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00万农民如何支撑上海2475万人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之路?

千易乡村 2024-09-30 17:00:44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东方明珠,世界之城。它2475万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GDP)4.72万亿元(2023年统计数据),继续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

大都市上海还有多少涉农人口?有多少耕地?如何保障上海人的粮食安全,引领乡村振兴之路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

一,上海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根据2022年的数据,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9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约有120.9万人,农村常住人口约266.15万人。另外,上海还有不分户籍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约25万人,以及从事规模化种植经营的相对固定从业人员约4.9万人。涉农人口约300万左右。

上海陆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拥有240万亩(约16万公顷)现状耕地,约占陆域面积的1/4,其中150万亩(约10万公顷)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根据“三调”成果,崇明岛(除在崇市属企业)的总耕地为48.40万亩,耕地保护空间42.7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1.90万亩。另外,按照相关规划,至2025年底,崇明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占永久基本农田比例达到78%以上(永久基本农田内需完成新建4.62万亩),2030年底占比达到90%以上(内需完成新建3.92万亩),2035年底占比基本达到100%(需完成新建3.8万亩)。

2023年,上海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万元,而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从数据上来看,上海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高。然而,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上海的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821元。

在产业结构方面,上海的农业以现代化、高效化的都市农业为主,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多功能发展。同时,上海也在积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等产业。

在粮食安全方面,上海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上海的粮食产量相对其庞大的人口和消费量来说较低,自给率也不高。根据相关报道,近年来上海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万吨以上。例如,2020年全年全市粮食产量91.44万吨。不过,上海年消费粮食量较大,如2006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年消费粮食580万吨。

二 乡村振兴的上海之路

上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市农业发展兴旺,乡村民宿人气旺,一些网红乡村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示范。

1,青浦区:美丽乡村入画图

- 练塘镇自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创建以来,25个行政村中已成功创建了12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有8个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东庄村、徐练村已完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标,东厍村于2022年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目前已完成示范村建设任务。至此,朱枫公路片区形成了由东庄村、徐练村和东厍村串起的乡村振兴亮丽风景线。

- 东厍村是青浦区倾力打造的首个民宿度假村,其整体保留了乡村特色,涵盖乡村公共空间营建、旧建筑活化利用等多项任务。产业方面,阿特麦文化创意产业园由老厂房改造而成,野龙果园种植多种高品质水果并远销各地,绣球花基地打造了规模化生产观光基地,带动了就业并为乡村振兴助力。目前,全村已签约20余栋民宅,3栋民宿计划于2024年五一正式开门迎客。此外,还改建了原村民活动中心、老仓库,打造文旅项目,并建设“林下公园”等改善人居环境。

- 练塘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利用镇域内水域水质优良的特点,引进光伏产业,采用“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新能源发电模式,预计在今后的项目运营期间将取得良好效益,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工建设。

- 截至2023年10月,练塘镇有8家民宿取得行业综合许可证,其中两家被授予市五星级乡村民宿,一家被授予市三星级乡村民宿。

2 松江模式 引领共富之路

- 松江区:以松江黄浦江大闸蟹为例,其形成了“松江模式”为示范引领,沪郊多点开花的共富之势。“江海21”作为国家认定的中华绒螯蟹五大良种之一,为松江河蟹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松江全域2000余亩水产基地形成了以河蟹为主导产业,与淡水小青龙、罗氏沼虾等套种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松江模式”通过精益求精“定标准”的探索实践,展现出了品牌生命力,具有可复制性和做标准的特点。此外,当地还注重农文旅融合,挖掘“松江泖蟹”的历史文化价值,举办相关活动并与乡村的农旅景点等串联成线,以品蟹文化带来农文旅三产融合附加值。2023年,黄浦江大闸蟹“五公四母”的大个子亩均占比已达75%,亩均产值预计超2万元,产量表现为“十年之最”。

3,浦东新区:乡村工寓惠民心

- 浦东新区大团镇邵宅村与金园村:根据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陆家嘴集团与大团镇于2023年4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邵宅村利用闲置的农民宅基地房屋,打造“乡村工寓”项目,首批创建6栋“乡村工寓”,预计年底竣工后可提供77间房间,供159位员工入住。后续还将尝试打造各类社区配套设施,以实现农民就业及增收。金园村围绕“守住自然乡村风貌,振兴舒适乡野生活”的理念,通过对村口门头等标志标识类景观提升、乡村道路修复、口袋公园美化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现代化美丽乡村。

- 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内道路宽敞整洁,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设有多个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该村获得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村镇入围奖等诸多荣誉。

- 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以优质的葡萄种植闻名,积极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小上海市民体验农园”,形成了以体验农园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还拥有如顾氏老宅和张家宅等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2013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二届“我最喜爱的乡村”;2014年荣获上海市“生态村”称号;2016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4 金山区:花开海上生态乐

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拥有花开海上生态园,打造了集餐饮、民宿、便利店等于一体的商业街,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精品酒店和周边千亩生态苗圃,组成了别具特色的芳香小镇,每年吸引超50万游客,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居民增收。村里集中安置的农民住房宛如乡村别墅,蔡家楼埭经美丽乡村建设由“脏乱差”逆袭为“最美一条埭”,水杉涵养林也体现了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

这些只是上海乡村振兴成果的一部分,不同地区都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上海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对策建议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

1. 耕地保护政策

-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对耕地的用途管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例如,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截至2023年底,农业部门立项批复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已上图入库面积也在持续扩大。

2. 农业补贴政策

- 实施种粮补贴,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给予直接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补贴标准根据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等因素确定,确保补贴资金真正惠及种粮农民。

- 农机具购置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补贴范围涵盖各类粮食生产所需的农机具,如播种机、收割机等。

3. 粮食储备政策

-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确定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加强储备粮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轮换,保证储备粮的质量和安全。

- 完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制定粮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粮食市场供应。

在乡村振兴方面

1. 产业发展政策

- 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例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的扶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金融支持和市场拓展等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2. 人才支撑政策

- 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 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3. 生态宜居政策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改造。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

-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0 阅读:3

千易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