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楼八楼纠纷殃及邻居九楼住户受震楼器噪音困扰三年

凡心点点 2025-04-22 23:02:07

黄埔区夏港街道某小区居民支先生近三年来持续遭受异常噪音困扰。据其反映,自2021年起,其所居住的9楼单元频繁出现规律性低频振动声,经长期排查发现与楼下住户纠纷存在关联。7楼业主因与8楼住户长期存在矛盾,于三年前搬离小区后,该楼开始出现异常声响。

支先生表示,每日晚间至凌晨时段,楼板持续传来机械振动声,经专业检测排除了电梯、水泵等公共设备因素。通过观察发现,7楼搬离业主的房屋门窗长期紧闭,但电表存在异常用电记录。小区物业证实,7楼与8楼住户曾因漏水问题多次发生争执,社区调解未果后矛盾升级。

2022年起,支先生联合8楼住户先后12次向物业及社区居委会投诉。物业工作人员现场勘查时,在8楼住户家中测得最大声级42分贝,9楼支先生家监测数据为38分贝。属地派出所民警曾联系7楼业主协商,但对方拒绝配合入户检查。据民警工作记录显示,去年11月通过其工作单位进行劝导后,异常声响曾中断四个月。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电商平台存在多种名为"楼宇震动装置"的产品,部分商家提供远程操控技术支持。支先生提供的录音材料显示,声响呈现每小时持续15分钟、间隔45分钟的规律性循环模式,这种特征与智能定时设备的运行逻辑存在关联。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夜间室内噪声限值为30分贝。虽然实测数据未达行政处罚标准,但民法典第294条明确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制造噪声侵害相邻方权益。广东某律所提供的案例显示,2021年深圳某小区类似纠纷中,法院依据持续时长判定行为人赔偿相邻住户精神损失费8000元。

当前8楼住户家中仅剩业主独居,其配偶及子女因不堪其扰已在外租房。支先生夫妇近期开始联系房产中介,计划暂时搬离现居所。社区工作人员透露,正尝试通过住建部门调取7楼房屋水电使用记录,同时协调声学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属地派出所负责人表示,已对7楼业主进行三次书面警告,若查实存在故意制造噪音行为,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处理。法律专家建议受影响住户完善证据链,包括连续30天的分贝监测记录、医学机构出具的神经衰弱诊断证明等材料,为民事诉讼做好准备。

物业公司工程部检测报告显示,该楼宇建筑结构未发现安全隐患。声学专家分析指出,低频振动可通过建筑结构多向传导,受影响范围可能覆盖上下多层住户。截至发稿前,7楼业主仍未回应各方联系,社区计划下周启动司法调解程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