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作为一种教外别传,本就不应该大规模去写各种文字,然而各种僧人写的录真是一个比一个字数多。我并没有看过什么录之类,只不过看过相关书籍的简单介绍,就是一些机锋妙语、僧人居士传记和各种开悟故事等。
这类书的内容主要是教人开悟的,但是就凭看那些就能开悟吗?道仅仅在书中吗?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那么这些录究竟有什么蹊跷之处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每个人的个人经历不同,走过的路不一样,看的书也不一样。人家可以凭那一句话,某一个情景开悟,换了别人凭那句话可能一辈子也悟不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除了六祖,还有哪个明面上的有名气的人凭这句话悟了的?
其二:书里面记载的不少人的“大悟”我认为就是一种阶段性、局部、有限的悟,远非大悟!禅宗人写的书里面说这个也大悟那个也大悟,那岂不是得道者遍地走了!明显不是,有自我吹嘘的成分。
其三:有的僧人居士本身并没有到大觉悟的级别,所写的书不完善,有局限,一家之见弄不好就是自误误人!
禅宗的书我只看六祖之前的,从达摩祖师到惠能的书,六代祖师肯定都是大顿悟级别的大师,他们留下的著作那才叫经典!上面五祖留下的文字并不多,有的还失传了,但也是言简意赅,直指人心。六祖的书是集大成者,是真正大觉悟之后所写,所以被称为中国僧人写的一部佛经,易学大家张其成称之为中国化佛经第一经典,相当厉害!
《坛经》才是禅宗集大成的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各种录!
我越来越发现坛经其实比楞严经见地更深,楞严经像渐悟的书,层次分明,是经神秀之手发扬出来的经书。六祖大概并没有听过楞严,人家是凭《金刚经》开悟的,可以开悟的不止楞严!
再往深讲,文字著作从来都只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过分痴迷各种经典书就会因小失大,痴迷的书越多越糟糕!
悟空如意心,弘扬正知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