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目前的电池技术中,固态电池(SSB)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替代现有锂离子电池(LIB)的一种技术,因其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LIB)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以及工作温度范围。
目前有三种主流固体材料备选:陶瓷般的氧化物、玻璃状的硫化物、塑料般的聚合物。它们各有绝活也各有短板——氧化物够结实但导电差,硫化物导电强但界面不稳定,聚合物易加工但需要加热使用。更麻烦的是,这些材料的生产成本比传统材料贵10倍以上,就像用黄金造锅虽然好但用不起。

图1.电池示意图 a)锂离子电池 b全固态电池
今天一起来阅读高被引文献 《固态电池发展路线图》(A Roadmap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看看国际学者如何看待固态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面临挑战和破解之法。
结果与分析问题1:在固态电池的研究中,哪些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阳极和阴极材料?
阳极材料:硅基材料:硅(Si)因其高理论比容量(约3579 mAh g⁻¹)和低电位(约0.2-0.4 V vs Li⁺/Li⁻)被认为是理想的阳极材料。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体积膨胀,导致性能退化。锂金属:锂金属阳极(LMA)提供了更高的理论比容量(约3862 mAh g⁻¹)和更低的电位(约-3.04 V vs Li⁺/Li⁻),但其操作安全性仍是主要挑战。阴极材料:镍锰钴氧化物(NMC):NMC因其高能量密度(约275 mAh g⁻¹)和高电压稳定性(高达4.6 V vs Li⁺/Li⁻)而被广泛认为是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理想阴极材料。镍钴铝氧化物(NCA):NCA与NMC类似,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高的镍含量,从而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问题2:固态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电极复合材料加工:湿法和干法工艺: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如湿法涂布和干燥)可以部分应用于固态电池,但可能需要多次涂布和干燥步骤以形成多层结构。机械应力:特别是对于高硅含量的阳极或纯硅阳极,需要专门的粘合剂来承受硅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锂金属阳极处理:薄膜制造技术:锂金属薄膜的制造技术包括挤出、熔融处理和蒸汽沉积等。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是干法挤出,但制造薄层(<30 μm)仍具有挑战性。锂储备无电池概念:通过在阳极集流体上直接镀锂,可以减少材料和生产成本,但这需要专门设计的集流体和阳极结构。固态电解质隔膜加工:湿法和干法涂层:湿法涂层和干法高温压制是常见的固态电解质隔膜加工方法。然而,无机固态电解质通常需要高温烧结,这会增加能耗并限制生产率。机械稳定性:大多数无机固态电解质需要较高的机械强度,这通常通过烧结来实现,但烧结温度可能会导致阴极材料分解。电池组装:堆叠和封装:固态电池的堆叠和封装过程需要确保各层之间的良好接触和低内阻。可能需要加热和压力来增强界面接触。电解质填充和脱气:由于固态电池不含液态电解质,因此不需要电解质填充和脱气步骤,但初始的锂金属阳极可能需要特定的处理步骤。
图2. 基于以下材料的具有前景的固态电池单元概念图:a) 独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橙色)与锂金属负极;b) 独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橙色)与硅负极;c) 包含未指定固体电解质作为阴极电解液和分隔膜(紫色)的混合装置,并展示了添加一定量液体或凝胶(蓝绿色阴极电解液)的趋势;d) 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分隔膜(蓝色)与非氧化物阴极电解液(未指定,紫色);e) 独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绿色)与锂金属负极。(CC:集流体;SE:固体电解质;CAM:正极活性材料;LMA:锂金属负极;NMC:LiNi1/1/1)
问题3:三种主要固态电解质材料(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电解质类型
优点
缺点
硫化物电解质
- 高锂离子导电性:许多硫化物电解质提供的离子电导率优于传统液态电解质- 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硫化物电解质能够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保持稳定,适合高电压应用
- 界面不稳定性:与锂金属阳极和某些阴极材料(如NMC)易发生反应,导致界面不稳定和锂枝晶生长- 湿度和空气敏感性:易吸湿并释放有毒气体(如H₂S和SO₂)
氧化物电解质
- 高机械强度:适合需要高机械稳定性的应用- 电化学稳定性:与高电压阴极材料兼容性好
- 低离子导电性:限制高性能固态电池应用- 加工难度大:需高温烧结,能耗高且可能分解阴极材料
聚合物电解质
- 良好的加工性能:适合大规模生产- 界面接触性好:减少内阻并提高电池性能
- 低离子导电性:室温下性能受限- 需要加热系统:增加系统复杂性和能耗
问题4:固态电池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什么?材料选择和概念发展: 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离子电池(LIB)的进一步发展。尽管期望很高,但在材料选择和组件概念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研究依赖于文献调查和专家意见,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电池概念。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提升: 固态电池的主要优势在于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通过使用锂金属阳极和高镍正极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能量密度。同时,固态电解质的使用减少了液体电解质的易燃性,提高了安全性。混合材料和电池概念的成功可能性: 混合材料和电池概念可能在商业化道路上特别成功。由于没有单一的电解质能满足所有关键性能指标(KPI),混合材料和概念的开发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生产路线、安全性和成本的不确定性: 尽管固态电池具有潜力,但在生产路线、安全性和成本方面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将影响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逐步进化而非革命性变化: 固态电池的发展更可能是对现有锂离子电池的逐步改进,而不是彻底的变革。目标是提高性能和安全性,但是否能以可接受的成本实现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应用: 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仍在发展中,许多工业玩家正在努力实现大规模生产。预计固态电池将在高端应用中首先进入市场,并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行业活动和投资: 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研发活动,特别是在亚洲和北美。欧洲也有广泛的研究活动,但工业活动较少。随着技术的进步,固态电池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长期目标和挑战: 长期目标包括实现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更长循环寿命以及降低成本。然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克服技术和经济上的多重挑战。参考文献[1] Schmaltz T , Hartmann F , Wicke T ,et al.A Roadmap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J].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43):13.
固态电池三国杀:硫化物vs氧化物vs聚合物,谁将笑到最后?
固态电池商业化倒计时:我们距离"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还有多远?
中国电池技术再次震惊世界,锂电池寿命延长10倍!
突破能量密度天花板: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全解析
2025开年固态电池产业狂飙:中国企业领跑全球技术突围
文章来源:3060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