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95年4月17日,腐败的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下关港签署的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赔款数亿的条约,让满目疮痍的中国引起晚清社会财政经济、内政外交的一连串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此条约中的赔款,来探究一下清朝灭亡的必然性。
关键词: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
任何社会历史现象的产生、演化和消亡都具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存在着因果关联。 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行成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甲午战争时期,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清政府吏治腐败,贪官污吏从上到下卖官鬻爵,四处敛财。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身边有一位“肱骨之臣”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手下掌管北洋水师。
海军初建时,慈禧太后对李鸿章所建设的北洋舰队是无条件支持的,不管是钱财还是条件全部一一满足,可谓花费了巨大的投资。
正是由于慈禧的支持,北洋海军迅速发展起来,在当时世界的海军排名第九。
而当北洋舰队建成后,慈禧的态度便大转弯,一心扑到修建颐和园上,面对李鸿章请示添置新的大炮和军舰时,慈禧的态度是:没钱。
因此,自1888年后,北洋舰队就再也没添置过新的大炮和军舰。
在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时正值慈禧太后60大寿,贪图奢靡享受的慈禧太后此前便要求皇帝为自己修建圆明园,这次寿宴更是大张旗鼓。
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先后挪用海军2000万两军费用来修颐和园和办寿宴。
恰恰在慈禧太后寿辰的前一天晚上,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了北洋水师,设备老化、兵器落后的清军不是日本舰队的对手。
1895年2月3日至9日,日军频频使用鱼雷艇偷袭,孤立无援的北洋水师在激战数日后包含主力舰在内的几乎全部舰艇被先后击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原件有关赔款部分条约第四款:
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
第一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六个月内交清,
第二次伍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向日本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赔偿白银2亿两,并且要给日本支付白银3000两作为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
因此,《马关条约》中清朝的赔偿总额达到了2.3亿两白银,当于当时日本四年多的财政收入。
巨额赔款下的清政府大借外债为了偿还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战后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分三批向四国借款:
第一批是1895年找俄国、法国签订《四厘借款合同》,借款4亿法郎,年利息为4厘,期限为36年。
第二批是1896年找英国、德国签订《英德洋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合银9700多万两)年利率为5厘,并以海关收入为担保,期限为36年。
第三批是1898年找英国、德国《续借英、德洋款合同》为1600万英镑,年利率为4.5厘,期限为45年
在这次借款中规定:
36年内中国不得变更还款办法或者一次还清借款;英德借款还清前,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
这使得沙俄顺利达到了控制中国海关的企图。英国从中国掠得云南地区大量铁路修筑权,西江通航权、通商权。
德国则1897年11月初,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发动“胶州湾事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由于军备力量较差,在筹备战斗时,也借了外债1亿两,并且在战争中的大量军费支出、海军预备金等使本就外债累累的清政府雪上加霜。
俄、法、英、德四国在向中国借款的同时都涉及到了中国的海关收入以及当地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并附带巨额利息,在当时中国海关税收每年约为白银两千多万两,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三条借款合同都规定以海关税收作为担保,实质上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收,更是控制了清政府的财政收支,看似为清政府担保的海关关税,其实沦为了四国控制清政府的工具。
这些争先恐后向中国借款的列强是狼子野心,不仅想要强获得丰厚的利息收入,更是把借款作为勒索和长期霸占中国主权的一个手段,从而从中国获得政治、经济特权。
从此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更加为列强所控制,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筹款借债,民不聊生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除了大借外债以外,还进行了紧缩财政、加重赋税、发行内债等措施,将赔款的压力压在劳苦大众身上。
清政府为紧缩财政,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核扣中外体廉”即京官的俸银和外省文武官员的“养廉”一律克扣三成。《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二、“裁汰各营兵勇“将全国绿营兵裁汰七成,勇营裁减三成。
三、“提扣放款减平气“即发放饷银时“库平一两内,核扣减平六分为京平一两”
通过以上三种措施。清政府每年可节省银 约一千二百多万两的财政开支。
清政府不仅紧缩财政,还加剧赋税,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各地土产全部增加厘税、商业税。如盐、酒、烟、茶等,一律增加税收。
二、旅店增加“铺税”,以一丈为一铺当铺加税,由五两银增加到五十两。
三、增加“上药厘税”。“上药”即是国产鸦片烟。每担百斤,征银六十两。《光绪朝东华录》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
地方贪官污吏在城门设卡,搜刮勒索,无孔不入。甚至“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
甲午战前,清政府的年财政收支大体保持在7000-8000万两。甲午战后,清政府的财政收支突破1亿两。到清朝末年,财政收支达3.5亿两以上。(吴廷燮 《清财政考略》;据光绪三十四年黄册)
然而,高额赋税、紧缩财政、发行内债这些措施都没有让清政府填补上巨额赔款这一大窟窿,反而是民声激愤。
清政府对内加剧盘剥、勒索百姓,大大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贪官污吏加剧了强取豪夺、苛捐朵税,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
大多数百姓甚至已经到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地步,街头上到处有乞讨的穷人。在当时出现了“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不过,吏治腐败的清政府自签订《马关条约》后,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打击,但却激发了国内的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
《马关条约》 签订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彻底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更看清了封建主义的腐朽,激发了他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并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
总之,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便把自己送上了灭亡的道路,他对外割地赔款、大借外债,使中国的海关、税收等财政大权为列强所掌控。对内赋税徭役、压榨人民,使得人民奋起反抗,最后只能自取灭亡。
-END-
【文|云起】
【编辑|长庚】
鞑子太老实,入关后野蛮耍无赖的习惯又忘记了,不懂得拒签拒赔等死。[点赞][点赞][点赞]
大清始亡于甲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