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让他们两个人的矛盾更加深了,其实这些有没有可能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呢?背后会不会有更复杂的原因呢?
职务和实际的权利不对等叶挺虽然作为新四军的军长,但就是因为他之前曾有过脱离我党组织的经历,在新四军组建初期的时候他并不是党员的身份,所以只要是在党内的事务和决策的时候,他的境地也确实是处于比较尴尬的。
这其中就包括很多重要的党内会议和决策他都是没有办法参与进来的项英,他是作为中共六大选出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还作为东南局的书记和军委的新四军的军分会书记,可以说这让他在新四军中绝对拥有着党内的领导地位和实权的。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新四军的干部和战士,大部分也都是南方八省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红军的骨干,他们和项英的渊源也是很深的,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上对项英可以说那是相当的信任和服从的。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项英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就很大了,叶挺虽然是军长,但很多时候他的命令和决策如果没有副军长项英的点头和支持,是根本就没法实施的。
就是正常人也能想到自己被架空了,当然叶挺作为军长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不例外的,自己的军事指挥和领导的作用在这种的情况下,也确实是心里自然就很不舒服的,就像憋了一股气,矛盾也就慢慢的产生了。
军事上的意见不统一,一个想法大胆,一个想法保守叶挺他其实是个军事素养很高的一位将领,他认为新四军应该要迅速的挺进敌后,要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应该要积极主动地打击日军,要抓住一切机会扩大根据地和增强部队的实力。
但项英呢,他的想法相对来说得话就是比较保守的,他一直特别的强调江南地区的特殊性,他的担心是如果新四军在敌后大规模地开展游击活动会和国民党发生摩擦,怕破坏了统一战线。
所以主张新四军要更多地服从国党的指挥和安排,行动上就必须要谨慎再谨慎,行动上避免过于太激进。就比如说,在武汉失陷后,有个新四军的第4支队的警卫排,当时国党军队在溃退的途中遗弃了大批的枪支,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国党溃军中的人员要求想参加到新四军的想法。
可那时候的项英受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思想的束缚,硬是不让警卫排去捡枪,也不让收容那些要求参军的人,结果导致了警卫排很长的时间都发展不起来。
叶挺和项英在新四军的发展方向和作战的部署上经常产生激烈的冲突,原因就是他们两个在军事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多次因为意见不合两个人发生争吵,所以矛盾也就越来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