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垃圾分类是人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把垃圾先进行分类后由人运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那就变成了资源。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可以节省土地,又避免了因填埋或焚烧垃圾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分类是优化利用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循环经济的切入口。垃圾分类,对国家和公民个人都有好处。
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消极问题,也让人们开始思考,要是AI(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垃圾分类就好了,那么政府和民众就可以少操心,少走弯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实现智能垃圾分类并不是不可能的。上海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实践中,通过鼓励市场力量、民营资本进入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领域,积极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模式。
智能垃圾箱具有多种人性化功能,通过检测垃圾堆积数量,语音提示,太阳能供电、自动压缩垃圾,报警等多种功能。智能垃圾箱主要分为三个箱体,对“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的进行分类回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垃圾分类。具体来讲,市民将自己带来的垃圾逐件让智能垃圾箱识别,智能垃圾箱识别后就会给出指示,提示市民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物、易腐物、还是不可回收物或者其他垃圾。感觉好像非常简单有效,也容易被接受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直以来不少地方都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垃圾箱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智能垃圾分类变成了资本诈骗游戏。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花费了大力气和大价钱让市民做完的分类投放的垃圾,等垃圾车一到,直接就混倒在一起运走了,最后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垃圾分类处理属于高成本工程,普遍依靠政府补贴。所以就出现一些企业,通过不合法不合理的渠道与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套取瓜分政策资金的扶持与补贴。众多事实表明,智能垃圾箱并不是AI助力垃圾分类的最好解决方法。他不可避免的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容错差、和虎头蛇尾等许多问题。
智能制造研究机构与生态服务平台中发智造多次指出,AI助力垃圾分类,要依靠智能制造的理念,在各地的垃圾处理厂——即垃圾处理的终端环节,使用智能化垃圾分拣处理系统,才能不断提高垃圾分拣的准确度与处理效率。 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不仅能将劳动者从这项既脏又不安全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在探索实践智能化的垃圾分拣系统和垃圾智能分拣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FANUC分拣机器人利用视觉分析系统对物品的化学成分及形状进行实时扫描,并通过全新的废旧物品自动回收技术进行追踪和分类。根据fanuc义乌公司相关人员的介绍,在确保准确高效的同时,机器人分拣和传统手工分拣相比,极大的降低了对现场人工的需求。处理中心不光实现了现场人员的有效盘活,而且降低了处理成本。但是单个的机器人分拣工作效率较低,速度较慢,也会造成遗漏。所以在实际的流水线上往往是多台机器人同时工作,不仅使工作效率成倍提升,而且有效预防遗漏现象。
目前,ZenRobotics垃圾分类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与装修垃圾的分类处理,通过图像识别的深度学习技术,该系统可以识别多种多样的废弃物样本和其他材料样本,精确灵敏地承担多种材料拣选工作,为使用者降低了昂贵的分拣成本。
依靠高效率、高精度、多用途三大优势,ZenRobotics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已初步实现商业化运用,该系统前后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处理公司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