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6日,京东集团发布了其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数据显示,京东2018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
2018年第二季度净服务收入为118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0%。
2018年第二季度京东商城的经营利润率为1.1%,高于去年同期的0.8%。
从营收看,京东增长稳健,净服务收入涨势喜人,利润率也在稳步提升。
然而,京东的盈利却没有同步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4.781亿元人民币(约72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9.765亿元人民币。
按理说,京东的净服务收入利润不菲,净服务收入大涨,利润应该不错,况且京东商场的经营利润率也在涨,为何京东的盈利反而下降了呢?
京东究竟做了什么呢?秘密就在财报的细节之中。
一、财报的真相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营收涨利润跌是成本太高,京东是否如此呢?
京东2018年第二季度净收入为1223亿元人民币(约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而京东同期的成本并没有失控,数据显示,京东第二季度成本为1057.77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23%,较上年同期增长31%。
就是说京东的成本增速慢于营收增速,京东的成本并不是京东盈利的下降的原因。
我们看毛利率,京东第二季度毛利为165.14亿元,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毛利率为13.5%,与上年同期持平。理论上京东的毛利率应该和营收同步增长。
那么京东为什么盈利会下降呢,问题出在费用上。京东第二季度费用为175.47亿元,同比增长35%。京东费用的增长率快于营收的31.2%,在毛利率持平的情况下,费用拉低了京东的利润。
那么,京东的费用花在哪了呢?
在京东175.47亿元的费用里面,市场营销费用为53亿元(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1亿元增长了29.1%,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增加到27.81亿元,同比增长近80%。
至此,真相大白。京东的利润下降,并不是成本上升,而是费用增加,其中市场营销的费用并没有增加,其29.1%的增长率与营收31.2%的增长率基本匹配。京东研发费用大涨近80%,使得京东在经营情况良好的二季度出现了盈利下降。
事实上,京东二季度主营业务的趋势非常不错。
4月,京东与爱奇艺的会员权益互通全面上线,引入了爱奇艺的用户。
6月,Google以5.5亿美元现金投资京东,双方将结成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京东加入Google Shopping并向多个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甄选的高品质商品。
品牌方面,日本著名品牌MUJI无印良品全线入驻京东商城;享誉国际的瑞士百年制表品牌宝齐莱 (Carl F. Bucherer)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开拓电商领域,正式入驻京东平台;国际奢侈品牌Balenciaga巴黎世家宣布加入京东奢侈品平台TOPLIFE。
用户方面,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138亿,同比增长21.5%。
如果不是研发费用大涨,京东的二季度会拿出一张营收大涨,利润大涨,用户数大涨,品牌合作大涨的漂亮财报。
如今的财报,是京东蓄力科技的结果。
二、研发的钱花哪了?
二季度,京东集团用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增加到了27.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46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79.8%。
实际上,京东的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研发费用一直保持在80%左右的高增长。
京东研发的费用主要投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上面,然后用核心技术发展出智能物流、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售后服务等应用领域,提升运营效率。
在人工智能领域,京东推出了开放人工智能平台NeuHub。
NeuHub平台提供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一系列人工智能服务。
基于NeuHub平台,结合京东多年沉淀的评论数据,通过NLP深度学习技术处理,京东自主研发出情感分析API,京东的智能AI客服采用情感分析API,能够自动对用户在和客服交谈过程中表达的生气、焦虑、高兴等多种情绪进行精准感知,并在回复表达中蕴含相应的情感,提升了AI客服的满意度,减少了人工客服的工作量,提升了运营效率。
同时,京东还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自己的物流体系之中。
京东已经研发了整个物流产业链的人工智能技术,从源头的无人仓库,到干线运输的无人卡车,再到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和无人机,京东X事业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已经构成了京东无人科技矩阵。可以在整个物流链实现无人化,大幅提升物流的效率。
2018年7月,北京多地突降大雨,造成多个地区受灾,京东迅速成立紧急救灾小组,抽调十几名无人机工程师,同时派出三辆无人机指挥保障车、两架物流无人机和两架勘测无人机等,使用京东无人科技矩阵进行灾情勘测以及应急物资运输,协助现场救援。
事实上,早在2017底,京东的无人机已经地将药品和医疗器械送上了四川凉山州的“悬崖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交通不便常年缺医少药的贫困村打通了快速救护通道。
除了人工智能,京东在云计算上颇有建树。京东云完成了首款云计算一体机——JD System 360的攻坚,这款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云服务基础设施,将会搭载京东云自研的JD Stack专有云系列产品,更高效地响应用户上云的需求。
在大数据方面,京东金融利用有数亿用户、百万商家、上千品牌京东集团,拥有海量、多维、动态的大数据。形成了近百万的特征变量,100多个风控模型。
当京东金融为银行风控提供服务时,多方数据联合建模,银行的贷前、贷中、贷后风险审核可以瞬间完成。银行的信贷审核效率瞬间提高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京东的研发不是纯粹的实验室研发,而是与京东的业务紧密结合,与产业紧密结合,一方面这些研发成果应用于京东的业务,提升效率,另外一方面,京东也随时做好技术输出的准备,可以为业界提供高科技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的研发也好,核心技术与自身业务结合,与产业结合也好,都需要资金。
所以,京东大涨80%的研发费用是投入到高科技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之中了。正是,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三、蓄力科技的京东
其实,早在京东2017年的年会上,刘强东就谈过京东未来的战略目标。
刘强东直言,在京东的第二个12年,我们希望用12年的时间把我们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变成纯粹的技术公司。
后来,刘强东又在公开发言中称京东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严格来说,京东已经走在技术型公司的路上。身为一家技术公司,要坚持技术上的创新,我们应用技术时应该更有担当。
实际上,京东重金投入、蓄力科技,是看到了未来的趋势。
刘强东说过,时代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在未来的十年,科技的进步速度,科技对人类、对我们企业产生的影响,将超过过去100年,会更加剧烈、更加快速,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每家公司、每个企业,甚至是学校、非政府组织,可能都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就是说,整个人类社会正处于剧变的前夜。如同当年蒸汽机、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的改变世界一样。目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也正处于爆发期的前夜。高科技将对旧产业进行一场革命。谁先把握住节奏,谁就会在未来占有先机。
京东通过第四次零售革命,已经感受到了新技术革命的威力。
京东的未来战略是通过京东的业务需求,孵化新技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做成成熟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京东的业务。
而在方案成熟之后,这些方案不仅可以用于京东的内部业务,京东可以把高科技的解决方案打包出售给合作伙伴,变成技术和方案的提供商,从而获得庞大的营收和超高的利润率。
京东物流的无人车,无人仓技术是这样,京东金融的金融科技是这样,京东的云计算平台,京东的无人商店也是这样。
今天的京东,传统电商业务已经有稳定的利润,稳健的增长率。所以京东有足够的能力,发力高科技,为京东的未来蓄力。
亚马逊起家于电商,但是今天它一个云计算部门就支撑起亚马逊的盈利,支撑起了7000多亿的市值。
而未来京东的高科技解决方案的输出涉及领域极广,京东金融的金融科技可以服务于所有金融企业,京东物流的无人科技矩阵可以服务于所有物流企业,工业企业,甚至是政府的物流。京东的人工智能客服可以替代几乎所有行业的电话客服……
京东技术转型的潜力远比亚马逊一个云计算部门要大。京东如果转型成功,它未来的市值也绝不止7000亿。
所以,京东二季度营收增长,盈利下降,是京东在蓄力科技布局未来。恰恰是京东经营情况持续向好,才让京东有了蓄力的资本,未来的京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