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禅院壁画艺术特点,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青梅论全球事 2023-10-27 05:31:05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观众老爷们点点“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觉,谢谢您的支持。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

余庆禅苑,即司马光的家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坐落在山西省夏县的司马温公庙处,属“坟寺”,亦名余庆寺。

如今,余庆禅院里仅存有“法堂”一座古老的建筑遗址,其中包括三座菩萨像,罗汉像和金刚像,都是宋朝时期的精品。西墙上的罗汉图是目前仅存于寺内的一幅,主要以风景画为主要内容。

在国内现存的寺院壁画中,大部分都是作为一幅背景,用于装饰、烘托环境或划分画面,而以山水为主要内容的绘画却很少见。

本文从余庆禅院内壁画的造型、布局、内容、笔墨色彩等方面入手,探讨其绘画的精髓,从而为今后的绘画创作提供借鉴。

余庆禅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L”字形的十二幅屏风,高约210厘米,长约1572厘米(图1)。

两边一把,构成一种立体的构图,内容有花鸟,书法等;正中的扇面是十幅,主要是一些风景画,上下部分各绘花鸟。

这幅壁画的内容是以宋代盛行的山水、花鸟、装饰图案和书法屏风为主要特征,其内涵丰厚,结构严谨,主次清晰。

图2是右边的一张风景画,入目的是一株垂柳,柳枝在微风中摇曳,轻轻向右边飘去,一叶扁舟在柳下徐徐驶过,一人在划船,另一人则是背对着我们,回头看着岸上的行人。

画家巧妙地将坐船人设计为背影转身的动作,与岸上送别人生动的表情遥相呼应,更添几分惜别之情。在近景中,杨柳姿态的刻画,划船者的动作,都让整个画卷呈现出一种动感,有风动、水动、船动,更有人的心动。

中间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坐落在图的左边,岩石形状怪异,前、后之间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片大山的幽深,可以居住,可以行走,可以游泳。

这幅画的右边是一片白,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水域,远山则是用淡淡的墨汁勾勒出来的,与左边的山峦相映成趣。

在使用上,墨色与干湿相融,中、右锋交替使用,山形外侧的线条有明显的停顿和起伏,短披麻皴画出了岩石的构造,山则以淡赭石、花青等淡彩,浓墨点苔。

这棵树基本上都是枯死的,先是用墨汁画出来的,然后又用浅棕色的颜料画出来的。

图3为右起第二幅山水画作品。近景为坡岸、溪水、松树,中景有小桥、山石、房屋,远景为瀑布、小树林、房子。

此图以赭石和朱脂为主,近场松以云雾隔开,画面上的人像是在采药,给人一种萧瑟的秋天的感觉。

画中点景是一名仆役,他右手提着篮子,左手拿着一根树枝,一边往里走,一边回头,似乎在听着,又像是在找着什么,最前方的一位老者,则靠在一只葫芦上,闭目养神,似乎在等着他的下人回来。

在他的面前,两头小鹿正安静的趴在地上。在中国,葫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象征着富贵,长寿,吉,深受佛、道、儒三家的推崇。而在古时候,鹿也被视为一件神圣的东西,它象征着快乐,长寿,富裕,以及一切顺利。

因此,葫芦和鹿在画面上的作用并不只是装饰,还隐含着司马光和他的家人能够长寿延年,获得更高的俸禄,更高的地位和权力的美好愿望。

该画构图严谨,内涵丰厚,笔墨凝练,以豆瓣皴和披麻皴为基础,以浓墨点苔,以浓淡、曲直、粗细、长短、方圆、疏密等表现出各种物体的质地。

图4是从右边开始的第3张风景画,整个画面以纯粹的黑色为主。山峰浑圆挺拔,用细墨勾勒出轮廓,用长布皴、皴擦的方式,用墨汁涂抹,形成了一个圆形苔藓,整个山石阴阳分明,苍劲有力。

云雾缭绕,山峦起伏,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近景用树叶和点叶的手法,让画面显得更加茂盛,也更加分散,用浅色的墨水画出了树枝,用重墨画出了叶子,用浓重的墨水画出了森林中的荆棘,将它们之间的联系表达得非常清晰。

树丛背后半掩半露出一间小茅屋,依水而建,透过窗栏可见一位先生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

图中中水与云气留白,与山与树相融,虚实相融。虽然没有用彩,但树木蓊郁,又圆又厚的山峦,却有夏日的气氛,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平淡安然之感。

图5是从右边开始的第4张风景画。首先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巨大突兀的山石,山石间飞瀑直流而下,富有动感。

岩石之下是一道石桥,石桥之上,三个人正交谈着,一位是个和尚,他伸手往右上角一指,便能看见一块巨石,树林里有一处寺庙,寺庙的结构很明显,是两重飞檐,后面是一栋六层高的塔楼。

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灵活运用,使得作品富有情韵和连续性,增强了作品的空间与意境之美。

左边空白的地方是水面,水面上有一片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四条小舟缓缓而行,从近处到远方,每一条小舟都在慢慢缩小,给人一种空间的感觉。

在表达手法上,该山多用短披麻皴法,并用少量的赭石色和花绿点缀。树干以双勾法表现,赭石染色,树叶点叶或夹叶。

寺院的建筑都是用绘画的方法绘成的,形神兼备,点景、人物的刻画也都很传神。整体而言,整个画面透过瀑布,人物,芦苇,小船的移动,烘托出远方寺院的宁静,令人深思。

图6为从右侧开始的第5张风景画。画面中是一片河岸,岸边是一棵美丽的青松,一名读书人站在一棵青松下,与一名僧人交谈着什么,一名小厮则是抱着一匹骏马,在那里等候着。

中景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三重流的瀑布让它显得更加的深邃,不远处的小桥和民居若隐若现。最后一座山峰,是用没骨法勾勒出来的,层层叠叠。

这件作品在对岩石皴笔的使用上,更加的密集和有序,以中锋细劲的线条来描绘岩石的构造,让山峰看起来整齐而又结实,而山体着色偏绿,有春山之感。在树木的形态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以达到曲折的美感。

图7为一组从右边开始的第6张风景画。作者以各种姿势来表现各种身份的人的心态,使得整个作品的故事情节自然地形成了。

这张图的构图也很有特色,一左一右放着一块石头,中间有一条水流,由图中的桥和远山将这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开—合—开—合”的规律;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这条“S”型的轨迹也是如此。这幅作品的笔墨和色彩都与这幅六相近,似乎是同一人所作。

图8为一组从右边开始的第7张风景画。这是一个“C”型的图案,石头高巍,左侧的石头与它的龙脉相连,将整个图案都给填满,将这座山衬托得更加高大。

岩石层层叠叠,有花草,有房屋,有瀑布,更有雾气弥漫,将这幅画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构图的开头和结尾,疏密关系,虚实关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富有韵律感。

“豆瓣皴”和“雨滴皴”是其主要的皴法,不同于前面的“范宽皴”,而更多的是一种“皴”;岩石用浓墨涂抹,用花青和淡墨渲染,给人一种厚重之感。

图9为一副从右边开始的第8张风景画。这件画的总体布局是左实右虚,但是总体上却没有失去对称的感觉。

从近处到远处,构成了一种“虚—实、虚—实”的韵律关系,而在图的中心点,则是以山峰为中心,实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画卷中,三个年轻僧人站在岸边,面对着右边的湖面,眺望着远处,动作各异,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为首之人用手一指,似乎有客人要来了。

他们身后不远处有座寺院,寺院房屋林立,高塔耸立,以丛林与云烟衬托,更添几分悠远与沉寂。中间是一条小溪,小溪从山上流淌下来,后面是一座建筑,应该是山上的庙宇,在树木和岩石的衬托下,显得安静祥和。

此作品的结构表达方法与第五张所示相似,应该是一张固化的粉册。山石以短披麻皴表现,施以赭石、花青,浓墨圆点点苔,树木点叶或夹叶,表现方式与前几幅相似。

图10为一副从右边开始的第9张风景画。这是一副白雪皑皑的山林,岩石上只有少许的白色,但多了一抹亮色,几株枯萎的树木随风生长,朱膘复翘,给人一种“冬山惨淡而入睡”的感觉。

这幅画的岩石高大雄伟,线条简练,意境深邃。一群人骑着驴过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两个已经走到了山腰,一个人从山腰走了回来,与前面行走的人群相比,显得更加深邃。

人潮的移动,与山石树木的静寂,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使大山显得静穆厚重。

图11是从右边开始的第10张风景画。画面中,一位樵夫走过木桥,回头看了一眼左侧上方山下的老者。山上的道路很难走,远处是一条瀑布。

与前面九件不同的是,这一次的颜色更加的苍白,使用的墨水也更加的粗糙,笔触的起伏也更加的明显,但在细节上,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细腻。

整个画面的色调、墨色和颜色都是新的,其中最右侧的一张,其色调和罗汉的色调相近,与前面九件相比,当属后补之物。

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岩石的表达方面,只有图8中的点皴法,其他的都是采用线皴,或者是点线的组合。

从字迹和墨迹来看,这两幅画不是一个人写的。图2和10的墨韵特征类似,都是用简单的笔触来描绘石头,而杂木的绘画方法也很相近。

图5和图9所示的岩石的构造略显紧凑,树木的排列形式均为先点叶树,而后是枫树,两者的造型也相近,并且在图5和图9中出现了构造相同且笔法相同的建筑物,而图3则与图6及图7的字体严谨,风格类似。

花鸟画发展至宋,“四君子”题材开始出现,也逐渐出现在屏风上。而且在北宋墓葬中出土的花鸟屏风也多出现喜鹊、石榴纹以及芙蓉花、大叶花草、莲花、松、竹、梅、兰等图案,如河南鹤壁故县出土的屏风壁画,河南南阳南召云阳出土的宋代插屏图像。

所有的花纹都是吉祥的,都是很好的符号。另外,画面上部画面中的花鸟周围都有装饰花纹,这些花纹组合在一起,以墨、朱、青、白为主,没有一种相同的图案。

在宋朝,装饰纹样也很常见,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即:菱形纹,七角星,窗格子,卷云纹等,品种繁多,大都带有吉利的含义(图12)。

结语

余庆禅楼虽为民国年间所作,但画家在画面布局和题材选择上,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整个造型沿用了宋朝盛行的屏画形态,同时融合了书法、山水、花鸟、装饰纹样,在题材的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努力继承了宋朝的美学特征,并且,在点景中,还出现了和尚、隐士、寺院等形象,表现了与寺院一致的题材和意境。

花鸟画和吉祥图案的选择,既是对司马光及其家人的宏福的寄托,又反映出余庆禅居“坟寺”的职能。

1 阅读:26

青梅论全球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