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买房成本究竟如何?百姓能否拥有自己的家?

文晓小书生 2024-03-10 06:14:44

文 | 文晓书生

编辑 | 文晓书生

«——【 ·前言· 】——»

在中国古代,房子代表着稳定与归属,老子、杜甫等伟人都曾赞美过居所的重要性,但是古代的房屋拥有之路并非轻松。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古人为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那个时代,房屋的建造与拥有是否只是财富的象征,还是更多的意味着?

«——【 ·生活在先秦及秦代· 】——»

在古代,先秦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其中土地的分配是由天子掌控的重要环节。要想拥有一片土地,首先必须等待天子的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授民以疆土”。

与此同时,作为奴隶社会的代表时期,拥有土地意味着拥有权力和财富,而这样的土地所有者往往是侯、伯等地位显赫的奴隶主,即所谓的地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主家庭的土地逐渐增多,在西周中后期,私田制度逐渐发展起来,甚至有时还会将私田用作交易或抵押,这就使得土地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发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宗土地交易记录。

这条记录刻在一件古代喝酒容器卫盉的盖子上,据记录,周共王三年,一个名叫矩伯的人为了赴见周天子,需要准备一些礼物以显示自己的尊贵身份。

于是,矩伯用1300亩土地换取了另一位名叫裘卫的富豪所持有的价值八十朋的玉佩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衣,总价值达一百朋,这笔交易显示出土地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朋是一种以贝壳作为货币单位的价值标准,尽管它在贵族之间的交易中被广泛使用,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对于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来说,想要拥有自己的房屋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在公元前356年左右,秦国官员商鞅提出了一项革新性的政策“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根据这项制度,秦国士兵只要斩获一名敌人的首级,就有机会被封为公士,同时赐予一顷田地、一栋房屋和一个仆人,这一制度在秦朝得以贯彻执行,并延续至汉朝初期。

«——【 ·生活在汉代· 】——»

在汉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安定使得土豪们开始在乡村建起了宏伟的田庄和别墅,这种现象在《东观汉记》中有所记载。

与土豪们的庄园相比,普通百姓的住所虽然简陋,仅有“一堂二内”,相当于现代的两室一厅,但至少也能提供安居之所,无需冒着生命危险去为他人效劳。

如果有愿望改善居住条件的话,汉朝的房地产市场又是何等情况呢?

据《金石萃编》记载,汉朝城市南郑(今汉中)的房价层次分明,低档的房屋售价约为1万钱,中档则为2.5万钱,而豪宅则高达7万钱。

更为惊人的是,一些顶级豪宅的售价甚至达到百万钱,如《居延简》记载的郑子真,他所居之地价值达百万钱。

«——【 ·唐朝的房价· 】——»

唐朝的长安城的繁荣与壮丽仿佛是一个梦境,许多人都向往着穿越时空,踏入这片热闹的土地。

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这里是诗仙李白挥洒豪情的故乡,也是无数士人追求理想的殿堂,然而即使是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想要在长安城买房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

唐朝的房价,既是一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数字,也是一段民生状况的缩影。回望韩愈,《示儿》中的豪言壮语仿佛在耳边回荡:“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韩愈,一个有志之士,竟然耗费了整整三十年的心血方能在长安城拥有一处居所,他的屋庐或许不是富丽堂皇,但却是他奋斗的见证,一份来之不易的成就。

即便是像韩愈这样有所成就的士人,也曾为房屋而辛苦奔波,唐代名相魏徵的后代,因贫穷而不得不将祖宅抵押他人。

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朝廷出资二千贯才将其买回,想想当时的官府如何挽回这样的颜面,也不禁让人感慨历史的波澜。

长安城的房价在当时可谓是惊人的数字,据《长安志》记载,大中十年,朝廷为了赎回唐代名将段秀实的房子,竟出动了三千四百七十五贯。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唐玄宗时期,一处38间的顶级豪宅竟然以“十三万八千贯”的天价被拍卖,这样的数字,放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令人望而生畏。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窥见长安居民的生活艰辛,对于白居易来说,要买下魏徵的房子,即使不吃不喝,也得耗费十年之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拥有一处豪华的住宅,恐怕要奋斗近八十三年。

长安居,果然不易,对许多人而言,唐代的房价或许是一道遥不可及的门槛,让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或许,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艰辛,铭记那些为梦想和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 ·宋代的房价· 】——»

在宋朝的京城开封,房价的高昂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据记载,宰相向敏中曾耗资五百万贯购得前宰相薛居正的房产,而一般市民也要支付几百贯到上千贯不等的价格才能在城市中置业。

即便如苏轼这样的文人,直到五十岁才能借到足够的资金,在常州买下人生中的第一栋房子,这足以说明京城房价之高。

城市的房价与乡村相比也呈现出巨大的鸿沟。虽然在县城,普通百姓也能用相对较少的财力购得房产,但城市的房价依然高得令人望而生畏。

例如,在开封中牟县购买一处住宅需花费100贯,而在睢阳,一处旧宅的售价更是高达二十万镪,相当于200贯。

就像唐代一样,宋朝也实行了限购政策,尤其针对官员。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对内外臣市官田宅、京师置屋均有规定,官员除了自己居住的房产外,不能再在京师额外购置房产。

而元、明、清等朝代也延续了宋朝的限购政策,对官员购置房产进行了严格控制。

这些历史记载反映了宋朝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困境,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即便是当时的文人、官员也难以轻易置业。

城市的房价高昂,买房需求受到限制,对于许多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房产依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梦想。

«——【 ·明清时期的房价· 】——»

1640年,崇祯十三年,位于顺天府大兴县的一座破瓦房成为了交易的焦点,傅尚志将这座房子以惊人的低价33两卖给了名叫张名的买主。

描述这座破瓦房,它虽然已有些残破,但却依旧占地广阔,形成了一种小四合院的格局。两间南,两间北,加上一间厢房,虽然“破”了些,但空间感仍然丰富。

在那个时代,房子的面积往往比现代更为宽敞,可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了主人家族的兴衰起伏。

最让人惊叹的不仅是这座房子的面积和格局,更是其惊人的低价。以当时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来看,33两的价格对应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便宜。

在明朝时代,即使是地位低下的马夫,其一年的收入也高达40两左右。这意味着,只要稍加节省,马夫一年的收入就足够购买这样的房子,生活便宜且宽裕。

随着历史的转变,清朝时期的房价和收入水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清康熙年间契约文书》中的一则记录中,朱天佑等人将一座位于东城崇南坊的四合院典当给了张祯,总价达250两。

这座房子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面积宽敞,如今放到现代社会,其价值可能已超过亿万。

清朝时期的官员,尤其是享有养廉银制度的高级官员,拥有了惊人的收入。比如,一个知县的年俸禄就高达45两上下,加上养廉银,甚至能相当于在北京城买下两个这样的四合院。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封疆大吏来说,他们的收入更是高达千万,这使得购房成为了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对而言,清朝普通人的收入并不乐观,在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岳父是个屠夫,尽管每天忙碌地工作着,却依然难以维持家庭的生计,他的收入,即使按照当时的标准计算,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房地产市场和人们的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朝时期,作为农民的你或许能够轻松买到房子;而如果你有意成为一名公务员,那么清朝中后期的时代或许更适合你,因为在那个时代,购房并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 ·结语· 】——»

古代买房的成本因时代和地域而异,先秦至汉代,土地多由贵族和地主掌握,百姓置业困难;唐代长安的房价高昂,即使是文人士大夫也需花费多年收入。

宋代至明清,城市房价昂贵,普通百姓难以负担,即使有限购政策,然而清朝时期,官员收入颇丰,购房相对容易。

古代买房路漫漫,几经坎坷,见证了社会变迁与人们的奋斗。

0 阅读:0

文晓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