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家住江西上饶市东都花园小区的刘宣平先生深受鼓舞,春节过后立即行动起来。整个2月,68岁的刘先生忙得不亦乐乎,经过慎重考虑、积极筹备,到3月初,他的“刘宣平古树名木救治”工作室在东都花园一间车库正式成立。
刘宣平在车库成立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邀约接踵而至。前几天,他就应邀到德兴市龙头山乡隐居三清园(原石头部落),为景区一批存在生长隐患的老柿子树、老香樟树、本地种樱花树等进行“把脉问诊”,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这批“宝贝”恢复健康、茁壮生长。景区负责人感慨地说,还得是老专家出马,不然损失难以估量。
刘宣平检查自己配制的产品
68岁的年龄,本可以退隐休闲、安享岁月,为何要选择老而创业、奋进不止?刘宣平理了理花白的头发,深情地说:“我从小对植物情有独钟,对古树名木犹为珍爱,几十年来积累了相关知识与经验,发明的生物技术与产品被实践反复证明有效管用,现在身体还好,为什么不去为社会服务,体现人生价值呢?”
刘宣平在工作
刘先生的反问,在来访者看来,就是生动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啊!多年前,刘宣平曾多方疾呼:古树是活着的古董,是有生命的国宝,一旦死亡便无法再现,因此我们应重视古树的复壮与养护管理。这段话引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袁引先生强烈共鸣,遂书写成作品赠送给刘宣平先生,成为一段佳话。
工作室一角
刘宣平早年在江西五府山垦殖场(现国家森林公园)参加工作。当年,他驾驶拖拉机差点摔下悬崖,是一棵古树救了他的性命,从那以后,他把全部的心力投入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与救治事业中。他曾是多家工厂、学校的园林绿化负责人,后又在河南、山西、山东、浙江、海南等南北各地担任园林技术总监,发明了独有的复壮技术与产品。
刘宣平在小区种植的海南黄花梨
眼前这不到30平方米的车库,是刘先生退休后创业再出发的工作室。面积虽小,化验区、产品区、试植区等功能齐备。他在上饶开创性成功种植海南黄花梨,并在小区种下多株,受到邻里社区称赞。他表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出台,点燃了他退而不休、服务社会的热情。他成长于特殊年代,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评高级职称,但他的技术与产品经得起实践与历史检验。他希望有关部门能支持他,以使他一生的心血结晶得到认可与推广,从而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饶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