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而不得天下只因同时代出现比他更完美的人

读史鉴往 2018-10-25 09:06:19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有这么一个人恰逢乱世欲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他出生草根,从小就重义气,长大后为人豪爽一诺千金。曾有同乡因贫穷无钱安葬亲人,他就资助钱财帮助同乡办理丧事。他起兵后每次攻城略地所得财务都分发给部下,而自己只吃蔬菜粟米,从不吃肉。他不仅对待自己部下好对待投降的敌人也能以礼待之。这个人就是隋末的河北农民军领袖窦建德,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兵败身死,不得不叫人可悲可叹。而打败他的人就是后来成为令万国来朝的天可汗李世民。

走投无路,起兵反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窦建德原为征高句丽大军中的一个二百夫长,因收留杀死县令的同乡孙安祖而被官府抄了家,一家老小也全部被捕杀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当时很多起义军打着“官逼民反,拯救黎明”的口号,但杀起百姓来丝毫不手软。只有窦建德一直谨守“欲安百姓以定天下”的宗旨,每攻占一地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由于窦建德德才兼备跟士兵一样吃苦耐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投奔他,他的势力也越来越大,短短几年就拥兵割地,称霸一方,有了与天下群雄逐鹿中原的实力。

对待降将,以礼相待

窦建德不仅对于百姓秋毫不犯,对于生擒的隋朝官吏也以礼相待。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在打败了隋朝派来的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率领三万人马后接着攻打河间县城,但进攻几次都没能攻破反而自己死伤不少。后来城里粮食光了,又得到隋炀帝被杀的消息,窦建德派使者表示哀悼,河间郡丞乘机请求投降。由于在攻河间郡时士兵伤亡惨重,其部署遂要求活烹王琮报仇。窦建德却力排众议,“亲解其(王琮)缚”,并下令无论谁与王琮有仇,都不得加害。此后,窦建德对俘虏的隋朝官员一律释放,任凭他们去留,甚至还发给路费派兵护送。相比于滥杀隋朝官兵的起义军,窦建德的做法无疑更得人心,士人和隋朝将领都纷纷过来投奔。之后窦建德又灭了宇文化及,面对萧皇后也是以臣礼相待,隋朝义城公主先前嫁到突厥,到这时派遣使者迎接萧后,窦建德率领一千多人马护送她到突厥去,还传递宇文化及的首级向义城公主献礼。

胸襟广阔,智虑深远

窦建德在于唐军作战的时候俘虏了唐军大将李世勣和他父亲,但李世勣一心向唐,策划着救出父亲再次投奔唐朝。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提前暴露他你能独自一人离去。本以为窦建德回杀了她的父亲泄愤,但窦建德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但明智的选择,他没杀李世勣的父亲而是放了他。杀了李世勣的父亲虽然可以泄私愤,但也改不了李世勣复叛投唐的事实,既然改不了何必给自己一个滥杀无辜的罪名呢?在这一刻,仁者的非凡胸襟、智者的深谋远虑以及王者的雍容气度同时在他身上熠熠闪光。

援郑攻唐,兵败身死

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进攻固守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支持不住遂向窦建德求援。武德四年窦建德率兵一直进攻到虎牢关一线就被唐军拦住了去路。而唐军不断袭扰窦军后勤补给,对窦军造成了沉重打击。在唐军拒绝议和的情况下,凌敬劝说窦建德放弃救援王世充,改为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直奔李渊老巢。窦建德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正要采纳,但是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私下送给金银珠宝利诱各个将领,致使将领们都劝谏他先解救洛阳之围,窦建德听从了选择与唐军进行主力决战。结果就是窦建德大败,受伤被俘,后被押到京城,在长安市斩首,时年四十九岁。

仁厚贤能的窦建德只因走错了关键性的一步落了个身死国灭的结局。虽然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同时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听信谗言杀了勇冠三军、足智多谋的大将王伏宝和敢于直谏的谋士宋正本。虽然如此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依然另众多贤才跟随他,最后兵败身死只能说时也命也。

1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