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与楼兰齐名的神秘遗迹

探文化古今 2024-03-27 09:22:25

中国西域历史上,有两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叫楼兰,一个叫疏勒。疏勒古国地处不周山(帕米尔高原)以东,这里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它现在的名字叫“喀什”。

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红圈处为疏勒

01

疏勒:世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据《魏书》所载,疏勒国的子民天生便拥有比常人更多的手指与脚趾——各六个。这一特殊的生理特征成为他们族群的标志,以至于任何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新生儿都会被视为异类而遭到遗弃:

疏勒国,都白山南百余里,汉时旧国也。其王字阿弥厥。手足皆六指。产子非六指者,即不育。都城方五里。国内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胜兵者二千人。王戴金师子冠。

西晋的时候,盗墓贼挖出了一本战国时期的古书《穆天子传》,里面除了周穆王去瑶池见西王母的故事外,这本书里还记载了另一个古老的故事:周穆王的先祖周太王亶父,曾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到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之地,与在那里负责玉璧生产的大臣季绰结为连理。

唐代安西都护府(红圈处为疏勒和葱岭)和北庭都护府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战国时期古人的认知里,疏勒地区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文明。

穆天子传

清刻本 阿克苏博物馆藏

在古代,“疏勒”,不仅是古代南北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也是中原王朝和北疆草原游牧民族通商的中转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疏勒成为旅行者、商人、冒险家等各式人物的必经之地。

疏勒喀什汗诺依古城遗址发掘现场

汉代的疏勒国宫城是盘橐(tuó)城,又叫作“艾斯克萨”城,位于喀什市东南郊的吐曼河岸边,就是如今的喀什古城。

汉代丝绸之路详图

02

疏勒:东西文明的熔炉

如今疏勒国的遗迹还存在于喀什地区。如脱库孜萨来古城佛寺(喀什地区巴楚县),也叫唐王城,莫尔佛塔和佛寺以及小阿图什的石窟(喀什地区疏勒县)。

唐王城遗址(部分)

在历史的洪流中,疏勒犹如一块宝石,熠熠生辉。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与西方的珠宝、香料、药材在此地交织,绘就了一幅幅绚烂至极的贸易图景。

现在的喀什古城一隅

而随着商队的纷至沓来,不同的信仰、艺术、语言和习俗也在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激荡,最终融合成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唐王城佛寺及佛塔遗迹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疏勒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寺庙、教堂、清真寺等各式建筑错落有致,成为这座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王城出土佛面陶片

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信仰的寄托,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不同信仰的人们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共同谱写着多元文化的和谐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疏勒是佛教最早传入的区域之一。东晋时期,这里曾举行盛大的“般遮越师”(又称无遮大会、五年大会)。唐王城(即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所在的图木舒克市原本就是疏勒故地,20世纪初,西方考古探险队在这里发现了众多的佛寺遗址,主要为图木舒克塔格、拉尔塔格、脱库孜萨来(维语意为“九间房”或“九僧房”)三大寺院群。

图木舒克唐王城遗址地图

1906年冬,伯希和在新疆巴楚图木舒克调查发掘了脱库孜萨来古城及附近的佛教寺院遗址(唐王城)。他雇用当地村民三十多人,整整挖了两个月,收集各类古物400多件。

唐王城遗址出土泥塑佛头

唐 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藏

唐王城遗址须阇提太子本生浮雕(历史照片)

其中大部分是彩色塑像、高浮雕壁画装饰、木雕像和大批精美的壁画。同时发现的还有数十件婆罗谜文和汉文文书及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北宋崇宁重宝等。

唐王城遗址须大拏太子本生浮雕(历史照片)

唐王城遗址尚阇梨仙人浮雕(历史照片)

唐王城遗址壁画残片(历史照片)

图木舒克发现的文物后被运往巴黎,现分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和法国国立图书馆。

疏勒古国的莫尔佛塔遗址

据《高僧法显传》记载,盛会之时,四方沙门云集于此,场面庄严而宏大。众僧座处悬挂着缯幡盖,金银莲花点缀其间,净坐具铺设整齐。

国王及群臣如法供养,盛会或持续一月、二月乃至三月之久,多在春季举行。国王举办盛会后,还会劝勉群臣设供供养,持续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之久。

莫尔遗址出土石膏佛像残片(最新考古成果)

到了唐僧西行取经之时,疏勒的佛教文化已然繁荣昌盛。《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时的疏勒“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堪称佛国圣地。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疏勒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国力大衰,对西域的掌控力也大不如前。这场内乱不仅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疏勒等西域地区陷入了动荡与不安之中。

莫尔佛寺遗址

与此同时,中亚地区的喀喇汗王朝正在崛起。这是一个由回鹘和突厥部落联合建立的王朝,其族群构成的复杂性使得王朝内部的信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佛教、伊斯兰教、拜火教、萨满教以及基督教等各种信仰在这里交织共存。

喀喇汗王朝与疏勒位置示意

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奥古尔恰克在遭遇中亚地区萨曼王朝的攻击后,向东逃亡并兼并了疏勒,将这片土地作为了王朝的新首都。尽管奥古尔恰克对伊斯兰教持有敌意,并严禁境内人民信仰,但历史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打开了另一扇门。

艾提尕尔清真寺

是伊斯兰教在喀什地区生根发芽的重要实证

萨曼王朝的一位逃亡王子在得到奥古尔恰克的收留后,开始在疏勒传播伊斯兰教的教义。他巧妙地运用智慧,通过“牛皮计”成功地在疏勒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块原本佛教盛行的土地上,开始悄然生长出伊斯兰教的根芽。

清真寺一隅

这位王子的举动引起了奥古尔恰克侄子萨图克的注意。萨图克目睹了喀喇汗王朝在萨曼王朝的攻击下的脆弱与不堪。在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后,他被其强大的组织力和向心力所吸引,于是暗地里组建了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近卫军,并在王族和青年中广泛发展教徒。

萨曼王朝与喀喇汗王朝相对位置示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萨图克看准时机,以“圣战”的名义发动政变,成功夺取了汗位。他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并在整个王朝范围内强力推行这一信仰。

清真寺外殿

喀什,也在这场历史变革中迎来了新的命运。在萨图克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在喀什地区迅速传播开来,清真寺的数量不断增加,信仰的人数也持续攀升。喀什逐渐成了周边地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清真寺外殿藻井

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喀什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清真寺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建筑,宗教活动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的喀什古城

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和准则逐渐融入喀什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当地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喀什古城中的大锅手抓饭,烟火气十足

03

疏勒:英雄的舞台

如果说贸易是疏勒的命脉,文化交汇是疏勒的灵魂,那么英雄就是疏勒的赞歌。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它不仅成为经济上的贸易枢纽,还成为各大文明争夺的军事要地。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龟兹王倚仗匈奴的支持,攻破疏勒,杀死其国王,并立龟兹人为新的疏勒王。然而,他的统治并未得到疏勒人民的认可,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汉代丝绸之路(蓝圈处为疏勒与龟兹)

与此同时,假司马班超接到奉车都尉窦固的命令,踏上了出使西域拉拢各国的征程。

班超刚刚成功地说服了鄯善、于阗国归顺大汉,便得知了疏勒国的变故。于是,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当机立断,决定将疏勒作为他下一个目标。

明人画班超像

永平十七年(74年)的春天,班超带着他的使团,从隐蔽的小道悄然进入了疏勒国境。在离兜题所居住的城池还有九十里的地方,他派遣了手下吏员田虑前去劝降。

明年春,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使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

——《后汉书·班超传》

田虑独自一人来到了兜题的城前。兜题见田虑势单力薄,心中并无投降之意。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田虑竟然趁其不备,突然冲上前去将他劫持。兜题的手下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惶失措,纷纷四散奔逃。田虑则迅速带着兜题回到了班超的营地。

虑既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得知田虑成功劫持兜题后,立刻召集了疏勒国的文武官员们。他向他们详细揭露了龟兹国的种种暴行,并宣布另立原疏勒国王的侄子忠为新王。这一决定得到了疏勒国民的热烈拥护和欢呼。

“李崇之印信”铜印, 新朝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印文为阴刻篆书“李崇之印信”,推测这可能是汉代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的私印

在班超、窦固等人的努力下,东汉王朝短暂压制了匈奴人对西域的统治,重新打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同年,东汉在西域再建西域都护府,当时班超驻守疏勒,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驻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及前王部柳中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

谁料,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忽然驾崩,西域各国在匈奴人的挑拨下,开始对汉朝发起进攻。

《曹全碑》拓本,汉 阿克苏博物馆藏

碑文: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

焉耆国率先响应匈奴的号召,对西域都护陈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陈睦率领的汉军虽然英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失利。

与此同时,龟兹、姑墨等国也纷纷对班超所在的疏勒发起了进攻。班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与疏勒王忠紧密合作,共同制定防守策略,调配兵力资源,誓死保卫着盘橐(tuó)城。

彤矢,汉代军用箭矢

汉 徐州博物馆藏

而在另一处战场,耿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匈奴单于派遣的两万大军直扑金蒲城而来,意图一举拿下这座重要的军事要塞。

然而,耿恭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深知金蒲城虽然坚固,但兵力悬殊太大,难以长时间坚守。于是,他果断放弃了金蒲城,率领着剩余的将士们退守到了一座更加险峻、更难攻克的城池——疏勒城。

地名重名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西域古国在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因气候、战争、灾难、迁徙等原因,也形成了地名的重名现象。汉代的两个疏勒就是这种情况。一是天山南的疏勒国的城治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市),后改为盘橐(tuó)城;另一个疏勒是天山北的车师国的城池疏勒(在今新疆昌吉州的奇台县)。

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与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西北)

疏勒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汉朝在西域的重要据点之一。耿恭利用这座城池的天然屏障,布置了严密的防线。他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着匈奴人的疯狂进攻。

长时间的战斗让汉军陷入了困境。粮食和水源的匮乏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了生存,将士们不得不煮食铠甲和弓弩上的皮革来充饥。

铜剑,军用兵器

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长时间的围攻下,匈奴人始终无法攻破疏勒城。尽管他们增兵围攻,但仍然无法撼动汉军的坚守。最终,在汉军的顽强抵抗下,匈奴人不得不放弃对疏勒城的进攻。

当救援军队到达时,耿恭和他的将士们已经坚守了数月之久。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饥饿和疲惫而死去,只剩下二十六人幸存。等到他们回归玉门关的时候,又有十三人没有坚持过去,病逝途中,最后“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铁扎甲

西汉 徐州博物馆藏

箭簇、弩机

汉 徐州博物馆藏

他们的英勇事迹传遍了西域各国,让人们对汉朝猛将的勇气和智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04

结语

疏勒,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不仅在神话传说中扮演着神秘角色,更是贯通中西的重要枢纽。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屹立不倒,作为中国的西大门,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