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陈平作为秦朝末年,声名显赫的谋士,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在汉朝初期,为了维护刘氏江山,联合忠于刘氏势力。设计铲除“诸吕之乱”,避免刘氏江山改朝换代。如此功勋卓著之人,却因周勃的诬陷,背负千载骂名,致使后世名声不显。
曲逆侯陈平 画像
陈平作为秦末汉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在反抗秦朝起义、楚汉争霸时极其活跃,奇谋百出,为刘邦能取得最终胜利,建立大汉王朝,立下赫赫功勋。在刘邦亲率大军讨伐匈奴被围白登之时,更是陈平以奇计,解除了这场危机。后来在吕后驾崩后,陈平联合列侯勋贵、刘氏宗亲铲除“诸吕之乱”。维护了刘氏江山的稳定,不至于改朝换代。
建立如此功业的陈平,在后世历史上本该浓墨重彩,名垂青史,却因“盗嫂受金”而恶名传千载。公子研读史料考证,陈平在“受金”上确有其事,却也是因出身寒门,更兼当时刚投到刘邦麾下,随身只有一柄长剑,不“受金”生活无以为继。而“盗嫂”之事,则是到刘邦麾下后,寸功未力,却被刘邦立即提拔重用。刘邦自沛县起兵就追随的沛县元老,极为不服气。因此,周勃、灌婴等人就向刘邦进献谗言,以败坏陈平声誉。
“盗嫂受金”的由来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戎卒行至大泽乡,因连降暴雨不能如期到达渔阳郡。按秦律“失期,当斩”,因此陈尚、吴广斩木为兵,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号召起义,反抗暴秦。随后声势浩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六国遗民见乱世已至纷纷起义复辟,至此天下大乱,诸侯争霸。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画像
陈平见建功立业的时机一到,辞别兄长离开家乡。先投奔魏王咎,被任命为太仆颇受重用。后来陈平多次向魏王咎建言献策,不仅未被采纳,还遭到谗言构陷,而被魏王咎猜忌。也使认识到魏王咎非明主,便离去,转而投靠当时势力最大声望最隆的项羽。
被项羽封为武信君,后因战功提升至都尉。公元前205年,隐王司马卬叛楚投汉。项羽恼怒其反复无常,因此迁怒前次平定司马卬反叛的将领,更要将陈平的一干将领全部处斩。
西楚霸王项羽 剧照
陈平不愿还没有实现抱负而因此死去,随即仗剑逃离楚营。欲投奔选贤任能、礼贤下士的汉王刘邦。经魏无知引荐,陈平拜会刘邦,与刘邦纵论时局、分析利弊。刘邦惜其大才,依照陈平在项羽麾下的官职,同样拜陈平为都尉,更让其随侍左右以做参乘,并监护三军。
陈平刚投刘邦寸功未力,就封官重用。就引起以军中将领的嫉恨,特别是以周勃、灌婴为首的沛县元老,进而招致流言蜚语、谗言构陷。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由此,使刘邦心中生疑,立即召见举荐陈平的魏无知。魏无知向刘邦说道,我只知道陈平能力出众,富有谋略。而对于陈平的私德是否有亏,却不清楚,只要他能帮助我们战胜项羽,至于是否私德有亏,无关大局。
汉高祖刘邦 剧照
此后刘邦又召见陈平,让陈平解释。陈平向刘邦陈述了,在魏王那里,建言献策而不被采纳。采取投奔项羽,而项羽任人唯亲,更不被重用,所以才离开。听闻大王知人善用,才来投奔大王。至于“受金”一事陈平也做了解释:
“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从此刘邦再不怀疑,并且厚赐陈平,加封为护军中尉。从此军中诸将再也没人敢进献谗言,构陷陈平。关于陈平“盗嫂受金”之事,最为权威和最早的记载,并且百年后的《汉书》记载的,和《史记》中记载的关于陈平“盗嫂受金”之事一致。
曲逆侯陈平 剧照
后世演变,坐实陈平“盗嫂”恶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对于人才极为重视,都想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在此基础上,曹操就发布了《求贤令》,使得陈平“盗嫂受金”之事,跟随着《求贤令》名传天下。
“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之后,陈平就变成品行不端、私德有亏,但又身负谋略的奇才了。
而到了北宋时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直接把“绛侯、灌婴等咸谗”中最关键的“咸谗”二字去掉,变成了“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从此,彻底坐实了陈平关于“盗嫂”之事。
绛侯周勃 剧照
陈平“盗嫂”之事,难以立足,纯属污蔑一、陈平在投奔刘邦之前,名不经传。周勃沛县人,灌婴睢阳人,而是陈平阳武人。陈平一到刘邦麾下,周勃、灌婴就能根据传闻,向刘邦进言说:“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如此含糊其辞的话,显然有失依据,并且短时间内如何能调查清楚。
再者说陈平当时名声不显,又没在刘邦麾下,更加不会去调查陈平。而且还是陈平被刘邦封官重用之后,向刘邦禀报的这些话。由此可见,纯粹是出于嫉妒,从而进献谗言败坏陈平的声誉,使其冷落不受重用,才是周勃、灌婴等人的目的。
颍阴侯灌婴 剧照
二、刘邦对陈平怀疑后,召见陈平时,刘邦既没有问及此事,而陈平也没有解释此事。由此可以推测,“盗嫂”之事本属谣言,根本无需追问或者解释。再则,陈平或许做过解释,但司马迁、班固认为本系不攻自破的谗言,修史时无需记载。
三、陈平在家中时,不事生产一心读书。第一位嫂子对其尖酸刻薄,从来没有好脸色,恨不得没有陈平这位小叔子。也因此被陈平的兄长休掉,赶出家中。陈平与第一位嫂子是决然不会有苟合之事的。而第二位嫂子史书则一笔带过,没有过多记载,但也可从以下的分析中看出,陈平同样没有“盗嫂”的行为。
四、陈平在家乡时,家中贫困还不事生产,只知道读书、游学的“古怪”行为,在乡间沦为笑柄。陈平到了娶妻年龄时,无论家庭贫富,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而本地富人张负的孙女嫁了五次死了五个丈夫,没人再敢娶了,陈平就决定要娶张负的孙女为妻。
而张负也看中了陈平,决定把孙女嫁给陈平。既然如此,都是本地人,嫁女之前必然调查清楚陈平。如果陈平有“盗嫂”的行为发生,张负绝不会把孙女嫁给一个品行不端、私德有亏的人的。并且,张负还特意叮嘱孙女,到了陈家以后要“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通过张负把孙女嫁给陈平一事,陈平并没有与两任嫂子发生苟合之事。
曲逆侯陈平 剧照
五、陈平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通过这一细节。说明陈平在外出游学期间,结交了跟多“长者”。而这些“长者”,应该就是当地或者附近有声望、有学问、有地位、有德行的人。如果陈平有“盗嫂”行为,必然遭到这些“长者”的唾弃和鄙视。也就不会与之结交,更加不会去陈平家中拜访陈平。
公子结语陈平未出仕之前,在家中时。虽家境贫寒,但兄长还是让他安心读书,不让其为生计而奔波。再加上乡间的耻笑,第一任嫂子的横眉冷对。这时的陈平必然下定决心,刻苦攻读。以求学业有成,将来建功立业,封侯拜相,扬眉吐气。对得起兄长的殷切期望和自己的抱负。并以事实告诉乡亲,当年不事生产的被耻笑的陈平,是为了现在的功成名就。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陈平决然不会“盗嫂”,而败坏自己名声的。
出仕之后,先事魏王咎,又事项羽,最后才到刘邦麾下。并且刚投奔刘邦,就被刘邦重用。必然会遭到,自刘邦起兵时就追随的将领们的嫉妒,甚至嫉恨。因此,向刘邦进献谗言,以陈平朝三暮四、频繁换主、收受贿赂为名,再污蔑陈平“盗嫂”,使其私德有亏,行为不端。从而让陈平失去刘邦的信任,对其生疑。巩固元老将领们的地位,才是他们的目的。
经历后世曹操《求贤令》中对陈平的描述,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春秋笔法。使后人对陈平的误解更深,只知道他身负奇才,但却“盗嫂受金”,私德有亏、品行不端。对于大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定,而做出的贡献却知之甚少!虽名留青史,留下的却是恶名和世人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