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是全球公认矿产丰富且储量充沛的国家,各类矿床与矿化点多达数千个,均排在世界前列。但对应的全国人口却只有339.84万,属于典型的“矿多人少”国家。
蒙古资源富饶的特征,理论上完全足以支撑民众过上中东石油大国挥金如土的日子。但事实上蒙古国虽坐拥金山银山,社会经济却可以用贫困潦倒来形容。
这是因为蒙古的矿石开采成本过于高昂,甚至要比澳大利亚采购更加昂贵,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

蒙古地处亚洲东部,北接俄罗斯,东西南三面接中国,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内陆国。蒙古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现探明矿产多达80多种,包括铁、铜、煤、锌、金、石油可谓应有尽有,矿点更是坐拥6000多个。根据统计,蒙古煤炭储量为270亿吨,铜储量3500万吨,金储量为3100吨。
蒙古国实施矿业兴国战略,将采矿业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矿业产值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0%。相比之下,2023年沙特石油经济占GDP的比重也不过35%,可蒙古的支柱型产业为何没为民众带来富饶生活呢?造成蒙古矿业采购价格昂贵的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矿石成本除了矿石本身所含价值之外,还综合了开采、运输、冶炼等多个环节的消耗。蒙古虽然各类矿石储量的数据乍一看十分惊人,但品质却谈不上优质,含杂质普遍偏多。
比如蒙古铁矿石品味通常为30%,而澳大利亚铁矿石要在60%以上,这代表蒙古的铁矿石需要经历更多的冶炼加工与提纯环节,才能达到进口国钢铁工业的标准要求。可如此一来,这些附加消耗的成本对于铁矿石本身就是庞大负担。

此外,蒙古矿石资源分布不均且多处于南东部,这些地区地形复杂、交通滞后、环境恶劣。像蒙古最大的铜金矿奥尤陶勒盖就处于戈壁沙漠,想要开采只能投资更多的水源电力建设。
至于蒙古国的交通运输则更为令人诟病,蒙古铁矿运输90%依赖铁路,其次为公路。但目前蒙古总公路里程不过6734公里,其中1815公里是铁路,远逊于世界平均水平,其落后的铁路运力更是无法满足于本国矿业贸易需求。除了落后交通外,蒙古运费也是高的出奇,澳大利亚到中国海运费为每吨10美元,蒙古到中国的铁路运费却要高达每吨40美元!

最后就是通关口岸,蒙古40多个口岸中,只有8个可以做到常年开放,13个是季节性开放。如果受到春冬季恶劣天气影响,对外开放口岸在春节前后两月都要陷入停工,对铁矿石出口与货物通关造成严重影响。

以上是造成蒙古国矿业资源价格昂贵的客观原因,那么究竟有没有主观因素呢?有,而且蒙古的一些排华行为几乎称得上是主因。
奥尤陶勒盖铜矿是蒙古国内最具潜力的世界级大型金铜矿,初步探明铜储量3110万吨、黄金储量1328吨、白银储量7600吨,另有钼矿等丰富资源。

2011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蒙古却依然奥尤陶勒盖铜矿实现了17.3%的经济增长,无愧于世界级矿业工程,也因此成为了蒙古经济的最大驱动力之一,预计开采年限长达半个世纪。
在发现奥尤陶勒盖铜矿之初,蒙古因开采技术的落后只能向全球矿企巨头寻求投资,各国纷纷争先恐后抛出橄榄枝,其中我国也不例外。未曾想蒙古以“需平衡中俄关系”为由,直接回绝了我国开采请求,而将开采权授予了澳大利亚的力拓集团。

在力拓集团以31亿美元收购了该铜矿49%的股权后,蒙古又强行向其施加了两项规定:1.必须追加投资150亿美元升级开采设备;2.禁止使用中国电力,并不得向中国出口铜矿石。
蒙古如此行径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逼迫力拓公司在蒙古建设电站和加工设备,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电力供应,促进国家发展。
但这种方式也会极大妨碍中蒙之间的正常矿石贸易,两国本就领土接壤距离相近,奥尤陶勒盖铜矿相距中国更是不足100公里,但蒙古却出此下策,用损害国家信誉和阻碍邻国贸易的方式来带动国内投资,让力拓公司狠狠的栽了一个大跟头,也让我国无言以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矿消费国和进口国,随着电力、交通、冶金、科技、军事、通信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铜矿的需求都在直线飙升。2020年我国铜矿需求量为1130万吨,相当于全球总量的54%。但同时我国人均铁矿石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34.8%,国内地铁矿石品位不足30%,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对矿产资源有着迫切需求,恰好邻国蒙古是冠绝全球的资源大国,因此中蒙之间的矿产资源来往常年以来十分密切。2021年蒙古矿产对外贸易总额为161亿美元,其中中蒙贸易占到了91亿美元。2020年10月,我国进口蒙古矿产资源总额,竟占到了该国50%GDP以上。
前两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蒙古国内疫苗急切短缺,是我国紧急无偿援助10万剂疫苗救其于水火之间。但蒙古又是怎么做的呢?

2023年蒙古在一场与中国煤炭贸易的相关示威活动之后,当方面撕毁协议,宣布终止与中企的煤炭直销协议,改为拍卖形式进行,并提升对华煤炭售价。
能源贸易事关重大,此事立刻引发了中方政府高度关注,我方回应道;理解蒙古做法,但这种轻率的同时并不妥当,应当由双方商议后另做决定,蒙古方的错误也不应该由中国来买单。

蒙古经济近些年的腾飞,很大原因要归功为乘上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快车,我国作为蒙古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常年占到蒙古对外贸易额的50%以上。但这两年来,蒙古政局动荡,对国家政策的延续性造成了一些挑战,而蒙古政府出于信心膨胀,开始对我国投资百般刁难,其出台的《限制外国投资法》,实则明确针对的就是中企。

政府针对意味尚且如此浓重,蒙古民间社会对于中国的态度只会更加排斥。比如哈拉和林宫殿遗址,蒙古人一致认为是开明皇帝朱元璋所摧毁,但该宫殿只不过是被元末红巾军烧过一次,真正的主体是被喀尔喀蒙古人所拆毁。
现在的中国,对于蒙古而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国度。一方面蒙古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政治文化也深受中国影响,但另一方面蒙古又惧怕中国的渗透,现在蒙古的大型建筑,甚至电器服装家具都源于中国进口,这是许多蒙古人无法接受的现象。

于是在乌兰巴托等城市,日常生活中除了中国大使馆外,人们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汉字,汉字会召开蒙古人的仇恨。近些中国人在蒙古被欺凌殴打的事件比比皆是,中国人已经成为了蒙古纳粹势力的最大仇恨对象。
无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矿石贸易,中蒙之间的各项阻碍主要还是源自于蒙古所提出的第三邻国战略。将亲近对象从中国转移至日韩美,这个战略政策的对错,只能交由未来评判。
信息来源
阜成门六号院:蒙古国考察随笔:文化、经济和对华态度亚经协矿委会:中蒙矿业合作迎来重大机遇!一起去蒙古国搞矿吗?呼和浩特海关:蒙古国发布一季度对外贸易数据,对华贸易占主导地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