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它们分别是宋、齐、梁、陈,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其中同样产生不少名将。下面对南朝10大名将进行排名。
第十名:垣崇祖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垣崇祖年少时就颇具谋略,其伯父豫州刺史垣护之曾说:“此儿必大成吾门,汝等不及也。”齐太祖萧道成即位后,垣崇祖对皇甫肃说:“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于是垣崇祖对萧道成表示忠诚。萧道成也认为垣崇祖可以抵挡外族入侵,于是任命垣崇祖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故,并封他为望蔡县侯,食邑七百户。建元二年,垣崇祖面对北魏的二十万大军,决定采用奇策制敌,在城西北修建水坝,水淹敌军。最后,垣崇祖成功击退敌军。
第九名:沈林子
沈林子(387—422年),字敬士,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人,是南朝宋开国功臣,也是历史学家沈约的祖父。沈林子跟随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被授任建熙令,封资中县五等侯。他还参与了讨伐南燕、抵抗卢循、讨伐司马休之、灭亡后秦等战役,才智过人,深受刘裕器重,被拜为辅国将军,封汉寿县伯。永初三年(422年),沈林子去世,被追赠征虏将军,谥号为怀。
第八名:薛安都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出生于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和北魏两国著名的将领。薛安都早年在北魏任职,凭借出色的军功逐渐晋升为雍秦二州都统。后来,他与同族薛永宗一起起兵叛变,但失败后投奔刘宋。刘宋任命他为扬武将军和北弘农太守。在元嘉北伐期间,薛安都担任建武将军,随柳元景攻克了陕城。然而,由于王玄谟的兵败,他不得不撤退。此后,薛安都先后平定了刘劭、鲁爽、刘义宣等人的叛乱,被任命为太子左卫率,并晋升为南乡县侯,后来又改封为武昌县侯。在前废帝刘子业统治时期,薛安都担任平北将军和徐州刺史。不久之后,宋明帝刘彧自立为帝,薛安都起兵叛乱,并支持晋安王刘子勋称帝。刘子勋之乱平定后,薛安都先派使者向宋明帝投降,然后投降北魏,被封为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和河东公。北魏皇兴三年(469年),薛安都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河东王,谥号康。
第七名:裴邃
裴邃(?-525年),字渊明,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出身“河东裴氏”。早年曾仕于北魏,后逃回南梁,出任辅国将军、庐江太守,大破魏军。此后参与钟离之战,以功封夷陵县子。历职地方,任内开设屯田、稳定边境,颇立政绩。
率军讨平叛乱:累迁北徐州刺史、豫州刺史,率军讨平文僧明叛乱,镇守合肥。普通五年(524年),裴邃统帅诸军北伐,连破多城,拓境至郑城及汝水、颍水一带,并大败北魏长孙稚。不久后,裴邃在军中去世。追赠侍中、左卫将军、夷陵侯,谥号“烈”。
第六名: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东晋末年、南朝刘宋著名将领,南朝刘宋开国元勋。檀道济出身寒门,父母早亡,后投身刘裕部下,随刘裕平定桓玄之乱。义熙十二年(416年),檀道济作为先锋帮助刘裕攻灭后秦,刘裕登基称帝后,封檀道济为护军将军,永修县公,食邑两千户,并监管淮南各路军事,刘裕病重逝世前,檀道济还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宋少帝刘义符。景平二年(424年),檀道济参与发动政变,废黜宋少帝,拥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檀道济也被进为征北将军,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文帝时期檀道济平定谢晦叛乱,并率军抵抗北魏,封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但在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病重,檀道济因功高震主受到猜忌,被下诏收付廷尉诛杀,含冤而死。
第五名: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将领。陈庆之身体文弱,不擅弓箭骑射,但他为人谨慎俭朴,不好奢靡之风,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陈庆之早年是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赏识;萧衍登基为帝后,封其为朝奉请。南梁普通六年(525年),陈庆之被任命为武威将军,迎接归附的元法僧,并晋升为宣猛将军。南梁大通元年(527年),他与将领曹仲宗、韦放联合率军进攻北魏的涡阳,迫使涡阳城守将王纬投降。次年,陈庆之被封为飙勇将军,并受命护送魏北海王元颢归降梁朝。南梁大通三年(529年),陈庆之击败魏将丘大千,并在考城战役中击败魏将元晖业的军队;随后他连续攻克了荥阳和虎牢两座城市,一路护送元颢前往洛阳。南梁大通二年(530年),陈庆之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并参加了悬瓠之战,击败了北魏颍州刺史娄起;后来又在楚城之战,击败东魏将领孙腾等的军队。南梁大同元年(535年),陈庆之与东魏的尧雄交战两次;次年,陈庆之击败了东魏的侯景,被封为仁威将军。南梁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逝世,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追谥为"武。
第四名:王镇恶
王镇恶(373年-418年)是东晋末年的一位名将,出生于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西),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跟随刘裕:王镇恶最初担任临澧县令。东晋义熙五年(409年),他受到中军将军刘裕的赏识,被任命为行参中军太尉军事,并参与了许多战斗,取得了不少战功。义熙八年(412年)九月,王镇恶被转任参军事,加封振武将军,并奉命作为前锋,假扮刘毅的弟弟刘藩前往兖州,乘船西攻荆州刺史刘毅。十月,他到达江陵,命令少数人留下树旗击鼓,以示有大军后继,然后放火烧毁刘毅的船只,突袭并摧毁了江陵,击败了刘毅。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王镇恶奉命与冠军将军檀道济一起领导前锋北伐后秦,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攻克洛阳后,他看到后秦发生内乱,便乘机前往潼关,次年三月攻克了潼关。王镇恶亲自率领士兵,士兵们也奋勇杀敌,最终攻克了长安,灭亡了后秦。因为他的功绩,他被晋朝封为征虏将军。刘裕南归后,王镇恶被派去协助刘裕的次子桂阳公刘义真镇守关中。义熙十四年(418年)正月,王镇恶被中兵参军沈田子谋杀。王镇恶享年46岁,追封为龙阳县侯,谥号壮侯,被列入宋武帝庙庭。
第三名:陈霸先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为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于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557年11月16日)至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日(559年8月9日)期间在位,在位执政三年。陈霸先出身贫寒,早年在南梁新喻侯萧映府中任职。大同六年(540年),陈霸先随萧映出镇广州,立下赫赫战功。太清元年(547年),陈霸先平定李贲之乱,被梁武帝任命为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陈霸先率军北上勤王。太始二年(552年)二月,陈霸先与南梁大将王僧辩等人汇合,大破侯景军队,被梁元帝任命为司空。承圣四年(555年),陈霸先不满王僧辩拥立萧渊明为帝,于是率兵讨伐王僧辩父子,废掉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此时南梁朝中大权尽落入陈霸先手中。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南梁末代萧方智被迫禅位,陈霸先称帝建立了陈朝,改元永定。陈霸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皇权。永定二年(558年)三月,王琳在郢州(武汉市武昌)拥立南梁宗室萧庄为帝发起叛乱,陈霸先派大将侯瑱、徐度征讨王琳。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陈霸先去世,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万安陵。陈朝灭亡后,陈霸先的万安陵被王僧辩之子王颁所毁。
第二名:韦睿
韦睿(442年-520年),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出身三辅大姓,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齐末年,韦睿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南梁建立后,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小岘城,继而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天监六年(507年),与曹景宗率军于钟离之战中大破北魏,取得“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因功进爵永昌侯,官至侍中、车骑将军。普通元年(520年),韦睿去世,终年七十九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严”。
第一名:刘裕
刘裕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裕自幼家贫,投身北府军为将。他在桓玄之乱后掌握了东晋朝政大权。刘裕在政治上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军事上,刘裕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等割据势力,统一南方;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刘裕执政期间,轻徭薄赋,整顿吏治,振兴教育,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永初元年(420 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辛弃疾诗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就是他。
比较客观!
少了曹景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