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资金入市的本质

否极宝珍 2025-02-18 03:34:11

王贤纯:

来自佛山的邓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国家在年前发了很多政策,提倡长期资金入市。

邓老师认为,这些长期资金入市不是来收割大众的,而是遵循“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原则。那么,为什么偿还性资金(如社保、保险资金)不会收割大众,而是走向利而不害?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董宝珍:

历史与人性的启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先看一下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

岳飞:即使知道他坚决抗金可能会被杀害,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文天祥: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殉道,也不会改变行为。

邓世昌:即使知道最终可能无法获得英雄称号,依然会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外部的奖励或认可,而是出于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责任感。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长期资金的本质与约束机制

偿还性资金的特点:

社保、养老保险等长期资金具有偿还性,这意味着这些资金需要在几十年后返还给投资者,并且还要支付利息。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将面临法律制裁甚至刑事责任。

例如,一个人投入了10万元,几十年后要返还50万元。这种资金性质决定了其管理者必须注重长期收益,而不是短期炒作。

外部与内部约束:

外部约束:偿还性资金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管,确保其能够在未来兑现承诺。

内部约束:由于资金的偿还性特点,管理者也会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购买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而不是进行短期炒作。这是因为短期炒作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高收益,但无法保证长期回报。

主动管理基金

兰兰坤坤的基金:这些基金经理可能会通过短期炒作获取高额回报,但并不承担长期的责任。即使基金亏损,客户也只能自认倒霉。

养老基金

相比之下,养老基金必须确保几十年后的本金和利息安全,因此会选择稳健的投资策略,避免短期炒作带来的风险。

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美国的经验:

1972年美国经历了漂亮50泡沫崩盘之后,引入了大量的养老基金和指数基金,逐步控制了市场的主定价权,市场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定。

这种做法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稳定的回报。

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目前也在推行类似的政策,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例如,去年推出的中国版401K计划,鼓励居民将一部分养老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中。

这些长期资金的入市,将有助于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使其更加机构化,减少散户化带来的波动性。

结论

总结来说,长期资金(如社保、保险资金)之所以不会收割大众,而是走向利而不害,主要原因是:

资金性质决定的自我约束:偿还性资金必须在未来兑现承诺,因此管理者必须注重长期收益,遵循价值规律。

外部监管的强制约束:严格的外部监管确保了这些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长期资金的引入将促进市场稳定: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通过引入长期资金,将逐步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最后,回到邓老师的困惑:偿还性资金不会收割大众,而是走向利而不害,这不仅是资金性质决定的,更是由内外部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这个解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长期资金入市的本质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谢谢大家!如果有任何问题或不同意见,欢迎随时讨论。

1 阅读:6

否极宝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