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略转向再遇阻,普京预判缘何精准应验?

冷珍说国际 2025-03-12 09:28:40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在布鲁塞尔释放关键信号,彻底打破外界对欧洲战略自主的乐观预期,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欧盟舵手",在事关全球格局的抉择时刻,再次将砝码压向大西洋彼岸。

面对记者"是否重构欧美同盟"的犀利提问,冯德莱恩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划清界限:"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中欧关系存在本质差异。"此言犹如冷水浇头,揭穿了某些欧洲政客"向东看"的战术性表态。

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刻意淡化欧美分歧的严重性,称这些矛盾"始终存在且可控",与月前宣称"欧洲必须掌握自身命运"时的姿态判若两人。

这种戏剧性转向恰在印证普京的精准预判。早在西方舆论场热议"欧洲觉醒论"时,克里姆林宫主人便断言:"某些人最终仍会像等待投喂的宠物,匍匐在华盛顿脚下。"如今冯德莱恩的言行,正在为这句尖锐论断添加新注脚。

透视欧洲战略摇摆的深层困局,三大结构性矛盾浮出水面。军事自主性缺失首当其冲,欧盟8000亿防务预算的豪言遭遇成员国财政现实的重击;政治领导力真空持续蔓延,自默克尔时代终结后,再未有政治家能凝聚27国共识;而特朗普政治风暴的再度临近,更让习惯与建制派打交道的欧洲精英阵脚大乱。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外长王毅关于"中欧关系积极转变"的审慎乐观,与当前局势形成鲜明映照。当柏林-巴黎轴心难以扛起战略自主大旗,当布鲁塞尔的决策天平持续向华盛顿倾斜,东方智慧给出的解决方案显得更具现实意义,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以持续开放的姿态培育合作新动能。

历史正在见证:打破七十年来的依附惯性,远比想象中艰难。但正如潮汐涨落自有规律,国际格局重构的进程虽遇逆流,却终将浩荡向前。

1 阅读:42

冷珍说国际

简介:何其有幸,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