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上映4天票房高达10亿,导演实力不容小视

若木影视 2019-02-08 14:26:18

《疯狂的外星人》116分钟 - 喜剧/剧情/科幻 - 2019年2月5日中国上映 - 2D/IMAX/中国巨幕,影片上映4天票房高达10亿,这个数据也是相当的不错。

这么高的票房肯定跟内容是离不开的,宁浩《2001太空漫游》《西游记》《喜剧之王》《美国队长》《战狼》玩得信手拈来,本以为《无人区》之后拍出平庸的《心花路放》,已是武功全废,没想到五年磨一剑,借一部贺岁喜剧的壳,讲一出阶级和人性讽刺的寓言,功力更深厚了,了不起。

2019真是科幻元年,这部疯狂系列继续维持了前几部的水平,加上沈腾真的是押对宝了,宁浩的荒诞是老百姓能看懂的荒诞 是现实中提炼出来的魔幻,是能挤进贺岁档的魔幻真的超喜欢,外星人还真是接地气!

宁浩在给中国科幻片找一个更接地气的出口,不再是简单照搬西方那一套硬科幻的逻辑,而是真正将中国的市井文化融入其中,做出一部符合中国语境下的喜剧科幻片。我们可以从以下看出,1.脑洞不息,杂耍不止!在“耍”与“被耍”的角色互换之间,宁浩极尽可能地暴露着他的“坏猴子”本性。2.与此同时,这样的黄渤也才真正不落俗套,无论耍猴还是自嘲,都贡献了更高级的喜感。3.作为一部市井气浓郁的科幻喜剧,最难得的是,宁浩能够冒险跳脱纯商业套路,而夹藏其间的是含而不露的多重解构,以及疯狂的作者型气息。

利用文化差异/错位、迷影梗制造的笑料,大量中国元素(传统文化)的渗入,让癫狂外衣下的讽喻不仅具有接地气的基础,更有指东打西消解、指代现实的野心。大俗大雅的相嵌,太空歌剧与底层生活的杂糅,阶层鄙视链的形成,东西方文化/地位的对峙和松动,这些形而上在恶搞中达成较高完成度。事实证明,此类喜剧的演员选角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前因后事逻辑自洽重要的一环。

宁浩将大量文化符号的意象放进电影里。西方文化、外星文明、中国文化都被安排在一个困境里,三个不对等阶层会碰撞出什么。外星文明就可以高人一等吗?西方文化就意味着绝对正确吗?最后拯救世界的还不是所谓的“废柴”耿浩。这么看似荒诞的故事,落在当今社会的语境下,却显得格外真实。我们虽然一直在学习西方的一些理念和文化,但是老师就要俯视学生?其实导演想要评判也是这种狂妄自大的无理傲慢。

本质上一个臭耍猴的,其文化就必然是一种耍猴的文化。耍猴的文化简单粗暴,鞭子加香蕉。此外,还需要一个卖酒的。这样的文化能够代表人类打赢外星人,那只有一种可能:外星人成为猴。宁浩不仅化用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去拆解外星人科幻片的模式,更用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智慧去设定人物关系,化解矛盾冲突。挺有意思的。不能只看到猴戏,还要看到耍猴人隐蔽而深刻的自嘲。

非常喜欢里面对于国粹的态度,耍猴愚不愚蠢,这是题眼。你要觉得蠢,那这片子一无是处,要觉得不蠢,这看着就很有意思。这里体现的自嘲和自信,完全有别于一般的喜剧片,也高出社会普遍观念,因为他不讲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不给观众这方面的满足感。他就是要耍猴,做一个成功的耍猴的,他觉得这个事很有意义,卧槽这种对国粹的尊重你们见过吗?猴馆完了,不要紧,没挣着钱,不要紧,手艺是好手艺,玩意是好玩意,我自己知道就行了,这才是真的牛逼!

荒诞黑色喜剧,宁浩已经做到了极致。见不得美国人集体智商掉线?这话放在《流浪地球》里面说以色列科学家智商掉线我接受也支持,荒诞喜剧里这也能算是缺点吗?世界公园符号的运用,我作为一个科长的铁杆粉,平心而论,甩科长三条街。科长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符号只当符号用,没有任何功能性。而宁浩的世界公园,承载了多少核心剧情和设定?这叫实力,这叫手艺。再说人物,就死认耍猴的个人价值追求输出,和沈腾的左右逢源事故之道(同时也是酒桌文化的输出),这两大价值观,我敢问哪个大陆导演做到过?你们怎么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