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信心向前进奋发有为谱新篇】政策“筑基”创新“智变”贵州织造链接全球

多彩贵州网 2025-02-12 15:36:24

当苗绣的丝线穿越千年时光,在米兰时装周的聚光灯下绽放东方神韵;

当智能织机在十万大山中嗡鸣,以“贵州速度”改写传统织造格局;

当“纺织—印染—服装—出口”全链条产业在省内初步成型,剑指全国乃至全球服装市场;

贵州,这个被群山环抱的西南省份,正借势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以开放创新的自信姿态,在全球纺织产业版图上刻下鲜明印记。

从“承接东部”到“链接全球”,从“非遗新生”到“智造跃迁”,贵州用政策、创新与开放三把“金钥匙”,开启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锦绣新篇。

政策“筑基”:顶层设计擘画“全链闭环”蓝图

贵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崛起,始于一场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革命”。

面对全球第五次纺织产业转移浪潮,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轻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构建“一核一轴两区”产业布局——以贵阳-贵安-安顺黔中城市群为产业发展核心,沿遵义、黔南商贸流通快速通道轴,辐射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优质品牌加工产业集聚区,铜仁及“三州”特色文化轻纺服饰加工产业集聚区,打造“西部纺织产业新高地”。

在政策“心法”指引下,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发力: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技改升级、提升智造水平,劳动力资源保障计划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贵人服务”品牌提供“全生命周期”护航。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从7人团队到1400人规模的跃升,正是政策红利精准释放的生动写照。

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而对于印染环节缺失这个曾经“卡脖子”的难题,贵州高标准规划布局安龙现代化轻纺服装产业园309亩印染发展区和贵阳绿色生态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与此同时,六盘水正在引进永荣集团,帮助煤化工继续向纺织延伸;黔西南依托水电优势吸引化纤企业布局,逐步实现“贵州布用贵州丝”;黔东南继续深耕苗绣品牌,毕节则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打造高端成衣制造基地。

2024年以来,全省共引进纺织产业项目24个,合同投资总额超7亿元,其中80%已投产或在建,省内初步形成“纺织—印染—服装—出口”的全链条产业闭环。

创新“智变”:传统技艺邂逅现代科技

走进位于黔西市岔白工业园的贵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智能吊挂系统生产线仅需20多分钟即可完成一件成衣制作;平塘县贵州新趋势服装有限公司的电脑编织机一夜间产出4000件成衣;三穗鼎盛服饰的“数字化云工厂”让关键环节的生产效率提升5倍……这些场景,勾勒出贵州纺织服装产业的“智变”图谱。

智能化的同时,贵州始终将“绿色基因”深植产业血脉,聚焦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成功打造了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省级绿色工厂,以及毕节高新区、都匀经开区、三穗经开区3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显著的绿色工业园区,纺织产业“含绿量”领跑西部。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调整设计图

传统技艺与创新思维的融合,则进一步丰满了纺织产业的“灵魂”。在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带老”的生产氛围引人注目,一位位“90后”设计师正指导老手艺人用智能机器完成复杂刺绣。该公司通过“非遗人才+技能培训+文创”“非遗+新媒介”等创新手段,将传承苗绣技艺与市场需求、流行时尚深度融合,研发出了布艺玩具、服装鞋帽、家具软装等6大类共2000余款产品。

在2024意大利春夏米兰时装周上,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带着苗绣时尚服饰自信亮相,用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惊艳了国际时尚圈,让世界观众为之着迷。该公司还将市场拓展到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贵州非遗从此不再只是“博物馆记忆”,而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开放协作:从“成本洼地”到“全球节点”

江苏福茂集团、杭州兴慧纺织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纺织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安龙;雅戈尔年产6000吨亚麻纺织生产线、超盈高档织物与高端品牌服饰项目等30余个纺织服装产业项目落户毕节;福建省莆田市正源鞋业有限公司、中国香港新伟服装有限公司、南通神一纺织有限公司等接连涌入贵州……为什么这么多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都钟情贵州?

贵州云纺纺织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贵州气候优势可以降低能耗15%左右,加上水电、人工等综合成本影响,每生产一米布可以节约一毛钱。该公司准备在上安龙一万台织布机,届时年产能可达16亿米布,也就是说一年可节约成本1.6个亿。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丰富的“年轻态”劳动力资源,也是吸引纺织服装产业“移居”的一大原因。数据显示,贵州外出务工人数高达600多万,光是在浙江诸暨生产袜子的贵州人就多达18万,大量年轻、懂技术、吃苦耐劳的优秀工人渴望在“家门口”就业。

时下正逢春节后复工复产高峰期,全省各地的纺织服装企业都在加紧进行人员招聘,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4天就招聘了200余人,且全部入职。

贵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西转移的大趋势下,贵州以“精准招商+要素保障”双轮驱动,迅速抢占东部产业转移先机,“广东总部+贵州基地”“上海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遍地开花。

东西部地区“山海协作”的强大动能,也推动贵州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

毕节市晶煌制衣有限公司为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提供代工服务,年产值突破6亿元;贵州质品服饰有限公司年产成衣500万件,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日韩、欧美等国;贵州省富发服饰有限公司与跨境电商希音(SHEIN)合作,订单始终保持供不应求……

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源源不绝的国际订单,搭配上贵州“东南西北、四向衔接”(东接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欧(中亚)、中老、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班列通道、南接广西北部湾出海口、西接RCEP成员国和东盟、北接欧亚大陆)的立体开放新格局,让贵州成为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中至关重要的“全球节点”。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国际舞台展锋芒”,从“劳务输出大省”到“产业集聚高地”,贵州纺织服装产业的跃迁式发展,是政策智慧、创新胆识与开放胸怀共同孕育的结晶。当苗绣的丝线织入智能织造的经纬,当山间的织机鸣响应和全球市场的节拍,贵州站在新的起点,又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2025年继续培育壮大纺织面料、成品服饰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这片土地上将继续演绎“东方与世界的对话”“传统与未来的交响”,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充满贵州智慧的生动注脚。

本网记者:罗近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