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天,当人们再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时,语文老师更多是告诉人们,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这里面“隐藏”了的还有一条河,在条大河,我们的黄河,以及站在岳飞身后的那位鲜为人知的“领导”,是他在最初的风景里,让岳飞后来所做的一切也都徒劳了起来。
岳飞的这位领导就是我们前文中说到的杜充。
岳飞早年有过三次投戎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岳飞20岁,那年是宣和四年(1122年),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就是敢打仗的士兵,可能有些像我们今天所说的敢死队的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但是加入“敢战士”不到一年时间,父亲岳和病故,岳飞只好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一年多时间过去,到了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第二次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地位不高的武官,也可以理解为今天军队中的排级干部)。平定军是宋代设置的军事行政区,属河东路。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昔阳等县地。
据说,岳飞当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就在娘子关一带,因为作战勇猛曾被连升数级,成了进义副尉(北宋武官的一种官阶名,无品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营长)。1126年,平定军失陷后岳飞突围回到了家乡河南汤阴,因为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他心中愤慨,想要再次投军,但又担忧母亲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心里很是纠结。
这之后就有了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看穿岳飞的心思后,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又一次投身抗金前线。这是岳飞的第三次投戎。
最初,岳飞是在刘浩手下行事。靖康二年(1127年)一月,金废宋徽、钦二帝;二月立张邦昌为帝;三月,掳宋徽钦二帝北去。宋康王赵构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亲自大元帅(也叫天下兵马大元帅,中国古代最高军职,总领军政,掌征伐,类似于汉朝官制中的大司马、大将军),以拒金兵,并任命为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先头部队的负责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前锋部队的司令员),赵构命他南趋濬州(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河南滑县)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宋朝的陪都)。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三百人的骑兵小队前往李固渡进行侦察,在侍御林与金兵遭遇,岳飞杀死敌将,击退金军。在滑州南的遭遇战中,岳飞奋勇当先,又以百骑杀败金军。两次小战,岳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但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受阻,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
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府(山东东平县西南)转移,只给了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其后,岳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岳飞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宗泽也就此成为岳飞人生中的伯乐。
宗泽明白抗金单凭自己是不行的,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当时,岳飞仅是一个军队中的小头目。据说,有一次岳飞犯法当斩(至于当时因何触犯军法,是什么罪名,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宗泽监斩,发现岳飞一身正气,相貌非凡,觉得岳飞是将才,不仅下令释放了岳飞,还亲自教岳飞兵法韬略,被后世称为岳飞的师傅。
中国有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正是因为有了宗泽的赏识与教导,一心报国的岳飞才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越战越勇,并且逐渐成熟了起来——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而岳飞战战奋勇,并以军功迁为修武郎(宋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修武郎为第四十四阶)。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宋军随军转战曹州,以白刃近战打败金军,追奔数十里。岳飞因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功迁武翼郎(武臣第四十二官阶)。
1127年五月,岳飞因官卑职低“上书数千言”于赵构,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岳飞不甘心,于当年八月,渡河北上,来到抗金前线大名府,受人推荐遇到了正多方收揽英才抗金的招抚使张所。张所是山东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抗金名将,知悉岳飞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岳飞“帐前使唤”。其后,由于岳飞的非凡见识、高超武艺,张所终于决定破格提拔岳飞,先让岳飞“以白身借补修武郎”,继而又升岳飞为统领、统制。
被张所收留和提拔,岳飞最初为王彦部下,但年少气盛的他总觉得王彦胆怯,不敢与金军交战,与之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部伍南下东京开封府,再次接受宗泽的领导。其时,赵构已在南京即皇帝位,宗泽改任东京开封府留守。
宗泽到任时,金军仍留屯在黄河边上,战鼓之声,日夜可闻,可东京的战船全部废坏,士兵与百姓杂居,盗贼纵横,人心惶惶。宗泽捕杀盗贼,并下令说:“盗贼,无论赃物多少,一律按军法论处。”自此盗贼平息,百姓得以安宁。随后,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因为珍惜岳飞的才干,体谅岳飞的爱国之心,宗泽原谅了岳飞率队离王彦违反军纪之事,留岳飞在营中听候差遣。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凯旋后,即被宗泽任命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三个多月之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其后上奏达二十四次,却始终没有取得赵构的支持。
同年七月,年近古稀的宗泽再也支持不住,背疽发作,含恨离世。临终前,宗泽仍然高呼:“过河!过河!过河!”岳飞就是在这“过河”的呼声里失去了一位好师长、好领导,而前来接替宗泽的杜充则让岳飞失去了抗金的用武之地。杜充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中止宗泽的北伐部署,同时,切断了对所有北方民间抗金武装的联系和支援,不仅客观上帮助了金军扫荡占领区,也使得一些义军成为盗匪,并命令岳飞出击追剿这些已成为盗匪的民间武装。
金军来攻,杜充非但没有阻止,还于宗泽去世不久扒开了岳飞当年战斗过的李固渡黄河大堤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数倍于此。北宋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
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岳飞从外地剿匪刚回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之地,一尺一寸都不能够舍弃。如我军一走,则此地就非大宋所有,他日若想再来收复,非用数十万军队不可。”但杜充一意孤行,岳飞只能随其南下。建康府就是南京,东京开封府到这里,就是今天的高速也有六七百公里的路程,开汽车也得走六七个小时。就这样被杜充弃守了,因此,他成了宋朝疆域从北宋时代变为南宋时代的一个关键人物:
宗泽去世时,黄河以北是宋、金尚在激烈争夺的区域,主要是各地民间抗金武装联合宋军残余抵抗金军,黄河以南则是宋军领地,只有金军南侵才会驻军。杜充弃守开封后,等于把中原之地让给了金军,以致后来黄河以南、汉水长江以北成为宋、金尚在激烈争夺的区域,而长江以南才是宋军领地。
让人感到可笑的是,面对杜充的这种弃守,宋廷却认为他在此期间守了将近一年名义上的首都开封,是“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随后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假意推辞一番,宋高宗赵构就觉得这是不是人家嫌官太小了,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即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
南京建康府为南宋行都、东南重镇,是仅次于国都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时人称曰:“国家之根本在东南,东南之根本在建康。雄山为城,长江为池,舟车漕运,数路辐凑,正今日之关中、河内也”、“非据建康无以镇东南”。但杜充到了这里深居简出,亦不做镇守准备,岳飞流着泪劝说他:
胡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的形势,没有超过这个时候的,然而相公却终日宴居,不理会兵事。万一敌人窥见我军的松懈,乘机举兵攻打,相公既然不亲自作战,能保证到时诸将舍命作战吗?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一旦失守,相公还能在这里高枕无忧吗?虽然我以孤军效命,对国家也于事无补啊!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最终是金军袭来,杜充留下岳飞等人自己逃跑了。他跑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市、县地),住进了长芦寺,不敢入军营,有了向金兵投降的打算。当时,完颜宗弼(民间称金兀术)让杜充一位已降金的友人告诉杜充:“如果投降,就把中原封给你,如同张邦昌故事。”杜充随即降金。宋高宗赵构得知此事“不食者累日”,并说:“朕待杜充,让他从庶人到官拜宰相,可以称得上厚恩了,因什么缘故反叛?”
赵构问到点子上去了,是什么原因呢?说简单一点是用人不当,说复杂一点就是因为用人不当,南宋没有把可以当做“水长城”来防守黄河当回事,才导致了中原失守的局面。这中间苦了的是岳飞,之后,其数次北伐也都成了《满江红·怒发冲冠》一个“空悲切”的梦。因为地利的失去,很多“精忠报国”的事也都无门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