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10分钟,教你学会血气分析!

妙菱看健康 2024-07-31 21:50:34

血气分析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是呼吸科、重症监护科和急诊科等科室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正确解读血气分析结果对于科学判断疾病转归及预后意义重大,为此,康迅网总结了一些记忆技巧来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这一技能。

一、血气中酸碱平衡的3个重要指标

1.pH值

(1)相当于H+浓度为35~45 mmol/L。(巧记:“气伤我”和“气死我”之间)

(2)正常值:7.35~7.45。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3)当pH>7.65时为严重碱中毒,病死率高达85%。

(4)人体生存极限pH值为6.8~7.8。

(5)pH值反应HCO3-(碱)和H2CO3(酸)之间的平衡:H2CO3(酸)⇌HCO3-(碱)+H+,涉及①肺、肾调节;②相互转换。(巧记:夫唱妇随)

2.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PaCO2指的是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CO2产生的压力。

(2)正常值:35~45 mmHg(1 mmHg=0.133 kPa)。PaCO2<35 mmHg为低碳酸血症,PaCO2>45 mmHg为高碳酸血症。

(3)呼吸衰竭时PaCO2>50 mmHg。

(4)Ⅰ型呼吸衰竭:静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PaCO2正常或下降(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肺动-静脉氧分流)。

(5)Ⅱ型呼吸衰竭:PaO2<60 mmHg+PaCO2>50 mmHg(肺泡通气不足→缺O2、CO2潴留)。

3.HCO3-

(1)正常值:22~27 mmol/L。

(2)标准HCO3-(SB):在温度37℃,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的情况下,经PaCO2 40 mmHg气体平衡后,标准状态下的HCO3-浓度(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反映体内贮存量)。SB↑为代谢性碱中毒,SB↓为代谢性酸中毒。

(3)实际HCO3-(AB):在隔绝空气,实际PaCO2、体温、血氧饱和度的条件下的HCO3-浓度(受呼吸因素影响,参考值22~27 mmol/L,平均值24 mmol/L)。

(4)SB和AB的差值反应呼吸因素的影响程度(呼吸性酸碱失衡时,AB≠SR)。

(5)AB>SB:呼吸性酸中毒,CO2潴留,PaCO2↑(多出来的HCO3-是CO2的转换,此时H+↑、pH↓)。

(6)AB<SB:呼吸性碱中毒,CO2减少,PaCO2↓(H2CO3不够,HCO3-反向转换,此时H+↓、pH↑)。

二、血气分析3步走

1.pH值:酸中毒<7.35~7.45>碱中毒。

2.pH值、PaCO2:变化同向为“代谢性酸碱失衡”;反向为“呼吸性酸碱失衡”(有相互转换,H+变化)。

3.发生呼吸性酸碱失衡时,看pH值、PaCO2变化比例,判断是否合并代谢成份。

(1)单纯性呼吸性酸碱失衡:PaCO2每改变10 mmHg=pH值反向改变008(±0.02)。

(2)实际pH<理论pH:同时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反之代谢性碱中毒。

(一)单纯性酸碱失衡。(文字繁琐,可直接看表1)

1.代谢性酸中毒:HCO3-↓→PaCO2↓(H2CO3)。

(1)代偿性:pH还能维持正常范围。

(2)失代偿性:pH↓。

2.代谢性碱中毒:HCO3-↑→PaCO2↑(H2CO3)。

(1)代偿性:pH还能维持正常范围。

(2)失代偿性:pH↑。

3.呼吸性酸中毒:潴留CO2↑→PaCO2↑(H2CO3)→HCO3-↑+H+↑。

(1)代偿性:pH还能维持正常范围。

(2)失代偿性:pH↓。

4.呼吸性碱中毒:通气过度CO2↓→PaCO2↓(H2CO3)→HCO3-↓+H+↓。

(1)代偿性:pH还能维持正常范围。

(2)失代偿性:pH↑。

表1 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二)加重型二重酸碱失衡:同时存在2种性质的酸中毒或碱中毒。(巧记:同向加重,单向抵消)

1.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pH明显↓,HCO3-、PaCO2变化不大(表2)。

表2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相关指标变化

2.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pH明显↑,HCO3-、PaCO2变化不大(表3)。

表3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相关指标变化

(三)相反型二重酸碱失衡:同时存在某型酸中毒+某型碱中毒。

1.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HCO3-、PaCO2明显↓,pH变化不大(表4)。

表4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相关指标变化

2.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HCO3-、PaCO2明显↑,pH变化不大(表5)。

表5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相关指标变化

3.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HCO3-、PaCO2、pH变化不大(表6)。

表6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相关指标变化

参考文献

[1]吴杰斌,吴子健,翟敬芳,等.动脉血气分析电子计算辅助判读的设计与应用:附二例案例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2,29(08):635-640.

[2]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7-258.

[3]徐克前,李艳.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65-170.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