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罗稷南问毛主席:如果鲁迅活着现在会怎样?主席:两种结局

黄涛涌动讲 2024-12-23 18:17:18

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跟罗稷南等文学界的人交流,当时他们关于鲁迅的一问一答,成了直至现在大家都很感兴趣的“罗毛谈话”的主要内容。

【罗稷南与毛主席】

罗稷南本名叫陈小航,也叫陈子英,笔名是贺非,还用过尊闻这个笔名来翻译意大利作家范士柏写的《日本的间谍》。他跟网上传的毛主席“老乡”可没什么关系,他是云南顺宁人,1898年出生的。

要是说起小航的爱国启蒙,那肯定是他爸爸宝航啊。他爸对蔡锷在云南起义那事儿可支持了,也出了不少力呢。

后来啊,陈小航就一直读书求学,最后考进了北大呢。

陈小航是个读书人,可他骨子里的中国气概一直都在。看到国家乱成那样,他就决定不读书了,去当兵。他到十九路军总指挥、抗日名将蔡廷锴那儿当了发言人和秘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陈小航和蔡廷锴跟着十九路军到了沪宁沿线,就这样参加了淞沪抗战。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的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这几位将领,联合国民党里反蒋的李济深等人,在福州搞了个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就在那时,蔡廷锴让陈小航前往苏区瑞金,去跟共产党商谈共同抗日的事。当时毛泽东还设宴招待了陈小航呢,这是陈小航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陈小航后来改成罗稷南这个名字,实际上也是文学作品和战争生活影响的结果。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写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把当时西班牙社会的广阔面貌给刻画出来了,还揭露了封建统治又黑又腐败的状况,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有进步意义的人文主义思想。

西班牙有个骑士叫堂吉诃德,这人特别勇猛,长得又高又瘦。他有匹特得力的马叫罗稷南,这马跟着他好几次出生入死,立了大功,跟堂吉诃德配合那叫一个默契。蔡廷锴将军也是又高又瘦,还特别勇猛,他和堂吉诃德在好多地方都挺像的。

就因为这样,当时在军界,大家都打趣地管蔡廷锴叫堂吉诃德。陈小航呢,常年跟在蔡廷锴身边,他俩形影不离地一起打仗。

受《堂吉诃德》的影响,陈小航感觉自己就像蔡廷锴手下忠心的战马,就跟堂吉诃德和他的坐骑似的。所以,陈小航给自己取名罗稷南,从这儿就能看出这名字的含义和他的用心了。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垮台以后,罗稷南先生就到上海住下了,开始干起自己的翻译活儿。

罗稷南先生是云南人,在西南地区有点影响力。1950年的时候,毛泽东给他写过信,想让他回云南去当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长楚图南,还想让他做云南大学校长呢。不过他都没答应,就在上海一门心思搞翻译工作。

1957年7月7日晚上,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开座谈会的时候,毛主席当面感谢罗稷南翻译了梅林写的《马克思传》,还说罗稷南为中国人民做了件好事呢。

在上海的时候,罗老跟许广平、周建人、马叙伦他们常有往来。他还在郑振铎当主编的《民主》,唐弢、柯灵主编的《周报》这些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呢。罗老和唐弢、柯灵等人一道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罗稷南先生的组织关系就一直在上海市文联。1952年的时候,华东和上海文联调整干部住房,给他夫妇俩分配了法华路一幢花园洋房的三楼,那房子有一百多平方米呢。不过罗老不拿政府的工资,他和巴金一样,全靠稿费过日子,在文联就他俩是这样的情况。

罗稷南先生在上海安度晚年,他品行端正,日子过得很平静。

罗稷南先生是上海市历届人大代表,也是上海市文联委员,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呢。

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在上海跟罗稷南等搞文学的人进行了会谈。在会谈的时候,罗稷南向毛主席提了个问题:“要是鲁迅还活着的话,他会是个啥样呢?”

这本来就是个有点像闲谈的问题,毛主席听了后却很认真地回答:“我估计啊,鲁迅要不就写,要不就不吭声。”

这一番对话可把在场的人都惊到了,大家都很默契,谁也不说出去,就这么一直瞒着。直到过了几十年,这个事儿才被当成一个被搁置许久的秘密给曝光了。

1958年6月13日,上海作协开了个理事会扩大会议。在会上,新的书记处成立了,罗稷南先生被增选为书记处书记。

在上海,罗稷南先生有好几个职务。表面上看,他是自由职业者,不用按时上下班,能在家安心搞翻译。可他的社会活动还是很多,像市人大和文联那边,总有一些活动和会议得去参加。

【对毛主席十分敬佩的鲁迅】

鲁迅晚年的时候,我国社会正处于最黑暗、最危急的阶段呢。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对中国革命进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越来越疯狂了。

在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刻,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鲁迅充满信心地将希望放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身上。

冯雪峰和茅盾都回忆过,刚开始的时候,鲁迅对毛主席了解得并不多,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了解。

1931年,江西苏区那边传来消息,中央红军在蒋介石亲自指挥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取得胜利,把“围剿”给一举粉碎了。鲁迅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当时就很兴奋地对来商量事情的冯雪峰说:“国民党成天在报纸上瞎嚷嚷,说朱毛怎样怎样,这么看来,反而是朱毛先把他们给吓破胆了!”

接着,他就转头问在场的茅盾:“朱德、毛委员你们认不认识啊?我就晓得南昌起义有朱德,其他的都不太清楚。”

茅盾对鲁迅讲,在“五丰”运动之前他就认识毛主席了。1926年春在广州的时候,毛主席是他的直接领导呢,还详细地跟鲁迅说了自己在大革命时期和毛主席一起工作的事儿。

茅盾瞧鲁迅听得入神,就接着讲:“毛委员在共产党里那可是大学问家呢,知识特别渊博,记性也好得很,说话还风趣得很;他的老婆杨开慧跟他不一样,是个又贤惠又温柔的人。”

鲁迅听了以后很感慨,说道:“以前就听说毛委员是搞农民运动的,没想到他还是个学者呢,并且都已经有家属了。”

然后,鲁迅很关心地问道:“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啊?”茅盾回答说:“大概比我大两三岁吧。”

后来,他很是感慨地跟鲁迅讲:“在广州那会,他在我眼里就是个白面书生呢,哪能想到现在都能统领千军万马了!”这让鲁迅不禁肃然起敬,脸上满是更加仰慕的样子。

后来,尤其在1936年4月的时候,冯雪峰以党中央特使的身份专门到上海去见鲁迅,还想借着鲁迅来恢复和上海地下党的联系。

那时候,冯雪峰跟鲁迅进行过好多次长谈呢。冯雪峰把反“围剿”胜利和失败的那些经验教训,还有红军长征是怎么个经过,遵义会议的状况啥的,一个一个都给鲁迅介绍了。

鲁迅对这一切特别感兴趣,每次提到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他都会表露出亲切信任的态度。

后来,鲁迅专门把美国的进步作家史沫特莱请到自家,让冯雪峰给她更细致地讲述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1936年,鲁迅一多半的时间都在生病呢。

鲁迅谈到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时候,感觉自己跟共产党、毛主席很亲近,就联想到中国革命胜利的前景,原本因病有些阴郁的脸色也变得开朗了。

手里拿着香烟,横着身子在床上躺了会儿休息,然后笑着从床上起来,站到窗前的书桌前。他一半朝着坐在书桌旁的冯雪峰,一半朝着窗子,一只手横在胸前,托着另一只拿香烟的手的手肘,说道:“我觉得,我当个小兵还是能行的,就用笔来当!”

这时候,鲁迅对毛主席以及毛主席所领导的红军长征持有的态度和心情,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茅盾在《茅盾自传》里写过,林志浩在《鲁迅传》里也写过这么件事。鲁迅生病的时候,知道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了。然后呢,鲁迅就和茅盾一起,通过史沫特莱找人把电报经由巴黎转到莫斯科,给陕北的毛主席和朱德发去了祝贺长征胜利的电报。

在电报里,他对红军长征称赞道:“这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极为光荣的一页。”而且满怀激情地讲:“人类和中国的未来就寄托在你们身上。”

鲁迅彻底认识到毛主席和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里的地位与作用之后,他对毛主席等共产党人的崇敬之情,就进一步发展成了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具体而实际的关怀和帮助。

鲁迅知道毛主席在延安没什么书看,就把自己写的《呐喊》、《彷徨》还有一些旧小说,转了好几个人的手送到陕北去了。

毛泽东看到鲁迅让人转送来的食物,沉思片刻后,开心地放声大笑,满怀感激又幽默地讲:“能美美吃一顿啦。”

鲁迅千里迢迢送火腿,这足以看出他对毛主席等共产党人是非常崇敬和关怀的。

鲁迅对毛主席的崇敬,更多地体现在他拥护和捍卫毛主席的主张上。

冯雪峰回忆说,鲁迅得知毛主席一开始就坚持并着手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之后,就常常聊到红军,有好几次都这么讲:“要闹革命,就得有军队,我其实一直也是这么想的。”

鲁迅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看得出他拥护、赞赏毛主席的远见卓识。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主席发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鲁迅坚决拥护这一号召,他在《答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里讲:“中国当下革命的政党向全国民众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我看到了,我拥护,我毫无条件地加入这个战线。”

托洛茨基派攻击毛泽东的一致抗日主张,鲁迅就公开发表了《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坚决有力地反击他们。

你们那套“理论”,可比毛泽东先生他们的厉害多了。厉害是会让人佩服的,可要是这种厉害让日本侵略者高兴,那这厉害肯定就得从神坛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脏的灰尘里去。你们那厉害的理论,中国大众不会欢迎的,你们的做法违背了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

就在鲁迅的同一封信里,他对毛主席等共产党人特别赞赏,称他们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万千国人的生存去流血奋斗的人。”

这不但能看出鲁迅对毛泽东怀着敬仰之情,还表明鲁迅和毛泽东并肩向敌人英勇战斗着。

【毛泽东与鲁迅的心息息相通】

毛主席最信赖鲁迅,对他的评价也最高。

有一回,毛泽东亲自到冯雪峰住的地方去了,刚一见面就对他讲,今天晚上来就是想一块儿聊聊鲁迅。

他经由冯雪峰详细知晓了在上海苦苦奋斗的鲁迅的思想、工作、生活以及健康状况,而后满脸遗憾地对冯雪峰感慨道:“五四那时候我在北京,见过好多搞新文学的人,像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都见过,可就是没机会见到鲁迅。”

他听说有个日本人讲,中国只有两个人完全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毛泽东算半个。

毛主席先放声大笑起来,接着带着赞赏的口吻讲道:“这个日本人不简单呐,他觉得鲁迅了解中国,这没错。”

冯雪峰跟毛主席讲,鲁迅读了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等诗词之后,觉得诗里有“山大王”的那种气概,毛主席听了之后,又畅快地大笑起来。

毛主席也特别看重读鲁迅的著作来了解鲁迅,所以他对鲁迅的认识既全面又深刻。

早在1937年10月19日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就系统地论述了鲁迅,毛主席觉得鲁迅不但是优秀的作家,更是杰出的革命家。

他不在共产党组织里,可他的思想、行动还有著作,全是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他就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毛主席还从三个方面对鲁迅精神做了概括,并且号召大家学习鲁迅痛打落水狗那种彻底的革命精神。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对鲁迅给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评价。他说鲁迅是文化新军中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还大力称赞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里的一员猛将、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夸赞说:“鲁迅所指的方向,那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啊。”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号召大家把鲁迅当作榜样,学习鲁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至死方休。

鲁迅对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都了解,可他并不看低中国的东西。

鲁迅写的小说,跟外国的不一样,和中国古代的也不一样,那是中国现代的小说。

毛主席在1958年《在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上的讲话》里提到,要“像马克思、鲁迅那样”,勇于讲话,好好工作。把鲁迅和马克思放在一块儿说,这足以表明毛泽东对鲁迅很信赖、很崇敬。

毛主席在1939年11月7日给周扬的信里也指出过,鲁迅没经历过农民斗争,所以在看待农民时会看重其黑暗面、封建主义的那一面,存在这样的不足。这表明毛泽东对鲁迅的研究和认识相当全面,还特别深刻。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1957年的谈话里说出鲁迅要么在狱中继续抗争,要么就不再发声,正是因为他对鲁迅有深刻的了解。

他心里很清楚,鲁迅逝世之后,中国的局势曾非常复杂。他是个有骨气的人,不会轻易对自己不认可的人和事低头。不过,鲁迅要是真心敬重一个人,就会全力去配合。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