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多集居,南方多散居,南北农村形态为何差异这么大?

峻辉看国际 2023-01-08 22:15:01

多年前,湖南一个同学邀我去他家玩。他老家在湖南中部的一个乡村,他开着车带着我们在乡间小路上下颠簸奔驰的时候,巨大的新鲜感扑面而来。从小生活在北方,看惯了一望无际平整的大平原,这沟沟坎坎的地形确实是别样的体验。另外,这里的农村布局与北方也大大不同,独户独栋,三三两两散落在山坡路旁,也没有院子,出门就是公路或者田地,去邻居家串门,可能要走一两百米。

湖南农村,独栋独户,三三两两,相隔较远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湖南农村普遍的样子。那么,南北方农村的形态差异到底在哪里,又为何差异这么大呢?

北方农村形态

首先,北方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就是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农村密密麻麻。

华北大平原,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咱们选取黄河以北河北平原的中心衡水市为例,衡水是一个地级市,呈团状,周边环绕着小一级的县,比如辛集市、深州市、武强县、阜城县、景县、南宫市、新河县、冀州区、枣强县、武邑县,比县再小一级的就是镇或乡,比乡镇再小一级的就是村。

河北平原中央的衡水市,地级市周边是小一点的县,周边环绕着乡和村,在地图上显得斑斑点点

各个村子从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基本上都是呈集聚型。比如武强县最大的村子皇浦村,人口有4000多人,30多个姓氏,村子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基本呈正方形,户户坐北朝南,典型的四合院格局,一户挨着一户,行行排列,好像有一个中心。

皇浦村布局

这就是典型的集聚型村庄。它旁边的中绿村,西绿村,东留曹村,面积虽然小一些,但基本都是这样的布局。

周边村庄布局,都是集聚型村庄

北方农村航拍照片

在它们周围,有几十户的,有上百户的,放眼到整个河北平原,大体都是这样,在高空俯瞰,一个村子就是一个点,放眼望去,密密麻麻。

河北平原,一个点代表一个村庄,密密麻麻

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平原上,也是这样,一个个的村子就像一个个的小方块,镶嵌在大地上。

河南的平原,商丘市周边,一个点代表一个村庄

而且,这里的村子显得更为密集,村和村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两百米至几百米,稠密度之高,全国之冠。在村子和村子之间,是长条形的田地,像是一块块的绿色马赛克。

村子和村子之间,这密集度太高了

其中一个村,也是集聚型

像这样的形式,北到东北,西到甘肃,东到山东,在淮河以北,大部分都是这样。那么,在淮河以南呢?

淮河以南农村形态

江苏盐城周边

咱们看一下东面的江苏盐城市附近。从高空俯瞰,除了集聚性比较强的城镇以外,这里几乎就看不到类似北方大片点状的农村分布。

盐城市周边,看不到那种密密麻麻斑斑点点的形态了,多了很多长条形阵列

如果继续下探,我们会发现村子是呈长条形的阵列分布。

阵型排列,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有房屋存在

继续下探之后才能注意到

每一排的前面是马路,后面是河流,建筑也不是四合院,而是独栋小楼。这种前面是马路,后面是水路的布局,非常方便出行。

这布局,太科学了,有水路,有公路,出门就能种地

盐城农村航拍

这里的田地则分布在排和排之间,显得非常规整。从盐城往南一直绵延到南通,都是这样的阵列型格局。这种村子户和户之间分散开来的布局,就是散居型村落。

扬州附近

当然,江苏东部因为成陆时间较晚,有明显的规划味道,咱们看一下西部的扬州附近。在扬州之北有个陈集镇,在镇子周围的村落确实已经不是那种长条形的阵列排布,但仍然非常分散。

扬州陈集镇附近

这里的庄子非常小,一般只有十几户,几十户,每个庄子里都有一到两个大水塘,从高空俯瞰,池塘遍布。

周边的村子,散和小,有点诗情画意的意思了

江汉平原

继续往西来到江汉平原的荆州。

荆州所在的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一块平原,这里的村落分布仍然是分散型,呈短的条状。

空中俯瞰农村,短条状

一条大约有十几户,条和条之间不规则排列。但是田地却横平竖直,显得较为规整。

一条几户到十几户

湖南农村

江汉平原以南,就是山地丘陵遍布的湖南,这里的农村分布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咱们以湖南中部的娄底为例。

娄底市地形,山地丘陵遍布,从高空很难看到村庄的影子

娄底的四周以丘陵地形为主,地表坑坑洼洼,起起伏伏,从高空很难看到村落的影子,但一旦将镜头下降到某个高度,细密的房子便赫然出现。

在这个角度就能看到了

这里的村子明显更散,甚至分不出村和村之间的界限,村子也变成了冲、塘、湾、洞等别具一格的名字。

从分布上来看,这里的村子才是真的散,一户是一户,户和户之间相隔较远,而且没有任何规律性可循。

这里真的是散居

湖南农村航拍

从地形上看,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是这里的主要特点。

这就是南方地区主要的村落分布形态,以散和小为其特点。

华南地区农村形态

另外,还有一种介于集聚和分散之间的村落分布形态,这就是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以潮汕为例,这里的农村明显集聚型很强,但又不像北方那样严格的集聚形式,集聚中又有众多散居现象存在。

潮汕地区,散中有集聚

客家大屋

有研究认为,华南地区村落最早的分布形式应该是散居,清中期以后人口越来越多,村子由小变大,慢慢就变成集聚形式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华南地区部分人口是北方南迁而来,将北方的居住习惯带来,形成了散中又有集聚的居住特点。

北聚南散的原因

那么,无论是北方村落的集居,还是南方的散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不同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水的因素。北方干旱少雨,人们获取饮用水的方式主要靠河流或者水井。但北方的河流由于泥沙含量大,时常泛滥,使得人们无法靠近河边居住,而且北方的河流太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水井就成为人们最常用的取水方式。但打一口水井的成本很高,人们必须围绕水井生活,久而久之,就集聚成村落。

村子里的水井

但南方的水就多了,河湖坑塘,到处是水,获取水的方便性,使得每户的独立性大大增加,于是,靠近自家田地居住成为可能,整体村落就呈现出散的特征。

其次,是防御安全的需要。自古以来,北方就是战争的重灾区,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战争从来就没断过,每过几十年可能就会来一场惨烈的战争,盗贼蜂起,在漫长的不安全氛围中,抱团取暖成为必须,于是集聚型的村庄就发展起来。大家在一起修建村寨,共同防御。

而南方到处是山区,经历的战争就少得多,一旦发生战争,人们就逃入山林,照样能生存下来,相对北方大平原无处可逃的情况就要幸运的多。

第三,是宗族文化的影响。北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宗族观念特别强,聚族而居成为传统。而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宗族观念相对淡薄,对离群散居就不太在意。但到了华南一带,这里是北方人口南下的迁居地,带来了较强的宗族观念,加上来到异地,团结宗族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成为必须,于是,华南村落保留了大量的集聚形式。

祠堂

最后,可能就是政治影响了。北方是从古至今的政治中心,集聚的村落形式也有利于管理,强制聚居成为一种行政要求,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

总之,气候影响,环境不同,防御需要,宗族文化,政治设置,造成了南北方村落形态的不同,也成就了中华大地的千姿百态。

0 阅读:21

峻辉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