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官方消息,一架美国私人专机抵达北京,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公开批评特朗普,引发广泛关注。
特朗普一直以“国家安全”之名行“制造业回流”之实。他声称对药品加税能迫使药企在美国设厂,对半导体征税可推动芯片产业链回归。可这真能如他所愿?数据显示,药品行业警告,加征关税或致仿制药企业退出市场,让美国药品短缺问题雪上加霜;半导体企业也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依赖进口芯片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更是叫苦不迭。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启动对稀土等关键矿产的“232调查”,欲扩大关税覆盖范围。白宫称美国至少15种关键矿产依赖进口,威胁国防和经济安全。一旦关税落地,全球供应链压力倍增,消费者得承受价格上涨,全球经济也可能被拖累。
特朗普(资料图)
就在特朗普加税消息甚嚣尘上时,4月17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踏上北京之旅。要知道,三个月前他还明确表示要继续与中国合作。英伟达的日子并不好过,因美国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遭遇重创,披露约55亿美元损失,股价年内跌幅超20%。为规避出口限制,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H20芯片,然而特朗普政府突然将其纳入管制范围,订单无法交付。有消息透露,中国客户可能转而选择华为等本土企业,这无疑会加快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化进程。
沙利文在哈佛大学的一场活动中,毫不留情地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批评。他指出,特朗普企图通过关税政策孤立中国的想法太过天真,这种做法不仅没能达成目的,反而严重损害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以越南为例,美国对越南征收近60%的关税,这让众多企业对美国政策的稳定性打上问号,不再轻易信任美国。反而是中国,抓住机会强化了与越南等国家的合作。
黄仁勋(资料图)
沙利文还表明,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走向崩溃,中美两国将长期共存。中美竞争虽无法避免,但更多的是一种可控的竞争状态。他格外强调自己任内的一项“成果”,就是成功管理中美竞争,避免其升级为严重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并扩大双方在重要事务上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要为两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合作创造空间。沙利文的这番言论,和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观点不谋而合。谢锋近期也明确表示,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交融程度极深,在当下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形势下,更需携手搭建起“合作之桥”与“和平之桥”,共同抵御保护主义的冲击。
沙利文此次表态背后大有深意。美国政坛内部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存在不同声音,此次他对特朗普政策的批评,或许反映出拜登政府对当前中美关系走向的担忧。拜登政府上台后,虽在表面上维持着对中国的强硬姿态,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又不得不考虑中美经济深度融合的现实。美国众多企业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贸易摩擦的加剧必然会反噬美国自身。
在国际大舞台上,中美两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国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双边关系的体现,更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美国若继续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方面,美国盟友并不会盲目追随其脚步,因为自身利益才是他们考量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
沙利文(资料图)
沙利文说“中国不是苏联”,这反映出美国部分政客逐渐认识到中美关系的特殊性。苏联曾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冷战对抗,最终走向解体。而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如疫情的持续影响、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肩负着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任。此时,中美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特朗普时期的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未来美国是否会继续推行强硬的对华政策,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过,无论美国政策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相信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