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死前遗愿被拒,父亲:把你的罪恶全都带走,不要再遗害人间

素戈儿 2025-02-14 15:21:38

文、编辑|朝暮古今

对于自己孩子临死前的遗愿,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孩子完成,甚至再难的事情,父母也都会去做到。

然而对于药家鑫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

在临死前,药家鑫跟和父亲说了自己的遗愿,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的父亲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甚至父亲还直接放下话说,快把你的罪恶全部带走,不要再去祸害人间了!

那么药家鑫究竟有什么愿望?他的父亲又为何不愿满足儿子最后的遗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文章部分情节可能存在虚构、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悲剧的发生·】——

2010年10月20日晚上,大学生药家鑫开着自己的车去见女朋友。两人约会结束后,已经很晚了,药家鑫就开车回学校。

可是在回去的路上,他开车经过学校围墙外面的时候,不小心撞上了一辆电动车。电动车上的女子叫张妙。

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药家鑫一下就慌了。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药家鑫下车查看情况。他看到张妙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这一幕更加剧了药家鑫的恐慌。

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如果这件事被父母知道了怎么办?如果被学校发现会有什么后果?他会不会因此失去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

在这短暂的几秒钟里,药家鑫的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挣扎。理智告诉他应该立即报警并呼叫救护车,但对责任的恐惧却让他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没有询问张妙的伤情,也没有与她交谈,内心只被一个念头占据:如何逃避这个麻烦。

就在这时,一个可怕的想法在药家鑫的脑海中闪现。他担心张妙看到了自己的车牌号,日后会找上门来索赔,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这种不理智的恐惧驱使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决定。

药家鑫打开了自己的背包,从中取出一把尖刀。他朝着张妙的胸部、腹部和背部疯狂地捅刺,仿佛这样就能消除所有的证据和麻烦。

血液很快染红了地面,张妙因失血过多当场死亡,杀害张妙后,他驾车仓皇逃离现场,内心充斥着恐惧和混乱。

灾难并未就此结束。当他驾车行驶到一个村口时,又将两名行人撞伤。

这一次,他想要故技重施,继续逃离现场,却被周围的群众及时发现并围堵。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将肇事车辆扣留。

事发两天后的10月22日,派出所对药家鑫进行了询问。

此时的药家鑫仍未认清事态的严重性,或是出于侥幸心理,他只承认了撞伤行人的事实,对于杀害张妙的罪行只字未提。

直到第二天,也就是案发的第四天,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才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杀人的事实。

法医的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死者张妙的死因是胸部被锐器刺伤,造成了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破裂,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更为悲痛的是,鉴定结果显示,张妙在被撞倒后仅仅是左腿骨折、后脑磕伤,属于轻伤范畴。

如果当时药家鑫选择救助而非杀害,张妙完全有可能得到及时救治。

——【·从小埋下隐患·】——

其实药家鑫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冷血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和他小时候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作为家中独子,药家鑫从小就背负着父母的厚望,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被严格的教育和高标准的要求所填满。

从小,药家鑫的生活就被学习和练琴所占据。

在他的回忆中,童年时光似乎只有两种颜色:书本的灰白和钢琴的黑白。为了让儿子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他的母亲采取了极其严厉的管教方式。

药家鑫曾透露,为了练琴,他经常遭受母亲的体罚,有时甚至被用皮带抽打。

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在给他带来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药家鑫上了初中后,学习压力一下大了好多,成绩也开始往下掉。他爸爸为了这个,用了特别狠的方法。

药家鑫被关在地下室,除了吃饭,其他时候都不能出去,一直待在那个又小又暗的地方。

这段经历对那时候的小药家鑫来说,心理打击特别大。他自己说,那时候经常觉得没希望了,甚至想过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种近乎残酷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药家鑫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

药家鑫长期在压力山大的环境里生活,心里慢慢就变形了,人也变得很脆弱。他开始有点抑郁,心理上特别脆弱。

别看他表面上好像很厉害,其实心里边儿全是纠结和痛苦。

为了让爸妈满意,得到他们的爱和认可,他硬是装成一个爸妈眼里的“完美小孩”。

从小生活在严格管控下的药家鑫,虽然在学习方面表现优异,但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却显得极为不足。

他的父母一直专注于他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培养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日里,所有的困难都由父母代为解决,这导致药家鑫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显得异常无措。

尽管如此,药家鑫还是凭借着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考入了西安音乐学院。

随着大学生活的开始,药家鑫的生活似乎迎来了转机。

父母给他买了一辆车,对他的管控也逐渐放松。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让药家鑫感到无比欣喜,仿佛多年的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

但是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相反,在新的环境中,这些问题开始以各种方式显现出来。

他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得格外敏感和脆弱,对批评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极低。

——【·最后的遗愿·】——

在一审法庭上,药家鑫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他痛哭失声,表达了深深的悔意。

为了争取宽大处理,他甚至表示愿意为张妙的父母养老,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赎罪。

面对这么严重的犯罪,最后,法院决定判他死刑。

药家鑫不死心,又去上诉,但是二审的法庭还是认为他犯罪的手段太残忍,所以还是维持了死刑的判决。

药家鑫的案例深刻反映了他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认知中,结束他人的生命竟然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这种极端自私和狭隘的思维方式,不仅毁掉了他自己的人生,也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2011年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提出了一个看似善意的请求——希望自己的器官能够被捐献。这个请求或许是他试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一些补偿,但却被他的父亲拒绝了。

药家鑫的悲剧提醒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

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要忽视人性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责任感的年轻人,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中国青年网——药家鑫的家庭背景有多殷实

中国网——大学生从撞人到杀人 实为教育缺失惹得祸

0 阅读:2

素戈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