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战斗报》对外发文称:承担VT4主战坦克本土化总装任务的塔西拉重工业,近日已经顺利实现其首辆VT4主战坦克的本土化总装交付下线任务。这不仅意味着VT4坦克生产线已经在巴铁建成并投入运营,同时也意味着巴铁当前已经开始量产当初设定的160辆VT4主战坦克的本土化总装任务。
而在外媒对此报道的同时,也根据此前中巴双方签订后续220辆VT4主战坦克,将以技术转让方式在巴铁量产估算,后续中国很可能会将VT4主战坦克的生产任务,像枭龙战机一样交给巴铁完成,包括其他国家采购任务也将由巴铁完成、再转交对外出口。
其实从现实角度来看,VT4主战坦克虽然当下已经顺利在巴铁实现总装下线,而且后续还将以技术转移的方式,实现VT4主战坦克的巴铁本土造。但这些并不意味着VT4主战坦克未来会走枭龙战机的路线,舍弃国内产线、将其全部转移到国外量产。
一、枭龙战机从一开始就在巴铁量产交付,主要原因也在于其从一开始,就是中方专为巴铁量身定制的机型,包括后续缅甸、尼日利亚等国采购的枭龙战机,也全部由巴铁完成。
但VT4主战坦克,作为我国基于国内自用的99A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的外贸型主战坦克,整体性能放眼全球绝对是位列前茅的存在,而且VT4主战坦克、包括对外出口的VT5轻型坦克,从一开始都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完成生产、并对外出口的。在归属性质上,一个是中国根据巴铁提出的需求,专为巴铁定制化设计的战机;一个是中国根据自己外贸出口需求,专门为自己研制的外贸出口型主战坦克,二者在归属性质上完全不同。这也就意味着VT4、VT5未来走枭龙战机路线,全部生产任务交付给巴铁完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主战坦克、特别是先进的主战坦克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要求很高,巴铁虽然眼下已经在本土化总装VT4坦克了,但所有零部件,包括底盘、履带、坦克炮、火控系统、防护装甲、发动机、传动系统全部都是在中国生产后交付给巴铁完成总装任务。如果巴铁要想全部实现VT4坦克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生产任务,就要自己能够本土化生产坦克炮、发动机等核心部件,而实现这种可能只有中国在巴铁建厂,并100%技术授权、转移给巴铁运营才能实现更多VT4的巴铁本土造。
毕竟工业实力比巴铁更强的日本、韩国都不具备100%的先进坦克量产技术,比如日本最新的10式坦克装备的120毫米滑膛炮,装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技术,全部都是德国授权日本生产的。
韩国的K2主战坦克从坦克炮、底盘、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全部来自欧美国家,其中坦克炮来自德国莱茵金属、底盘是美国研制生产M1主战坦克的通用动力提供的技术,发动机是德国MTU的,自动装弹机是法国的,防护装甲是英国的,火控系统来自美国,韩国只是自己在美国的授权下造了个壳子。
三、枭龙战机是中国根据巴铁需求为其定制化设计的战机,国内从未建立枭龙战机的总装生产线。但VT4主战坦克是中国根据自己外贸出口需求定制的外贸型主战坦克,承担研制、生产任务的北方工业旗下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早就建立起了多条VT4、VT5坦克生产线,特别是VT4主战坦克已经和国内自用的96B、99A主战坦克实现“共线生产”。
而VT4如果全部生产任务交由巴铁完成,那也就意味着国内已经建成的多条生产线将全部停产,包括为VT4配套相关零部件的国内上千家军工企业也得关闭相关生产线。而这种生产线转移的方式,不单单只是产线的转移,更是产业化的转移。毕竟产业化的转移也就是等于在我们自己抽空我们自己的重工业规模、种类、实力和研发技术,所以这些肯定不现实。
当然从我国对外军贸出口和中巴之间友好外交关系来看,此次巴铁顺利实现VT4主战坦克的本土化总装下线,后续也将实现VT4主战坦克的部分零部件本土化制造能力。但在核心的零部件方面,包括坦克炮管、大功率发动机、防护装甲、火控系统这些核心零部件,限于巴铁自身工业实力有限,无法实现100%本土化量产,所以还是得从我国整备进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