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如何在中国扎根,从眼科诊所到近代医学院的诞生

言身的记事本 2024-11-21 16:44:37

提到中国近代医疗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西医进入我国的问题,其实最初是从简单的眼科诊所开始的。

19世纪初期,西医的脚步悄然踏入中国。早在1818年,英国伦敦传教士马礼逊和东印度公司医生李文斯敦在澳门创办了一家中西医结合的诊所,主要治疗眼疾,同时兼顾其他病症。这是西医在中国的第一次尝试。几年后,另一位东印度公司医生郭雷枢加入,将诊所扩建成一所名为“养病院”的机构,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

虽然这所眼科医院并未持久,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1835年,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在广州创立了“广州眼科医局”,即后来闻名的博济医院。这是中国第一家教会医院。澳门和广州的这些尝试,无疑为西医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让传教士有了更多自由,他们不仅传教,还积极推动医疗事业。从1840年到1860年,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大通商口岸相继建立教会医院,西医在中国沿海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清朝人吃鸦片

鸦片战争一般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这些医院不仅治病救人,还逐步向内陆扩展。19世纪末期,外国人在中国建立了上百所医院和诊所。其中,广州博济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仁济医院、苏州博习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至今仍是中国医疗史上的重要篇章。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医疗机构,教育的开展同样重要。在西医传入初期,医学生主要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在教会医院中学习。187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中国教会医院共培养出数百名学生,规模虽然不大,但这是西医教育的萌芽。

1866年,嘉约翰在广州博济医院附设了博济医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医学校,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西医学教育的里程碑。博济医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设备与当时的欧美医学教育水平已无太大差距。虽然学校在1900年因故停办,但它共培养了数百名毕业生,并启发了随后一批教会医学院和护士学校的建立。

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1824年—1901年),美国人,美北长老会教徒,最早至中国的著名传教士兼医生之一。出生于俄亥俄州邓坎斯维尔(Duncansville),1847年于费城杰佛逊医学院毕业。1853年首度抵达中国,1854年在广州开始以行医传教,1856年返回美国,1859年重返广州,接手美国公理会伯驾医生1835年创办的博济医院。1866年该医院又开办博济医学堂。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南华医学校(South China Medical College)。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私立岭南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后随十三所大陆地区的基督教大学,并入香港崇基学院,即现今香港中文大学的组成书院);大陆易帜后,学校场所、设施于1953年,纳入华南医学院,该校先后改名为广州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并最终改名为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原中山医科大学院系组建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四个学院。

1938年,私立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医学院前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教士逐渐将目光投向高等教育,创办了一批教会大学。例如,苏州医院医学校、上海圣约翰学院医学系等,成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锋。这一时期,西医学教育逐步规范化,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现代医学人才。

从19世纪初的一间小诊所到世纪末的百余家医院和医学院,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中国医学现代化医学的大门。回首这段历史,我们看到西医进入中医后的发展,也是一步一步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