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打破垄断!7nm芯片量产,不是华为不是中芯国际,而是中国一车企

在提到7纳米芯片时,很多人脑海中蹦出来的名字可能是华为、中芯国际,甚至是苹果、三星这些科技巨头。但是,这一次的新闻头条上

在提到7纳米芯片时,很多人脑海中蹦出来的名字可能是华为、中芯国际,甚至是苹果、三星这些科技巨头。

但是,这一次的新闻头条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家中国的车企——吉利控股旗下的芯擎科技。

这家一直低调行事的企业,悄无声息地在智能座舱领域完成了一个重磅突破,成功发布并即将量产7纳米工艺的“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

这一消息无疑让国产芯片产业再度站上了聚光灯下,打破了多年来国际巨头在高端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垄断。

7纳米芯片的意义:从高通到“龍鹰一号”

7纳米是什么概念?作为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之一,7纳米芯片代表着更高的运算能力、更低的能耗以及更为复杂的集成度。

无论是在智能手机领域,还是在汽车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7纳米芯片的存在都意味着设备的性能将有质的飞跃。

此前,能够掌控7纳米工艺的,只有高通、联发科、苹果以及华为等少数几家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

而现在,国产车企也站到了这个技术高峰之上,这无疑是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一次振奋。

更值得一提的是,“龍鹰一号”是国内首款7纳米制程的智能座舱芯片,其设计和应用完全针对车载环境优化,专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量身定制。

这一芯片不仅能在复杂的车载环境下提供稳定的性能,还能通过“一芯多屏多系统”集成多种交互功能,比如语音识别、手势控制、HUD抬头显示、DMS驾驶员监控等。

这种高度集成的设计,意味着智能座舱的体验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国产芯片崛起:从“缺芯之痛”到自主创新

回想几年前,中国半导体行业还饱受“缺芯之痛”。

当时,美国对中兴的制裁让我们意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打破。

国内对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高端芯片领域,国产厂商的声音却微弱。

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智能手机领域,在汽车芯片、数据中心等领域同样如此。

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花费高达数千亿美元,芯片自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横空出世。

它不仅象征着国产车规芯片的突破,还代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高端领域的逐步崛起。

芯擎科技并不是凭空蹦出来的一家新兴企业,而是由吉利控股和武汉市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

自2018年成立以来,芯擎科技的研发团队稳扎稳打,依托台积电的代工能力,逐步掌握了7纳米制程的核心技术。

它的成功发布,不仅仅是国产芯片的胜利,更是中国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龍鹰一号”:赶超国际巨头的硬核实力

相比起国际巨头,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在技术上的表现一点都不逊色。

首先,它内置了8个CPU核心和14核GPU,支持8TOPS的int8卷积神经网络引擎,这些硬件指标无疑为智能座舱的多功能处理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其次,它还具备了符合AEC-Q100 Grade 3的车规级认证,采用了安全岛设计,支持SM2、SM3、SM4等国家级加密算法,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从智能座舱的角度来看,“龍鹰一号”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异构计算引擎,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处理传统的座舱信息,还能够与自动驾驶系统协同工作,实现更高效的多任务处理。

在实际测试中,这款芯片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

考虑到国内此前并没有真正上车的7纳米车规芯片,芯擎科技的突破不仅填补了空白,还让国产芯片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量产在即,智能汽车的未来已来

芯擎科技宣布,“龍鹰一号”将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并计划在年底前装车。

吉利旗下的多款热门车型将是首批搭载这款芯片的车系。

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国内消费者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到这款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的强大性能。

更值得注意的是,芯擎科技的目标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它还在为国际市场布局,通过与Tier 1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推动芯片的全球化应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龍鹰一号”的量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里程碑,它还是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象征。

随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汽车将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集成多种智能技术的平台。

而芯擎科技的7纳米芯片,将成为这个平台的“最强大脑”。

结语:打破垄断,国产芯片未来可期

“龍鹰一号”的发布,无疑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虽然在通用芯片领域,我们与国际巨头还有差距,但在专用芯片领域,国产厂商已经展现出赶超的实力。

尤其是在车规级芯片领域,芯擎科技的崛起为国内智能汽车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破垄断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接下来,国产芯片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像芯擎科技这样的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发出属于中国半导体的强音。

评论列表

卧龙俊马
卧龙俊马 36
2024-10-04 09:22
将在2022年3季量产,小骗你确定?

落花生 回复 10-04 10:07
穿越了

core
core 30
2024-10-04 11:04
芯片设计不是最大瓶颈,制造才是。这款芯片是台积电代工,说不上什么巨大突破。

倒脫靴 回复 10-04 13:20
并且是最恶心的舔狗

倒脫靴 回复 10-04 13:48
台积电有什么核心技术?充其量只是一个应用加工厂,比国内先涉足几年!可以预见,再过三到五年,国内的光刻机再上一个台阶,台积电这种代工厂估计就要被卷得死死的

没有名字的用户
没有名字的用户 26
2024-10-04 12:38
芯片设计就不难,难得是制造,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们代工7nm的工厂就那几家

倒脫靴 回复 10-04 14:04
很同情你的无知

倒脫靴 回复 10-04 13:59
你这是外行话!设计是芯片领域的核心!制作加工因为投入巨大,不可能有很多制作工厂。

玉面飞龙至尊宝
玉面飞龙至尊宝 22
2024-10-04 10:21
整天就知道吹嘘,如果台积电能代工,华为设计芯片能力早就出5mn芯片了!

网友爆料 回复 10-04 10:59
华为被制裁的时候就已经在第一梯队里跟苹果也不相上下了,如果不是受制于工艺,苹果未必就是老大

He
He 7
2024-10-04 19:07
都不是制造出来的,只是叫人台电做的,你只是画了一个饼,又不是你做的,画图在国内一大把公司,在三纳米的画图早就可以画了,不是现在小编你耳眼都有问题了。
枫叶
枫叶 6
2024-10-04 12:52
一惊一乍的,以为是什么突破,目前中国缺的不是设计,而是制造!有什么好吹的
老鼠拉冬瓜
老鼠拉冬瓜 4
2024-10-04 20:57
10年也造不出光刻机[哈哈笑]
海心
海心 4
2024-10-04 17:30
华为可以设计3纳米2纳米,但生产不出,你个7纳米算啥?
用户14xxx53
用户14xxx53 4
2024-10-04 11:14
小便,设计芯片和制造芯片是两码事
用户13xxx89
用户13xxx89 3
2024-10-04 15:16
2022年量产?小编你丫的国庆节给大家添堵吗?
用户16xxx48
用户16xxx48 3
2024-10-04 09:45
但愿不是吹牛B
深森
深森 3
2024-10-04 17:25
小编知道图三是谁吗?
用户11xxx74
用户11xxx74 2
2024-10-04 22:17
关键是缺光刻机,你设计再先进,也会被卡脖子。
用户98xxx11
用户98xxx11 2
2024-10-04 12:42
还未量产就吹,
闲云野鹤
闲云野鹤 2
2024-10-04 08:49
太伟大了
老王
老王 2
2024-10-04 07:08
二二年又要时间穿越了
而今迈步
而今迈步 2
2024-10-04 04:38
影踪也没有
用户10xxx37
用户10xxx37 2
2024-10-04 21:25
云山雾罩看不出真假,
四方
四方 1
2024-10-04 01:26
能否少点捧杀,脚踏实地一点……
又鸟马户
又鸟马户 1
2024-10-04 08:03
狼来了的故事听多了
倒脫靴
倒脫靴 1
2024-10-04 13:55
支持国产
无语苍天
无语苍天 1
2024-10-04 18:28
光刻机,荷兰的,操作人员,荷兰的!机器是华为买的,所以是国产![得瑟][笑着哭][呲牙笑]
灞一灵漆
灞一灵漆 1
2024-10-04 09:57
我只相信量产上市了的芯片[抠鼻]
雨
1
2024-10-04 12:15
屁话一堆 到底是哪个车企

uc 回复 10-04 12:34
小米

黄士高坡
黄士高坡 1
2024-10-04 12:48
是设计芯片,还是制造芯片?
大鬼
大鬼 1
2024-10-03 21:46
lxcdef
lxcdef 1
2024-10-04 12:58
人民万岁!!!践行科学社会主义!!!
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 1
2024-10-04 20:23
要警惕内鬼,舔狗泄密,谋害科技人员!
鹧鸪菜
鹧鸪菜 1
2024-10-04 22:32
放TNNDGP
QYX
QYX
2024-10-04 08:25
中间配个汉芯的图片是什么意思???暗示吗??
天行健
天行健
2024-10-04 11:41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
飞翔的鹰
飞翔的鹰
2024-10-04 08:30
能弄出来就好了,期待
尴尬、
尴尬、
2024-10-04 08:57
不是华为的,全是造谣
一个人旅行
一个人旅行
2024-10-04 08:40
想法比较好
用户84xxx04
用户84xxx04
2024-10-04 09:10
中国好哥哥
中国好哥哥
2024-10-04 11:45
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