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炎黄子孙,拱手礼越来越流行了

昆仑云曦 2024-09-30 17:08:05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

原创音乐人安九作词作曲的这首《礼仪之邦》,使得忽然想到了近几年悄然兴起的拱手礼。

近年来,“拱手礼”正在悄然兴起,而且越来越火。这是重现中华礼仪之邦风采的一个重要标志。

拱手礼越来越“火”,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示以安全,行拱手礼时,手从两边抬起,对方看到我们手中没有其他物品,产生安全感,比其他方式文雅美观。

拱手礼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见面礼仪,被广泛提倡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一般行礼的距离在1—2米,正好处在安全社交距离的范围。尤其是空气中的病毒很容易通过近距离形成的气溶胶、拱手礼避免人们互相之间近距离肢体接触,避免气溶胶通过近距离呼吸进入人体,等于切断了病毒的一条主要传播途径。

二是简洁方便,拱手礼不受场地、服装和环境限制。西方的拥抱礼节如果一方穿着不是正装,或者衣物较少,那么拥抱就不适宜,甚至很尴尬,此时拱手礼正好适用。

三是范围广泛,拱手礼的推广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拱手礼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台上一个人面对台下很多人,上半身稍微转动环视全场,行一个拱手礼就可以表达对全体的礼敬。

四是体现文化软实力,拱手礼的回归和流行展示了民族精神内涵,并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拱手礼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礼仪的传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拱手礼的流行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形象。

拱手礼“火”起来,表面上是因为它既好看又实用,背后则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回归。

两千五百多年前,先哲老子在老子《德道经》第二章《得一》里写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得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肢体动与静的普遍要求。

先哲老子观察人体生命,认为符合“得一”的原则,人生就容易幸福,职业生涯就容易顺利。后人据此总结出“抱元守一”,以此作为肢体动与静的普遍要求。而拱手礼就是高度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种礼仪。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