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怎样融合?

未来有苑 2024-02-25 10:04:29

中小学劳动教育应该积极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突出“跨学科主题教学”“学科融合整合”等教学改革要求。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原则应该包括3点:

注重教育性,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学校应该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融入作为教学主线,使之贯穿学科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

把握适切性,渗透并不是生硬植入,学校应该坚守学科立场,从教材中寻找劳动教育正确的切入点,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无痕融入劳动教育元素;

关注整体性,学校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时,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设计,既要纵向考虑不同学段间的连贯衔接,也要注意各个领域间的横向交叉联系,体现各科学习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1、基于学科特质的课堂教学有机融入

教材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载体,其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都对学校育人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深入研究和梳理课程中所蕴藏的劳动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课程特点的劳动教育融入的内容和途径,进一步发挥课程所蕴含的劳动价值、知识、能力等。

比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都选用了大量颂扬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奉献精神的课文。因此,学校可以开发挖掘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劳动教育内涵,将其中的劳动元素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既可以增进学生对劳动文明的传承和认知,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劳动的实践经验中进行深度学习。

又如,数学学科侧重于劳动的观念、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手段等,体育学科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拼搏坚强、团队合作、纪律规则、责任担当等观念精神——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可以围绕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这一主题开展研讨,在反复打磨中确定最佳教学路径,自然贴切地融入各种劳动元素。

2、基于学科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融合

劳动是生成知识的最根本条件和动因,劳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产生真认识、提高真知识、产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同样,学科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应用于劳动实践,使知识更好为生活和劳动服务。

比如,整理和收纳是劳动教育中日常生活劳动的重要内容,而内务整理中的条理性、规范性、分类思想等恰恰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如果学习时不会整理和归类,那么所学的知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学校可以将数学课堂中有序整理归纳的思想进行迁移,强化课外劳动实践,将学生个人内务整理和家务整理落实成常态化要求,强化学生的劳动习惯。

从内务整理到知识整理再到思维整理,学生增长了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也获得了劳动思维、规范、意识等方面的提升。

3、基于校本课程的跨学科全程融入

学校应鼓励教师选取与劳动有关的课题,设计主题劳动实践活动项目,以跨学科的视角实践劳动教育。

比如,养蚕是三年级科学课的内容,学生通过养蚕了解动物的一生。学校可以开发新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种桑养蚕”,开展持续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劳动教育全程、全员、全领域、多方位融入,使单一的科学课程成为综合性课程,将原有的6课时通过课内外实施、长短课教学等方式拓展为10课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比如记录饲养经历、科学观察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劳动产品的创新实践等,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科知识的融合提高整体教育的成效,既要尊重学科教学自身的育人功能,又要发挥劳动育人的综合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编辑:阿黎

作者:章振乐

来源:《中国教师报》2024年01月17日第4版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