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赵先生,近期因总感觉头晕,脚底有踩棉花感,还总是想上厕所,阴天时会有胸闷的感觉,每天晚上很早就会困,也不想动弹,故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赵先生自述存在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的症状,平时爱吃零食,尤其是干果类食物。
在了解到赵先生的情况后,医生为其进行血糖检测,提示糖化血红蛋白8.5%,空腹血糖9.36mmol/L,随机血糖18.75mmol/L,根据其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诊断为2型糖尿病,建议入院治疗。
入院后,医生给予赵先生新型降糖药达格列净片口服,用药前告知其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服药后3天,赵先生的空腹血糖下降至5.7mmol/L,餐后血糖8.9mmol/L,医生嘱其每次吃完饭可以进行散步,调整生活习惯;继续服药2天后,赵先生的餐后血糖为7.8mmol/L,血糖达标。
住院治疗1周后,赵先生的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好转出院。
医生提醒,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2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短期内体重减轻,但是很多早期患者常常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有的人直至出现慢性并发症的症状或在常规体检中才发现,因此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已成为最困扰中国人的慢性病之一,据世卫组织透露,我国约有1.14亿名患糖尿病患者,占全球1/4!
更糟的是,这个数据还在高速增长,且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很多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晚睡,作息不规律,爱吃含糖量高、油腻的食物,喜欢吃甜食、喝各种饮料,生活中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等。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习惯背后,可能隐藏着糖尿病的风险。
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竟然有8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这个疾病。
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虽然许多人血糖升高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其实有可能是我们对一些细节观察不到位,其中尿液的变化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要警惕!
01
尿频、夜尿增多
大多数糖尿病初期常无明显症状,有的患者可有“三多一少”症状,其中排尿方面的典型症状为尿频、夜尿增多。
糖尿病患者会因体内的血糖升高和饮水量增加,出现尿量增加、排尿次数增多的症状。
通常糖尿病患者血糖越高,在尿液中含有的尿糖也就越多,尿量也越大。
当患者长期处在血糖含量过高状态时,肾小管不能完全吸收肾小球过滤出的葡萄糖,最终出现渗透性利尿,从而出现尿频、夜尿增多的现象,很多患者经常夜间要起来3~4次。
因此,如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自己有糖尿病的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02
尿液泡沫多
正常情况下,排尿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泡沫,但很快会消失。
如果尿液中某些成分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增加尿中的泡沫,且较长时间泡沫不易消失。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尿液中如果葡萄糖或者酮体或者蛋白质含量增高时,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从而引发尿蛋白排出过多,即尿液中会发现泡沫较多。
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时,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含量明显增高时,尿液中也容易出现泡沫。
此外,当糖尿病患者病程时间较长时,容易出现微血管病变,较严重时容易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蛋白尿,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尿液泡沫增多,泡沫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03
尿液有异常气味
尿液有异味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尿液味道会比较重。
如果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在胰岛素作用严重不足时,就会出现高血糖导致的自身组织分解增加,而产生代谢产物酮体。
酮体在尿液中排到体外时就会有烂苹果味,当患者呼气时,呼吸的气味也会挥发出烂苹果味的气味,此类现象为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现象。
此类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尿常规、血糖、酮体等,当明确诊断后进行对症治疗。
糖尿病要想远离并发症,请牢记3个“9”!
第一个9:血糖要低于13.9mmol/L
如果超过这个数值,体内的脂肪就会开始分解,会产生少量的酮体,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超过13.9,还伴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或者呼吸出现烂苹果气味的时候,更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第二个9:血糖要高于3.9mmol/L
这是低血糖的标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比高血糖更要严重。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要求控制在6.5~7.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数值控制在7.5~8.5mmol/L。
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是不一样的,正常人血糖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值也会下降,是非常敏感的。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分泌值与血糖数值不相匹配,当血糖下降时可能胰岛素再分泌,极容易发生低血糖,诱发头晕、乏力、心慌、出汗等症状,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昏迷和抽搐。
第三个9:糖化血红蛋白要低于9.0%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糖基化的产物,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控制标准为4%~5.9%,代表近期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当数值处于6%~7%时,证明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在7%~8%范围内时,表示血糖控制一般。
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处于8%~9%时,证明血糖控制不达标。
当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较高时,代表血糖水平控制较差,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对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避免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等。
一张表,解决「高血糖患者」吃饭难题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一定要谨遵:“管住嘴,迈开腿”,才可逆转糖尿病患者的风险。
在吃方面,首先一定要戒掉“吃喝自由”,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需适当控制热量摄入。
根据自身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并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高度执行少吃多餐原则。
其次,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主食以粗粮、杂粮为主,如小米、黑米、荞麦等;还可以选择玉米、土豆、山药等来代替主食杂粮,同时还要做到食物尽量多样化,避免太单调,可以多吃一些绿色蔬菜。
用餐时,建议先吃菜后吃饭,延缓淀粉消化,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更有利于血糖稳定。
建议“高血糖患者”可以这样吃:
注释:GI值为升糖指数值
温馨提醒,吃完饭半小时内尽量别坐下,可以做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洗碗、打扫卫生等,这样既对餐后血糖控制有益,也可有助于消化。
日常有氧运动推荐:慢跑、登山、爬楼、游泳、划船、球类、跑步等。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