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叙利亚政局发生了突变,面临着 “四分五裂” 的巨大风险,这一局势变化也让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布局陷入了变数之中,成为促使俄罗斯做出撤军决定的大背景。
叙利亚内战自 2011 年爆发以来,各方势力就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激烈角逐,阿萨德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15 年,在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势如破竹、阿萨德政府摇摇欲坠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应叙利亚政府请求介入叙利亚内战,派遣军队入驻叙利亚,重点部署在几个主要基地,其中最关键的便是赫梅明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赫梅明空军基地位于叙利亚西部拉塔基亚市附近,这里部署了俄空天军的各类战机,像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以及运输机等等,它还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空中行动的指挥中心,并且配备了 S-400 远程防空导弹和 “铠甲” S1 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是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力量的空中核心所在。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坐落在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市,它可是目前俄罗斯在国外唯一的海军基地,主要用于维护和修理俄罗斯海军的舰艇,基地内储存有物资和燃料,还部署了包括 “棱堡” 岸基导弹系统等现代化的防御系统,战略意义非凡。
原本俄罗斯的介入,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功扭转了叙利亚战场的形势,帮助阿萨德政府收复了大片失地,稳固了政权,俄罗斯也借此巩固了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然而,世事难料,如今阿萨德政权倒台,叙利亚的局势愈发复杂和混乱。
美国及其盟友一直在叙利亚有着自己的布局,他们的存在使得地区局势本就紧张万分。现在叙利亚内部更是陷入了权力真空,“沙姆解放组织(HTS)” 等反政府力量控制了诸多区域,比如从伊德利卜省到大马士革之间的狭长地带等,美国支持的 “SDF 库尔德武装力量” 把控着叙利亚东北部大片地区,土耳其支持的 “SNA 叙利亚民族军” 也占据了叙利亚北部与土耳其接壤的部分,整个叙利亚呈现出四分五裂的状态。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威胁。据消息称,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已控制叙西北部拉塔基亚省,虽然暂时没有进攻俄罗斯在该省的军事基地,但这些基地已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而且,俄罗斯驻叙利亚部队的补给方面也出现了难题,此前补给多是由阿萨德政府负责,如今阿萨德政权倒台,乌克兰情报机构甚至宣称驻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俄军部队正面临食物和饮水的短缺困境。
从战略层面来看,如果俄罗斯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那对俄罗斯中东地缘战略布局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挫败。这不仅会削弱俄罗斯对欧洲的威慑能力,甚至可能冲击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布局。要知道,塔尔图斯和赫梅米姆这两座军事基地对于俄罗斯维持对中东影响力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是普京向北非、地中海投送武力的重要平台,还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安全息息相关。
当下,俄罗斯正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并与多国接触,试图应对这一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局势。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俄军会大规模撤离上述两大军事基地,但确实已经有俄军从叙利亚北部前线和阿拉维泰山的哨所撤出兵力,并且俄罗斯也已将一些船只从塔尔图斯港移至附近的近海区域,种种迹象都让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变得前途未卜,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叙利亚当下混乱且危险的局势在起着推动作用啊。
俄罗斯撤军的无奈之举外部压力层面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面临着来自美西方等势力的巨大外部压力,这使得其维持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变得愈发艰难,进而成为撤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军事方面,美西方不断进行挑衅行为。据俄罗斯驻叙利亚交战各方和解中心(CPVS)副主任、海军少将瓦季姆・库利特透露,曾有人对俄罗斯的 Su-34 和 Su-35 战机发射制导武器,并且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的 F-35 战斗机还对俄罗斯的飞机进行雷达干扰,导致俄罗斯战机的机载防御系统自动启动,大大增加了空中事故的风险,而且这已不是首次发生此类情况。此外,美国领导的联军多次侵犯叙利亚坦夫地区的领空和地面,其战斗机和无人机频繁进入该地区空域,亲美联军的车辆也屡次违反消除冲突的协议,这些都让叙利亚局势变得更加不稳定。
美俄两军在叙利亚更是时常发生正面冲突,双方的装甲巡逻车队曾在叙北部公路互相追逐、拦截和高速冲撞。例如,美军一辆 M-ATV 装甲车在试图拦截俄军车时 “飞出” 路面翻车,造成人员伤亡,随后双方士兵下车持枪对峙,场面一度失控。还有,美军巡逻车队会设卡阻拦俄罗斯军队车队执行巡逻任务,即便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统达成的停火协议划定了俄军巡逻范围的情况下,美军依旧大费周章地阻止俄军巡逻队,目的就是避免俄军染指其控制区,守住每年能从中获取近 60 亿美元免费石油的油田,毕竟这些油田位于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地区,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而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被分散,在叙利亚的行动也受到诸多限制。俄罗斯需要将大量的军事资源投入到俄乌战场,其原本可以用于支援叙利亚的空军力量、军备物资等都变得相对紧张,难以像之前那样在叙利亚毫无顾忌地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来维护自身利益与影响力,这也使得俄罗斯在应对美西方在叙利亚的各种挑衅和势力扩张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外交层面,美西方一直试图孤立俄罗斯,在国际舆论等方面给俄罗斯制造压力,企图让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让步,并且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场合对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进行指责,使得俄罗斯在国际上面临诸多非议,外交处境愈发艰难,进一步压缩了俄罗斯在叙利亚维持军事布局的空间。
内部困境层面从叙利亚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存在诸多让俄罗斯持续投入支援变得艰难的因素,最终促使俄罗斯做出撤军这一权衡利弊后的无奈选择。
叙利亚巴沙尔政府长期受到经济困境的困扰,十余年的战争加上美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和资源掠夺,让叙利亚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陆续对叙利亚实施制裁,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和石油产品,对叙利亚石油出口相关融资和保险进行制裁,导致叙利亚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据叙利亚石油部公布的数据,2022 年上半年,叙石油日产量约 8.03 万桶,其中 6.6 万桶被驻叙美军掠夺,占叙日产油量的 83%。俄罗斯对外机构统计,美军通过在叙东北部盗采石油每月可从中获取 3500 万至 4000 万美元的非法收入。经济的糟糕状况使得巴沙尔政府财政能力削弱,支撑与反对派武装作战以及维持国内稳定的能力不断下降,甚至不得不采取裁员军队等极端措施来缩减开支,可这又进一步削弱了其统治能力。
同时,叙利亚政府军自身的军事力量也较为薄弱。在面对反对派武装的进攻时,战斗力表现不佳,比如在之前的一些战役中,叙利亚政府军犹如一盘散沙溃不成军,除了零星的战斗之外,大部分士兵和军官都选择了投降或逃跑,连城市巷战都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周旋和防御。而且,随着叙利亚局势的突变,“沙姆解放组织(HTS)” 等反政府力量控制了诸多区域,“SDF 库尔德武装力量” 把控着叙利亚东北部大片地区,“SNA 叙利亚民族军” 占据了叙利亚北部与土耳其接壤的部分,整个叙利亚呈现出四分五裂的状态,巴沙尔政府实际控制的范围不断缩小,俄罗斯想要通过支援巴沙尔政府来稳定叙利亚局势、维持自身军事存在的难度也随之大大增加。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俄罗斯继续投入大量资源在叙利亚维持军事存在,不仅要面对外部美西方等势力的强大压力,还要应对叙利亚内部复杂且难以改善的糟糕状况,所付出的成本与收获的成效愈发不成正比,所以撤军成为了综合考虑后的无奈之举。
撤军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军事基地动态在俄罗斯撤军这一行动中,其位于叙利亚的主要军事基地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有着诸多值得关注的动向。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 12 月 14 日援引四名叙利亚官员独家报道称,俄罗斯正在从叙利亚北部的前线和阿拉维特山脉的哨所撤军,但暂时没有离开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这两个主要军事基地。不过美媒《纽约时报》同日报道披露,美国麦克萨公司拍摄于当地时间 12 月 13 日的卫星图像显示,俄军似乎正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收拾军事装备,像是在为撤离做准备。可以看到附近一架卡 - 52 武装直升机正在进行拆卸,或许是在为后续运输提前做准备工作,而且俄罗斯 S-400 防空导弹系统的部件也被移至飞机附近,该防空系统班组人员也被拍到准备离开此前在空军基地的部署地点。另外,当时的卫星画面还显示,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至少有两架安 - 124 重型运输机(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之一)的鼻门升起,明显是准备装货。驻扎在该基地外的一名叙利亚安全官员称,14 日至少有一架货机飞往了利比亚。
稍早前 12 月 10 日的卫星图像则显示,俄罗斯海军舰艇已离开叙利亚海岸塔尔图斯的俄军基地,其中一些舰艇已在近海下锚,呈现出一种暂时转移、观望局势的状态。《纽约时报》还提到,另有两段经核实的视频显示,至少有一支俄罗斯军车车队在大马士革和霍姆斯附近向北移动,前往赫迈米姆空军基地,车队绵延长达半英里(约 800 米),主要由货运卡车、装甲运兵车、机动车辆和越野车组成,只是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车辆是否已抵达基地,也不清楚是否有相当一部分的俄军士兵和装备正准备离开叙利亚。
这些军事基地在撤军过程中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毕竟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已控制叙西北部拉塔基亚省,虽然暂时未对基地发起进攻,但基地周边局势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俄军需要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撤军过程中装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安全,同时也为后续与各方进一步协商军事基地的相关事宜争取有利条件。
各方协调情况俄罗斯此次撤军并非单方面的行动,而是与叙利亚反对派、土耳其等相关方都有着协调沟通的过程。
在与叙利亚反对派方面,克里姆林宫已表示正在与叙利亚的新掌权方就军事基地问题进行讨论,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这两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的安全。不过,俄罗斯国防部没有对相关置评请求作出回应,有要求匿名的俄罗斯消息人士称,与叙利亚新掌权方的讨论正在进行中,俄罗斯不会从军事基地撤军。然而,一名与叙利亚临时政府关系密切的反对派武装高级官员却表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以及阿萨德政府与莫斯科之间过去所达成协议等问题,并不在当下讨论之列,称这是未来会谈的问题,叙利亚人民将有最终决定权,但也承认反对派和莫斯科方面已经建立了沟通渠道,且其军事部队正位于拉塔基亚省的俄军基地附近。
和土耳其方面,俄罗斯也有着重要的协调事项,例如就撤军路线等达成一定的协议内容。有消息称俄罗斯和土耳其达成协议,俄军将在 75 天内从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完全撤离,俄罗斯还曾向土耳其提出其军人经过土耳其返回俄罗斯的要求,并且双方就此达成了相关协议,网上的视频图片也显示,驻扎在叙利亚其他基地的俄罗斯军事人员已经开始跨过叙利亚土耳其边境进入土耳其境内,再从土耳其返回俄罗斯。可以说,土耳其在俄罗斯撤军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颇为关键的协调角色,其态度和相关举措对俄罗斯能否顺利、安全撤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大赢家” 以色列浮出水面战略利益收获在叙利亚这次风云突变的局势中,以色列堪称是抓住机会、闷声获利的一方,其在战略利益方面收获颇丰,而戈兰高地更是成为了它此番获益的关键所在。
以色列一直坚称戈兰高地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份 “执着” 背后实则是对这一战略要地的深度谋划。戈兰高地坐落在叙利亚与以色列边境,处于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三国交界处,面积约有 1000 多平方公里,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制高点赫尔蒙山,海拔达 2800 多米,向南能俯瞰以色列的重要水源加利利湖,向北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仅 40 公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对于控制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都有着非凡意义。
此前,在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全部占领了戈兰高地,虽然后来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及战后安排中有了一些区域的变动,但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觊觎之心从未消减。此次叙利亚政局 “一夜变天”,阿萨德政府垮台,整个叙利亚陷入混乱,以色列瞅准时机,迅速出兵,占领了原本由叙利亚控制的戈兰高地军事缓冲区,还进一步决定将戈兰高地的居住人口翻倍,旨在造成既成事实,以图最终完全吞并戈兰高地。
不仅如此,以色列还与美军支持的库尔德人武装达成了一种默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就如同面对一盘已经煮好的 “夹生饭”,只等它尽情享用。同时,以色列巧妙利用土耳其与库尔德人武装之间的矛盾,让双方的冲突成为自己实现战略目标的助力,借此不断削弱叙利亚政府的实力,为自身在叙利亚的扩张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控制住戈兰高地这一关键地带,以色列等于扼住了叙利亚的命脉,进而还赢得了对伊朗的主动权,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可谓是收获了巨大的战略利益。
地区局势影响以色列在叙利亚局势中的这一系列获益举动,无疑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中东地区局势中激起了层层涟漪,给地区局势带来了深远且复杂的后续影响。
首先,地区力量平衡被打破是最为直观的变化。以色列本就在中东地区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如今又进一步控制了戈兰高地,势力得到扩张,使得周边国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比如,原本就与以色列存在诸多矛盾的黎巴嫩、叙利亚等国,如今地缘政治上的劣势更加凸显,在军事对峙和地区话语权争夺方面,愈发处于被动地位。
周边国家关系也因此变得更为紧张和复杂。叙利亚反对派刚刚掌权,局势还未稳定,面对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侵占,后续如何应对是个棘手难题,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然埋下隐患。而阿拉伯世界其他国家,虽内部存在分歧,但在反对外部势力非法侵占阿拉伯国家领土问题上往往有着共同立场,以色列此举必然引发阿拉伯国家对其态度的进一步恶化,使得地区国际关系愈发紧张。
地缘政治格局更是朝着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从伊朗构建的 “抵抗之弧” 角度来看,叙利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戈兰高地被以色列控制,切断了其与黎巴嫩真主党的陆路联系,相当于给 “抵抗之弧” 釜底抽薪,削弱了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对以色列的军事威慑力。一旦 “抵抗之弧” 出现瓦解趋势,中东地区原本相对稳定的对抗与制衡局面就会被打破,各方势力可能会重新整合,寻求新的战略平衡,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中东局势走向充满了更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
总之,以色列在叙利亚局势中的获益,已经让中东地区局势变得如同一团迷雾,后续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整个地区都在拭目以待,而这也需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等方式来尽力化解矛盾,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