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半导体布局,各国都在暗暗较劲。今年8月初,由于美国单方面对华实施芯片禁令,中国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启动反击措施,针对镓和锗两种稀有金属及相关产品实施出口管制,从原材料下手,给西方半导体国家致命打击。
毫不意外,中方此举引发了日本的忧虑,开始另辟蹊径到非洲和中国“抢矿”。
据观察者网报道,8月6日至13日,日本派遣了一个超高规格的代表团前往非洲,试图确保矿产上的稳定供应,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此次代表团访问了非洲五国,包括刚果、安哥拉、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在访问之前,日本经济大臣西村康稔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钴、镍、锂和稀土等多种矿物。
报道称,此次代表团的访问在总体上取得了成功。日本和刚果签署了卫星勘探钴、锂的合作协议,与安哥拉签署了投资自由化、贸易促进和保护协定,与赞比亚签署了采矿合作联合声明,与马达加斯加则讨论了钴和镍的开采事宜。这些合作协议为日本确保矿产供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亚洲时报也指出,虽然日本此次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非洲大陆,日本并没有像中国那样强大的影响力。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在非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较小,也没有殖民历史,这导致日本在争夺非洲矿产资源时面临一些挑战。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国在非洲的布局非一日之功,不是日本一朝一夕就能取代的。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四年对非洲的累计投资额达到了1100亿美元。这些投资涵盖了制造、采矿、建筑、投资和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惠及了非洲54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中国对非洲的新增投资达到了34亿美元,使得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直接投资国。目前,在非洲投资的中企已经超过了3000家。
中国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还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关切问题上互相支持,为维护国际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合作关系在最近的金砖峰会上也得到了体现。金砖峰会聚集了非洲全部国家的领导人,中国有意将一些具备新兴产业链的非洲国家纳入金砖国家的大家庭,构建一条关键矿产产业链。
相比之下,日本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度,但在投资项目上却乏善可陈。在四年前,日本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只有32.8亿美元,占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0.8%。虽然去年增加到了35亿美元左右,但增幅仅为0.1个百分比。此外,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南非和埃及,投资分布并不均匀。
也就是说,即便日本大手笔了一回,说带着15亿美元投资非洲国家矿山开发及相关活动,真摊到每个国家头上也没多少,根本无法撼动中国对非洲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非洲之外,日本还在强化与沙特的资源合作。今年7月中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访问沙特,期间讨论了石油供应及联合投资在第三国的矿物资源开发项目,确保稀土等重要矿物权益。
可以看到,中国的稀土管制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巨大震动。日本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之一,对稀土的需求量巨大,依赖程度很高。中国的管制措施使日本面临了稀土短缺的风险,不得不寻找其他替代品或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援。然而,寻找替代品或建立新的供应链并非易事,不仅需要提供资金,还需要政府间积极开展合作,争取外部支持和资源,以克服贸易互信等问题。
总之,中国的稀土管制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次事件也再次凸显了稀土资源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并提醒各国在经济和贸易政策上需要更加务实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