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点科普
随着人们对时尚的关注,头发的颜色也成为评判一个人美丑的标准之一。
比如说,大多数人喜欢金发碧眼,或者是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对白发的评价不高。于是,很多人为了变得好看,不自卑,纷纷用上了染发剂。
随着越来越多人用染发剂,染发致癌的说法也逐渐传开,但总有人为了爱美而忽视。
那么,染发真的会致癌吗?哪种染发剂的风险系数最高呢?
染发剂致癌是真的吗?世卫组织虽然将染发剂列为可能致癌物的名单中,但并未有相关定论能够证实染发剂和癌症之间的必然联系。
为了研究染发剂是否真的致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长达36年的追踪调查,并将结果发布在世界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
这项研究以12万名身心健康的美国女护士为调查对象,每隔两年进行一次调查问卷,题目包括:
你染发了吗?
染发频次是多少?
是否患癌症?
调查周期很长,但仍有90%的人坚持到了最后。其中,使用染发剂的女性与未使用的女性,在患癌或者因此而死方面大同小异.
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科研人员得出了结论:
染发剂可能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机率约为9%;
染发剂也许会降低脑癌和肺癌的发病率,所降低机率分别为28%和6%;
染发剂和癌症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的联系,致癌风险不明显。
换句话说,哈佛大学认为,使用染发剂虽然可能会与少量癌症风险有关,但与大部分癌症并没有关联。使用染发剂不会如传言所说的致癌,二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
为什么说染发剂会在致癌物名单中呢?按照哈佛大学的结论,染发剂不会直接致癌,那为什么染发剂会在致癌物的名单上呢?
染发剂在名单中,一个是2A类,一个是3类。
其中,2A类的定义为对人可能致癌,其在动物中发现了充分的致癌证据,但对人类来说,仅具有理论上的致癌性,因为实验数据有限。
也就是说,染发剂对人类也许并不具有直接致癌性,但是不排除在长期接触的情况下会增加致癌风险,比如说剂量大、时间长等等。
大部分染发剂会将非那西汀作为添加剂,以保持染发的稳定性,但是长期接触非那西汀会影响人体的肾脏功能,进而引发细胞病变造成癌症;
也就是说,染发剂本身与癌症的关联不大,但是不排除在使用过程中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或综合从而产生致癌物。
3类定义为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即致癌证据不明确或者不足,不能在人类身上起作用。
这恰巧反过来说明,染发剂本身对人的致癌性很低,我们经常饮用的咖啡和茶都在这一类中。
所以,染发剂致癌的言论从多项研究结论来看,致癌风险或许存在,但并不高,最多会增加个别癌症的发病率,但这也是在自身身体机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而引发的。
任何标准都需要有一定的参照物,比如说剂量、时间等等,当数据堆叠,其风险系数也会越来越高。
头发主要由黑色素以及角蛋白组成,要想改变头发颜色,就必须干扰黑色素,使其减少或消除。
染发剂通常会添加对苯二胺、氧化氢等氧化剂来推动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消除原本的发色。
其中,染发剂的持色性越明显,用量越多,颜色越艳,说明其中的化学物质浓度越高,味道越冲。
除了头发和皮肤表层直接接触,鼻腔还会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久而久之,染发剂的致癌风险就会增加。
哪种颜色的染发剂风险最大?多久染一次比较好?任何东西撇开剂量谈标准都是不科学的,染发剂中对苯二胺的浓度国标限值为2%,对苯二胺容易导致各种癌症;
而《消费者报道》所做的深度测评中,11种几乎都含有对苯二胺和间苯二酚,但其含量都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其中,有5种含有非那西汀,但我国并未明确禁止将此类化学物质添加到染发剂中。
也就是说,市场上部分染发剂确实对人体健康含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一定致癌性,但只要含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注意使用频率,仍可以放心使用。
然而,也有相关研究表明:
在众多染发剂中,黑色染发剂的重金属和对苯二胺含量远高于其它颜色的染发剂。
所以,黑色染发剂的风险系数相对来说也更高。
央视邀请2600多人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结果表明:
90%以上的人染过头发,有接近四成的人经常染头发。
这说明染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了,但是,染发剂中毕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长期与之暴露接触会增加致癌风险。
理论上来说,半年染一次头发是比较合理的,一年最多不超过4次。
不论老人或者年轻人,人为悦己者容,染发是为了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活力,染发剂虽然和癌症没有明确关联,但若是不注意剂量和频次,反而过犹不及。
在选择染发剂时要注意看各成分的含量和说明,注意不要频繁染发,除了伤发,也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你多久染一次发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