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主帅先轸,兵家鼻祖,足智多谋。城濮之战,他巧用妙计,击败楚国,奠定晋国霸主地位;崤之战精心布局,三面设伏,全歼秦军,威震四方。后因与晋襄公争执时吐口水而愧疚,箕之战击败狄族后,他卸甲冲入敌军,以死捍卫君臣礼仪,尽显名将气节。

曹操的宿卫猛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转投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他作战勇猛,获封校尉之职。建安二年,张绣反叛曹操,典韦仅带领十余人护卫曹操。他奋勇杀敌,击杀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力战而亡,用生命诠释了对曹操的忠诚。

三国时期曹魏大将,以“虎步陇右”著称。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是曹操夺取关中、陇西的主要将领。汉中之战中,夏侯渊担任前线主帅,接连击败汉军。面对刘备、诸葛亮与法正的谋略,他不幸被黄忠突袭,斩落马下。夏侯渊的死,让曹操惶恐不安,也成为汉中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唐末五代时期河东名将,年少时就投身军旅,襄助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调集诸镇军队大举攻伐后梁,周德威统率幽州军参战。在次年的胡柳陂之战中,李存勖不听周德威的建议,贸然出击,晋军阵脚大乱。周德威为了挽救战局,亲自率骑兵冲入敌阵,与梁军展开激烈厮杀,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以骁勇善战闻名,持一杆铁枪,冲锋陷阵,无人能敌,人称“王铁枪”。后唐攻梁时,王彦章临危受命,多次力挽狂澜。后梁内部矛盾重重,王彦章得不到有力支持。中都之战中,他寡不敌众,被后唐将领夏鲁奇所擒,宁死不屈,英勇就义,其忠勇之名流传后世 。

武则天时代独当一面的大将。吐蕃崛起后,夺取了安西四镇,唐朝在西域的领地丧失殆尽。王孝杰挂帅出征,以骑兵、步兵协同作战,九战九捷,成功收复安西四镇,威震西域。在东硖石谷之战中,王孝杰率6万兵马出征,对付契丹、奚族联军。他率2千兵马冲入石谷,却因后续部队未及时跟进,孤军奋战,不慎坠落悬崖,壮烈牺牲。

麾下5千“陌刀手”令人闻风丧胆。他追随高仙芝征讨西域,各国无不臣服。在香积寺之战中,“燕军”十万兵马列阵,唐军阵脚大乱。关键时刻,李嗣业脱下铠甲,手持陌刀,高呼着发起进攻,鼓舞了“陌刀手”的士气,唐军得以反败为胜。在相州之战中,由于唐军指挥失灵,李嗣业中箭负伤,不幸阵亡,马革裹尸。

宋朝名将,“岳家军”的开路先锋。他骁勇善战,曾单骑杀入敌阵,差点擒拿完颜兀术。在商桥之战中,杨再兴率300骑兵与数万金兵厮杀,虽斩杀金兵2千多人,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十箭,力战而亡,展现出了无畏的英雄气概。

南宋末年名将,在南宋风雨飘摇之际,扛起抗元大旗。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试图挽回南宋的颓势。崖山海战中,面对元军的强大攻势,张世杰率领宋军顽强抵抗。宋军战败,他在突围时遭遇飓风,船只倾覆,溺水而亡。他的死,标志着南宋的彻底灭亡,其坚守到底的精神,成为南宋末年的一抹亮色 。

明朝末年,孙传庭成为了影响明朝国祚的关键人物。他智谋超群,精于统兵,于子午谷之战、潼关之战中痛击关内起义军,高迎祥伏法被处决,李自成仅带18人逃到深山老林。他遭杨嗣昌构陷,被崇祯囚禁3年之久,李自成得以卷土重来。孙传庭再度出山,崇祯盲目催战,明军粮草不足,孙传庭战败阵亡,明朝也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明朝“五省总督”,与洪承畴、孙传庭并称“三驾马车”。他骁勇善战,善于用兵,是明朝的顶梁柱。1639年,卢象升夜袭清军大营,踏破营垒十几座。因杨嗣昌、高起潜没有增援,功败垂成。在巨鹿贾庄的作战中,卢象升以5千兵马硬抗10万清兵,亲手斩杀数十人,被清军乱箭射死,天下震动。

将门虎子,在援朝抗倭的平壤大捷中,一战成名,威名远播。后来出任辽东总兵,鞑靼土蛮犯辽东时,他率轻骑追击,与敌数万骑兵遭遇。尽管敌众我寡,李如松依然浴血奋战,捐躯徇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出身武状元,历经战缅甸、平罗雄、抗倭援朝、播州之役等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勇略冠绝诸将。在萨尔浒之战中,他孤军陷阵,虽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其英勇事迹令人扼腕叹息。

清朝名将,曾驱驰中原,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在剿捻的五年间,他多次立下战功。在与捻军的战斗中,他因有勇无谋,中伏被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