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的梦,醒来的时间有点儿长–吴哥掠影,探寻高棉

当康住钦山 2021-07-27 13:57:07

澜沧江,唐古拉山脉喷涌而出奔腾千里,跨过东南亚中南半岛,化身湄公河;

绵延曲折的湄公河和浩瀚无垠的洞里萨湖相连,孕育了璀璨的吴哥文明;

光辉灿烂的吴哥文明,来自于神秘遥远的吴哥王朝;

它从盛世走向衰落,被掩藏在那茂密的丛林之中,沉睡数百年,直至被人唤醒;

它建造了吴哥窟,震惊后世。

吴哥窟给人整体的感觉是灰色的,那是历经千年镶嵌在每一座宫殿上的斑驳,是经过岁月雕琢遗留下来的厚重,也是洗尽铅华重现人间之后的谦逊。

如若给这份灰色添加一袭亮色袈裟,你感受到的是时光定格后的静穆?还是穿梭时空而来的虔诚?又或是赤色袈裟背后带给你的纯净……

行走在吴哥窟,在每个“石宫”里徘徊,你会觉得千篇一律无法动心,抑或是巍峨雄伟震撼内心。

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他们如何建造这些庞然大物?又为何事而建?

浮现在你眼前的也许是纵横交错的运河以及运河上热火朝天忙碌的吴哥人民;

国王利用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以神的名义感召数万国民,将巨石从因陀罗山,利用水路运到各地,一座座形似而类别的宫殿拔地而起。

他们来到了巴肯山,在平坦的山顶上,按照印度神话中的须弥山和咸海,建造了巴肯寺;

巴肯寺的七层平台,象征着七重天;在每一层台基的四周,他们让一对对石狮子来守护;

凭借着对天文历法的了解,他们搭建了109座宝塔,最中间的高塔可以通往宇宙的中心;

他们在巴肯山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日升月沉,斗转星移,这座象征着宇宙的建筑终于完成。

随着他们的足迹走下巴肯山,拨开东南方的丛林,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将会耸立于此;

在那个被神统治的年代,国王就是神的化身;

他们遵从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命令,为他们的神毗湿奴建造了这座神殿,而这座神殿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

他们只管埋头劳作,却不知道,几百年后,这座神庙会被印在了国旗上,成为国家的象征。

在另外一个比较远的密林深处,依稀可见一座相似的印度教寺庙也被紧锣密鼓的搭建着,它是湿婆的神殿。

不过它好像一直没有完工,空荡荡的墙壁上零星的雕刻却依旧精美;

建造者们会不会想到,在未来,这座寺庙会成为整个吴哥地区最神秘最震撼的地方?

因为某种原因,这里已经破败不堪,倒塌的庙宇显得落寞孤寂,乱石堆积的地面掩盖了人来人往的痕迹,依旧残存的建筑与树林结为一体纠缠不清,浮雕和塑像已被掠夺不知去向;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墟,在森林的掩映下,找不到入口和出口。

是谁下令建造它,又是谁给它起名为崩密列呢?

如果出现在你眼前的都是赤膊上阵的男人们在堆砌巨大的宫殿,那可能错了。

对女王宫来说,粉红色砂石,精雕细琢的浮雕壁画,栩栩如生的女神像,无处不在的精细好像都在彰显着,这座女人的宫殿应该是由女人们建造而成的。

成百上千名妇女头戴麻布围巾,身着粗布筒裙,有的像男人一样喊着号子运送石块,有的或站或蹲,屏气凝神的勾勒着湿婆的神像;

女王宫,也像她的铸造者们一样,极尽阴柔之美。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眼前的画面来到了阇耶跋摩七世时代;

吴哥都城被占婆军队攻破,这位胸怀大志的国王率领大军奋起抵抗,力挽狂澜,拯救了危机并征服了占城,国土疆域迅速扩大,吴哥王朝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阇耶跋摩七世成为真腊人民心中的神。

这位最受人尊敬的国王将国教从印度教变为大乘佛教,又为自己重整了巴戎寺,49座巨型佛塔上雕刻的四面佛像,温柔慈祥的注视着每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这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彰显出佛教的淡泊,宽容。

这位孝顺的国王还为自己的母亲建造了塔布笼寺,这座吴哥建筑群中最大的建筑之一,不同之处除了它的规模,就是它的神秘;

这座庙宇几乎被森林吞噬;

一颗颗小小的种子,破土发芽,在巨石建筑物下面见缝插针,咄咄逼人的疯狂生长着;

树根穿破石墙和回廊,与寺庙紧紧纠缠,几百年来不曾败下阵来;

寺庙固执倔强的坚守挺立,任由树根肆虐延伸,日月交替从不妥协;

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15世纪末期的吴哥动荡不堪,国王不得不下令迁都,密林从四面八方野蛮生长,穿透了墙壁,遮住了墙体,掩盖了屋顶,将这个神秘的文明藏匿起来,眼前的画面也逐渐模糊……

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吴哥王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但世间万物,又自成一体,前世今生,轮回不断;

蛰伏数百年,只待一日梦醒,吴哥文明再现……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