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尹锡悦竞选阶段大张旗鼓的表现仍旧历历在目。
尤其是在拉票活动中背后“必死则生,必胜则死”的汉字条幅,可谓深入人心。
这时有人难免感到疑惑,明明是在韩国,为何尹锡悦背后的条幅却是汉字?
实际上汉字在韩国绝对是广泛使用。
近几十年,韩国政府其实是有意想要脱离汉字的“束缚”,甚至为此不惜三次强行废止汉字的使用。
但没想到适得其反,最终以失败收场。
当下在韩国,汉字不仅成为很多学校的必修课。
甚至每个韩国人都要有一个汉字名,这究竟是为啥?
1有关“汉字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讨论,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但有一点能够确定,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点绝对在纪元之前。
早在公元2世纪,就有史料记载,朝鲜人已经开始接受汉字文言教育。
尤其是进入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进入了“汉字潮”。
高句丽设立太学,开始传授儒家文化,甚至诏入学博士都必须使用汉字撰写高句丽国史。
汉字入门门槛固然高,但同样应用上限也很高。
在给朝鲜半岛人民记载文献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朝鲜人从那时起就对汉字心生敬畏之心。
公元7世纪之前,汉字虽然在朝鲜半岛有着广泛的使用,但值得一提的是。
汉字和朝鲜民族固有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掌权者为了巩固统治,当然希望语言能够统一。
于是从朝鲜三国时期开始,朝鲜人就创制了一种独特的方式——
借用汉字的语言以及意义,来标记本民族语言。
这种方法既能够标记固有词语,还能记载文献。
汉字对朝鲜半岛发展的影响,无疑十分深远。
即便进入近代史,一直到1894年之前,朝鲜半岛的公文,一律使用汉字书写。
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世界各国包括朝鲜王国都看到了清政府的颓势。
然而最为担忧的,还得是朝鲜王国当时的国王——李熙。
本来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李熙还指望着清政府能够在甲午战争中挫挫日本的锐气,进而挽救朝鲜王国于水火。
想象确实美好,但现实却无比残忍!
最终万念俱灰的李熙选择破罐子破摔,既然清政府指望不上了,倒不如多向殖民者日本献媚。
于是大手一挥,当即颁布了《勅令》,要求之后国文要以朝鲜文字为主。
第一场废除汉字的行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不得不说,李熙身为当权者,想法还是过于天真,
当时的朝鲜被日本霸占,民族内部对日本的仇恨本就高涨。
如今李熙又为了迎合日本,开始脱离汉字,一时间李熙成为众矢之的。
况且民众连日子都过不安生,如今又要改变他们的语言使用方式,这谁能受得了!
从根本上来讲,李熙这一举措就太过想当然,并且完全没有必要。
要知道殖民朝鲜半岛的不是别人,而是日本,日语本身就十分依赖汉字。
李熙这么大张旗鼓地禁用汉字,简直是热脸贴冷屁股,到底图个啥!
2反转出现在朝鲜半岛一分为二之时。
北边的朝鲜深受苏联的影响,在政府的号召下,朝鲜境内对汉字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即便文书等也都开始使用朝鲜语以及拼音文字,汉字不再出现。
同朝鲜一致的是,南边的韩国其实也想限制汉字在国内的使用。
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可谓煞费苦心,但这一过程却表现得极为曲折。
直至今日,汉字仍旧活跃在韩国境内的文献、公文当中。
当时的韩国还算不上朝鲜的对手,之所以能够营造一种“看似崛起”的假象。
绝对离不开老美在背后推波助澜,李承晚当然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