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的家长抱怨说“每天让孩子看书,比登天还难!书架上的那些书都快长灰了,咋办呀?”
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在困扰着你?那么在开篇咱们先问三个问题:你喜欢阅读吗?你的家人喜欢阅读吗?你的孩子喜欢阅读吗?
其实培养阅读习惯,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的学业表现,更关乎他们未来对世界的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世界的丰盈程度。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书籍,并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呢?
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一部分!因为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的!
孩子的阅读习惯,往往源自父母的示范作用。有人说:“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早的教科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孩子对父母的模仿是他们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
有的家长就会为自己的家庭,设置一个固定的“亲子阅读时光”。无论多忙,每天晚上八点钟,一家三口都会围坐在一起读书。
父母会读一些经典小说,而孩子则选择他喜欢的绘本。刚开始,孩子只愿意听故事,但渐渐地孩子自己也开始主动拿起书翻阅。甚至孩子还会每个月主动跑去图书馆借书!
在这里,关键不是强迫孩子读书,而是通过家庭氛围的感染,让书本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总是盯着手机,却要求自己读书,那是很难心甘情愿去打开书的。所以,试着放下手机,多拿起书,一起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吧。
其次让阅读充满“仪式感”每个孩子都喜欢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单调的任务。读书如果变成一件“有仪式感”的活动,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而钥匙的形状可以千变万化。”为什么不试着让这把钥匙更加吸引人呢?
比如,可以为孩子专门布置一个阅读角,挑选他们喜欢的颜色装饰墙面,放上可爱的靠垫,甚至准备一个小小的“阅读沙发”。
每次阅读前,可以让孩子在本子上写下“今天的阅读愿望”,或者设计一个小小的“阅读打卡卡片”,完成一次阅读,就贴上一颗五角星。
就像孩子喜欢生日派对、节日庆祝一样,赋予读书一种特别的意义,会让孩子对它更加期待。
再其次要选对书,这可比多买书更重要了!很多家长以为,只要家里有足够多的书,就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可是,当孩子对那些书提不起兴趣时,再多的书也只是装饰品。选书这件事,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记得朋友王老师讲过他的女儿豆豆小时候的故事。
豆豆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可王老师却总给她买一些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
结果,豆豆对这些书完全提不起兴趣。后来,王老师买了一套关于动物世界的绘本,豆豆一拿到就兴奋地看了起来,从此书架上开始多了很多关于动物的书。
另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书也非常重要。比如,低龄段的孩子更适合图文结合的绘本;
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尝试简单的章节书,再往后可以引入经典文学或者科普读物。家长不妨先了解一下市面上的优质童书,再结合孩子的兴趣来挑选。
再其次家长可以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真正的阅读,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和生活结合起来。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去超市买菜。她会指着菜篮子里的苹果问:“你知道《白雪公主》里的毒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吗?”
孩子眼睛一亮,立刻开始和妈妈讨论。这样的场景,其实就是在“用书说话”,将阅读的内容带入现实生活。
还有的家长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结合之前读过的书籍故事,给孩子讲解文物的背景。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储备,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书本内容的实际价值。
当然也别忘了给孩子适当的“自由”!这一点,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一点,就是不要让阅读变成压力山大的任务。
法国作家蒙田说:“孩子的心灵如同干渴的土地,只有滴水灌溉,才能生长出生命的绿荫。”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家长不要急功近利!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读书,强行制定“每日阅读一小时”的规矩。可是,规定越严格,孩子越可能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与其逼迫,不如试着引导,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比如,可以允许他们偶尔选择漫画书、杂志,甚至在网上阅读有益的内容。
这种灵活的方式,反而能让孩子对阅读保持更长久的兴趣。因为好的习惯是要细水长流的培养,能够坚持的只有时间来证明!
在文章的最后,温馨的提醒一下作为每一位爱孩子的家长,请在耐心中等待阅读的种子发芽!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家长用心去陪伴和引导的过程。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科利尔(Robert Collier)说过“每天一点小进步,日积月累带来大改变。”
所以在阅读的路上,或许会有些波折,但只要耐心引导陪伴,终有一天,你会看到孩子在书本的世界里遨游,收获属于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试着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打开一本书,走进阅读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