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印度的民族基因,决定了印度永远无法挑战中国?

猫眸观 2024-11-09 20:14:58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灵眸观

编辑|灵眸观

近年来,印度的全球影响力逐渐攀升,尤其是在2022年,印度的名义GDP达到了约3.39万亿美元,超越了曾经的殖民者英国,跻身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这一成就让印度国内充满了自豪感,甚至有人大胆宣称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的新兴超级大国,与此同时,印度的人口也迅速膨胀,逼近14亿。

眼看就要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人口红利理论的推动下,似乎印度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但是,GDP的增长和人口的膨胀,真的能让印度顺利踏上国际舞台的中央吗,甘地的非暴力理念是否在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印度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是否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

如果你只看经济数据,2022年印度的GDP突破3.39万亿美元,已经是全球第五,而且,印度经济增长的势头也非常迅猛,似乎距离全球前三也不是遥不可及。

但是,光看数字就觉得印度很强大,那你可能就被表象迷惑了,印度的经济结构虽然在不断优化,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首先,印度的经济增长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均衡,虽然印度的GDP体量已经超过了英国,但和中国、美国相比,还是差得太远,更重要的是,印度经济的基础并不稳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方面,问题层出不穷。

印度政府曾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个计划,计划投入100万亿卢比来改善基础设施,目标是让印度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等设施能够配得上一个世界级经济体的地位。

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比如,连接孟买和德里这两大城市的高速公路,规划全长1400公里,但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200多公里。

这样的进展速度,连印度国内都感到失望,再比如,2019年,一座修建了42年的大坝,在启用不到一天后就垮塌了,这类“豆腐渣工程”让人不禁质疑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也是一个大问题,印度至今没有形成强大的民族工业体系,大部分工业设备都依赖进口,比如,西门子等国际企业曾经在印度投资建厂,但因为设备管理不善和当地的工业基础薄弱,最终不得不撤出。

这些现象表明,印度的工业化并没有成功,制造业的薄弱让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下游,无法和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相提并论。

除了GDP的增长,印度的另一个惊人指标就是人口,随着印度人口的迅速增加,这个国家即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中国。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人口增长并没有给印度带来想象中的经济红利,反而让贫困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更加严重。

据统计,印度的贫困人口高达2.28亿,占总人口的17%。大部分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城市的贫民窟也十分普遍,尽管印度拥有全球10%的耕地,粮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很多印度人依然为温饱问题发愁。

更让人担忧的是,印度依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不仅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还是印度社会阶层固化的根源。

种姓制度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限制了底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即便印度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但底层人民几乎没有机会通过教育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社会结构,让人口的增加不仅不能带来发展,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

然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虽然在独立运动中取得了成功,但对后来的印度发展却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甘地对现代工业化有着深深的排斥,他推崇小农经济,反对工业文明,甚至主张“砸烂机器”,甘地的这些思想虽然出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显然过于理想化。

甘地的这些反工业化的思想,在印度独立后仍然影响着印度的政策和社会文化,导致印度的工业化进程长期滞后,即使今天,印度的制造业依然无法和中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相提并论,很大程度上和甘地的思想遗产有关。

尽管印度在独立后也曾尝试过工业化,但始终没能形成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制造业的发展缓慢,很多工业设备依赖进口,导致印度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占据有利位置。

甘地的理想主义思想虽然在某些方面激励了印度人,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尽管印度在基础设施和工业化上表现不佳,但在IT行业,印度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全球一半的IT外包业务都由印度承接,印度的软件开发和外包行业已经成为其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IT行业的繁荣并没有惠及印度的广大贫困人口,虽然服务业在印度GDP中占了55%以上,但IT行业的就业机会大多集中在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底层人民依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印度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因此更加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除此之外,印度的GDP数据也曾因一些“操作”而出现虚高,比如,2015年,印度政府将牛粪等农村资源纳入GDP统计,这虽然在数字上带来了GDP的增长,但对经济的实际推动作用有限。

2016年,印度政府废除了大额纸币,试图通过打击黑市经济来刺激GDP增长,但这一举措同样没有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经对印度有过一个非常犀利的评价,他说:“印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刻薄,但却道出了印度在全球竞争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地方分权现象严重,中央政府难以有效统筹全国资源进行统一的经济建设。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让其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这也是中国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1962年中印战争则更为直接地揭示了印度在战略上的不足,印度当时凭借自己的人口优势和地理条件,对中印边境争端充满信心,结果却因为军事准备不足,被中国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场战争不仅让印度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也暴露了印度在战略眼光上的短视,即便在今天,印度在面对中国时,依然未能调整自己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印度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包袱,使得其在全球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尽管印度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如果不能摆脱这些历史的束缚,尤其是甘地遗留下来的理想主义和反工业化思想,印度将难以真正崛起。

要超越中国,印度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停滞、社会不平等等问题,都让印度在面对中国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4 阅读:587
评论列表
  • 胡耘 17
    2024-11-09 22:29

    印度没有经过社会革命,一群腐败食利阶层长期存在。买办黑帮经济组织是其经济常态。神棍宗教压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极端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可能现代化。

  • 2024-11-10 04:14

    散装的终究是散装的

  • 2024-11-11 10:25

    印度骨子奴役本性当然不可能挑战中国

  • 2024-11-11 09:55

    度人独立是最大的错,当年度人一直被大英帝国殖民才会发展得更好

  • 2024-11-12 09:56

    凡事无绝对,50年后再说

  • 2024-11-12 20:47

    还是小心为上。人家也不停的在改进。他是我们卧榻之下的危机,会成长的。

  • 2024-11-15 02:49

    从不正视历史,从不总结教训!这样的民族和小日本一样活不长~惹了惹不起的人,分分钟被打回原形!

  • 2024-11-22 16:23

    到处屙屎……这点,唉

  • 2024-11-21 15:23

    非暴力不合作的精髓就是耍赖皮

猫眸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