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西晋王朝宛如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却又迅速地黯淡消逝。而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恰似这幕历史悲剧中的主角,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被命运的巨手无情地摆弄,他的一生,交织着盛世的余晖与王朝衰败的悲歌。

泰始三年(公元 267 年),洛阳的皇宫内,一片庄严肃穆。年仅 9 岁的司马衷,因嫡兄早夭,幸运又不幸地被立为太子。此时的西晋,在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下,刚刚结束了三国鼎立的纷争,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皇宫外,百姓安居乐业,街市上热闹非凡,贩夫走卒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然而,在这繁华背后,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
司马衷生性纯良,却资质平庸,对于宫廷中的权谋争斗,他常常懵懂无知。他的母亲武元皇后杨艳,对他寄予厚望,悉心教导,可收效甚微。随着年龄的增长,司马衷对朝政之事的迟钝愈发明显,朝中大臣们私下里议论纷纷,对这位未来的君主充满了担忧。

太熙元年(公元 290 年),晋武帝司马炎龙御归天,司马衷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登上了皇位。初登大宝的他,面对满朝文武,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无措。而此时,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 —— 皇后贾南风,正悄然伸出她的权力之手。
贾南风,貌丑而心狠,她不甘心只做一个后宫之主,对朝政大权垂涎三尺。为了掌控局势,她联合楚王司马玮,精心策划了一场铲除辅政外戚太傅杨骏的阴谋。一夜之间,洛阳城血雨腥风,杨骏府邸被围,杨骏及其党羽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司马衷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朝堂上的混乱,却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的命运之舟,开始在权力的旋涡中失控。

此后,长达 16 年的八王之乱爆发。这场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乱,如同一场可怕的瘟疫,迅速蔓延至整个西晋大地。赵王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等诸侯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将司马衷当作傀儡,肆意操纵。
在赵王司马伦的逼迫下,司马衷被迫退位,被幽禁于金墉城。那座冰冷的城池,成为了他的牢笼。看着曾经繁华的皇宫渐渐远去,司马衷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他时常在城墙上徘徊,望着远方,心中思念着往昔的安宁时光,却不知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不久后,齐王司马冏等人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衷又被迎回了皇位。然而,这所谓的复位,不过是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牢笼。司马衷依旧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更无法掌控这摇摇欲坠的西晋王朝。
在一次外出途中,司马衷看到路边有百姓因饥荒而饿死,心中十分不忍。他天真地问身边的大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这句话,成为了他被后世诟病的笑柄,却也真实地反映出他身处宫廷,对民间疾苦的无知。在他的认知里,从来没有经历过饥饿的痛苦,自然无法理解百姓连粟米都吃不上的悲惨境遇。

随着八王之乱的愈演愈烈,西晋的国力迅速衰退。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曾经繁华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司马衷在这场混乱中,犹如一片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
元熙元年(公元 307 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司马衷误食毒饼,中毒身亡,年仅四十八岁。这位一生都在权力漩涡中挣扎的皇帝,终于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他的谥号为惠,可这 “惠” 字,却无法掩盖他在位期间西晋王朝的衰败与混乱。

司马衷的一生,是时代的悲剧。他生于盛世,却无力守住这份繁华;他贵为天子,却沦为权力的傀儡。他的那句 “何不食肉糜”,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无知,更是西晋王朝腐朽统治的一个缩影。在他身后,西晋王朝迅速走向灭亡,中国历史又陷入了一段漫长的动荡时期。但司马衷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反思与借鉴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