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汉室公主,解忧为何远走他乡?她又如何在乌孙搅弄风云?

历史那堆事儿 2025-02-21 10:49:51

在风云变幻的西汉时期,一位女子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她就是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年,解忧公主出生于皇族之家,其祖父刘戊曾是威风八面、霸居一方的楚王,先祖乃是楚元王刘交,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四弟。然而,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春,一场惊天动地的“七国之乱”彻底改变了这个家族的命运。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叛乱,最终兵败身亡,家族也因此沦为罪人。从此,年幼的解忧公主和她的家人便长期陷入了被猜忌和排斥的困境,生活的苦难如影随形。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猖獗,不断侵扰边境,给西汉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汉武帝一心想要改变这一局面,积极寻求与西域各国联盟,共同抗击匈奴。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张骞肩负着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程,可惜无功而返。随后,汉武帝果断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战打响;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一路高歌猛进。到了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实现了“而金城(兰州)、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的局面。同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够切断匈奴右臂,便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三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前往乌孙,建议其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当时的乌孙国正处于分裂状态。太子蚤不幸离世,乌孙昆莫猎骄靡答应了太子以其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为太子的请求,这一举动引发了太子弟弟大禄的强烈不满。大禄手握兵权,心中愤恨难平,竟计划起兵杀害军须靡。猎骄靡为了保护军须靡,无奈之下给了他万余骑兵,让他到别处自立。猎骄靡自己也另掌万余骑兵自保,如此一来,他已无法直接控制全国所有兵力。当张骞前来商议结盟之事时,猎骄靡无奈地表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加之大臣们既不了解汉朝的国势,又畏惧匈奴,最终没有答应张骞的结盟请求。不过,猎骄靡还是派了数十名使节随张骞前往汉朝。这些使节亲眼见识到西汉国势的强盛,回国后促使乌孙国开始重新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单于得知乌孙与汉朝建立了联系,顿时怒不可遏,企图攻打乌孙国。猎骄靡深知西汉正积极与西域各国建交,为了寻求支援,便向汉朝提出联姻请求。于是,汉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将宗室刘建之女细君公主下嫁猎骄靡。然而,细君公主难以适应乌孙的生活,在元封6年(前105年)就不幸病逝。汉武帝无奈之下,又把楚王之女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就这样,解忧公主肩负着巩固双方关系的使命,远嫁乌孙。

初到乌孙的解忧公主,面临着诸多挑战。这里的生活习惯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吃的是半生不熟的兽肉和腥臊难咽的生乳,住的是简陋的帐篷。但解忧公主没有丝毫退缩,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努力适应着这一切,还刻苦学习乌孙语言,力求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

在乌孙的日子里,解忧公主始终心系汉朝与乌孙的联盟。西汉昭帝末年,乌孙受到匈奴和车师的联军攻击,解忧公主心急如焚,立刻上书西汉朝廷请求出兵救援。可恰逢昭帝驾崩,汉朝廷未能及时派遣援兵。直到宣帝即位后,解忧公主及昆莫分别遣使求救,宣帝这才发兵十五万骑,由五位将军率领分道并出,并派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至本始三年(公元前71),匈奴大败。经此一役,匈奴由盛转衰,逐渐退出西域,乌孙则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昆莫翁归靡也决定彻底摆脱匈奴的控制。

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翁归靡上书,希望能让汉外孙元贵靡(解忧公主之子)为嗣,还请求能再尚汉公主,以此加强与汉朝的联姻关系,彻底叛绝匈奴,宣帝欣然答允。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西汉宣帝(前60年)神爵二年,翁归靡去世,元贵靡未能顺利继承昆莫之位,乌孙违背约定,改立了拥有匈奴血统的泥靡(军须靡之子,《汉书》中称狂王)。这一变动让西汉朝廷极为不满,西汉与乌孙的联盟也因此中止。

泥靡性情残暴,即位后失去了乌孙国国人的支持。解忧公主为了维护汉朝与乌孙的关系,与汉使者魏如意及任昌合谋刺杀狂王,可惜行动失败。这是西汉首次干涉乌孙内政,却最终引发了乌孙内乱。狂王失势后,宣帝(前53年)甘露元年,乌就屠(翁归靡与一匈奴女子之子)叛变,起兵杀死狂王。宣帝派遣破羌将军辛武贤讨伐乌孙。关键时刻,西域都护郑吉派解忧公主的侍者冯嫽前去劝降乌就屠。冯嫽通晓汉文史书,又熟悉西域的情况,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说服乌就屠。最后,宣帝册封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印绶。乌孙国最终归降成为西汉的属国,汉朝也自此统一了整个西域。

此后,大、小昆弥之间矛盾不断。西汉成帝鸿嘉末(前18或前17年),末振将成为小昆弥,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很有威信,末振将担心自己地位不保,竟派人刺杀雌栗靡。汉朝册封雌栗靡的叔父伊秩靡为大昆弥,末振将被伊秩靡的部下所杀后,汉朝马上派兵杀死末振将太子番丘。末振将之弟卑爰疐率领八万人投靠康居,还经常发兵攻打乌孙,企图吞并大、小昆弥的部众,最后被汉朝西域都护孙建领兵袭杀。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已年届七十,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她,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她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宣帝深表同情,立刻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她的孙子和孙女三人。根据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相关汉代简牍记载,解忧公主由常惠护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阳关入塞,从行人员中没有冯嫽。

解忧公主归汉后,宣帝赐予她公主级别的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礼仪也比照公主。然而,仅仅两年后,这位历经沧桑的解忧公主便与世长辞,她的三个孙辈守护在她的坟墓旁,陪伴她长眠。

解忧公主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一生。她虽为女子,却有着男子都难以企及的勇气和担当。在乌孙的岁月里,她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出现,不仅润滑了汉朝和乌孙的关系,还促进了两国的交流和繁荣,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忠贞和奉献,让她当之无愧地成为改变历史的伟大女性之一,她的故事也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