这么一个弱小的国家一度被称为“劲韩”。是不是很不可思议?韩国建国之初,三家分晋,得到的土地各有千秋。魏国得到了晋国的晋南地区,也就是晋文公时期晋国最险要肥沃的土地。赵国得到了晋北、晋中、河北北部地区,连成一片。韩国得到了上党高地,居高临下。

上党高地东靠邯郸,北危晋阳,南可攻大梁,地理位置优越。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所在就是上党,战国后期,赵国跟秦国争夺天下,而有了上党秦国可居高临下直取赵都邯郸。而韩国拥有上党,只要国力足够,就可以成为三晋之首。战国初期魏国的领土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我们都知道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强大。而魏国的西部是以安邑为中心,东部以大梁为中心,两地通过上党高地连接到一起。所以魏国在早期执行的是团结三晋的政策,韩国则利用这一局面,趁机吞并郑国,有了立足于天下的资本,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郑国这是一个西周晚期建国的姬姓诸侯国,凭借着地理位置开始崛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小霸。可随着诸国兼并的开始,郑国由于地理位置成为二流国家,沦为晋楚等大国的附庸。智氏被韩、赵、魏三家打败,韩相段规说:“分地时一定要成皋”,韩康子说:“成皋是不长庄稼的地方,要它也没用”。段规说:“一里大的地盘可以牵动千里的政权,是因为地形的缘由”。一万人可以打败三万人,是乘敌人不备的原因。君上如果可以听从我的意见,韩国就可以消灭郑国。成皋就是如今虎牢关一带,地形十分险要,韩国消灭郑国的野心,从此可以看出。

三家分晋后,由于三家的地盘都是晋君赏赐得来的,成为诸侯后,三家开始了换地工作,把自己的领土整合在一起。韩国的国都处于魏国的领土中心,国都作为宗庙所在,是不能换的。经过多年的协商后,韩国的土地集中在晋国南部和中部,而国都平阳处于魏国的包围下,不利于韩国发展需要,韩武子将国都迁到宜阳,这次迁都躲避了魏国的锋芒,也把战略中心转移到洛阳盆地上来。这个时候韩国的三川郡和上党郡紧密相连,北有太行,南有黄河,尽得晋地的精髓所在。韩国的领土就是东周强盛时期的领土,再加上上党。它的领土在战国时期虽算不上最大,可是最好的。

韩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还是军事扩张,无疑是便利的。战国时期宜阳铁山就位于韩国,不同于秦国这种产铜多于铁的国家,少量的铁料用于民间的耕地。韩国的冶铁技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当时有一句名言是“天下劲弩尽出韩地”,而且韩国的弩箭可以射到八百里开外,八百里内破盾劈甲无所不利,秦国的弩箭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中就有很多工匠逃到秦国,秦弩可见韩弩的影子。韩国的剑也是异常锋利,有“当敌斩坚甲”的名头。那么被韩国当做对手的郑国现在是什么情况?

郑国自郑庄公去世后,诸公子争位几十年,郑国内部大乱,郑国与晋、楚、宋、卫等国作战,胜多败少。郑国全盛时期的八成领土被晋楚等大国吞并,不负往日辉煌。韩景侯为了顺利击败郑国,将国都从宜阳迁到韩郑边境的阳翟,以便在都城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可后来郑国的军队还包围了阳翟,让韩国知道郑国虽弱,可也打不过。于是转而跟郑国交好,以寻找时机。为了麻痹郑国,韩国唱了一出好戏。当时,三晋联军攻打齐国、宋国等国得到的战利品,都会分给郑国一部分,时间长了,郑公就认为韩国是个好邻居。

此时,虽经历了三家分晋,晋国却没有灭亡,还保留着宗庙之地。此后,晋国被三家控制,晋静公居住在韩国的屯留城,于是,三晋为加深同盟,在屯留城聚会,这次,韩国邀请了郑康公,郑康公绝对三晋能叫上自己,是自己的荣幸。全然没有想到危险到来,于是,郑康公亲自率领2万精兵赶到屯留宴会。此时,韩国国都阳翟的15万韩军秘密偷袭郑国,可是新郑城内还有6、7万郑军,考虑到这一点,韩国早就做了准备,在每次送给郑国战利品的时候,都会让军士伪装成百姓,进入郑国埋伏。同时,派敢死队进入新郑城中纵火,这样郑军定然分心,在里应外合下,15万韩军进入新郑。

此时,郑康公还在屯留参加宴会,等信息传到他的耳朵里,郑康公就希望魏、赵两国国君为他主持公道。可新郑已经被韩国攻占,一切尘埃落定,贸然与韩国翻脸,不利于三晋同盟,两国都视而不见。可怜的就是郑康公,被韩国囚禁起来,没有人知道他被关在哪?而郑国的权贵也都投降,韩国为了防止郑国出现乱子,将国都从阳翟搬到新郑,郑国灭亡。韩国在灭亡郑国之后,国力大增。灭郑不久后,韩哀侯去世,经过韩懿侯,韩昭侯继位,谁能想到这次灭郑给韩国带来了一位大才,带领韩国走向巅峰?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军压境,朝内一片恐慌,而这个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官员申不害站了出来,他建议韩王低头去魏国拜见魏王。虽有损韩国的尊严,但可以争取时间,以求东山再起。韩昭侯听从申不害的意见,解除了韩国的危机。这一计策也让申不害得到韩昭侯的赏识,这个申不害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说他带韩国强大?

申不害,本是郑国的一个低级官吏,韩灭郑后,他又成为了韩国的低级官吏。在旧贵族执政时期,本无出头之日,可两年后的魏国攻赵又给了申不害机会,韩国的邻居魏国经过变法强大后,在魏惠王时期称王,开始了霸权。可三晋虽有盟约,可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敲打韩、赵,魏国派大军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人来到韩国,希望可以出兵援助,而申不害认为救赵还是得救,但要等齐国出兵以后。韩国在围魏救赵之中获得了好处,韩昭侯认为申不害是大才,就提拔申不害为相国,开始变法革新。

申不害担任相国后,开始在韩国变法,申不害强调“术”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整顿朝政,加强君主集权,他首先整顿韩国三大权贵世家,果断收回其特权,裹挟其资产充入国库。整治吏治,对官吏进行严厉的考核和监督,韩国开始趋于稳定。当做完这一切后,就是练兵,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之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军队进行混编,统一进行军事训练。二是外合诸侯,他深知变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他先后拉拢赵、齐、楚等国与魏国对峙,在申不害担任相国的15年间,韩国没有遭受入侵,国力大增。可等到申不害去世后,申不害之法被废黜。

虽然申不害之法被废除,可“术”治已经进入韩人骨髓中。相比秦国的变法,韩国的变法没有流血牺牲,可韩国变法立足点是君王,君王贤明,国家就强盛,不同于秦国的以法治国。后期的韩国也不凭借自身替抗秦国,而是通过算计和祸水东引去逃避问题。韩国的内政出现大问题,如此国家怎么能存活。韩国自韩昭侯之后,后面的君王一代不如一代,而韩国的灭亡就是从申不害变法之后开始,所谓盛极必衰,韩国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韩国的灭亡,韩国处于四战之地,且占领着上党高地,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你想要打谁都可以?可前提是你要够强,就像魏国,早期的时候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差点灭亡秦国。可韩国不行,韩国兵器虽精良,可缺少纵深,魏国强大的时候有整个河西作为纵深,而韩国没有,很容易被灭。

而后面强大的国家,无一不是有战略纵深,在战国大舞台,秦、赵、齐、楚无一不是凭借纵深,成为一流强国。而韩国自从白起通过野王,攻下上党之后,韩国所有的原有土地都已丧失,只剩下郑国的领土。而韩国上下都弥漫着一种绥靖的味道,自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的“术”治达到了巅峰,比如秦国攻打上党本是想灭亡韩国,可上党通过当地的郡守送给赵国,不就祸水东引,让赵国承受了韩国的伤害。后面有韩王通过让郑国入秦修建水渠,目的就是以郑国为间,修建大渠削弱秦国,让秦国十年之内没有攻韩的风险。后来郑国失败后,韩国又以公子非入秦为间,可被秦国识破,公子非自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