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不是诸葛亮发明的?从孙家寨汉简,探究汉代军队实战阵法

冷兵器的斗争 2023-09-21 08:09:15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黎子堂

字数:2481,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每当有简牍出土,必然会引得历史学者、爱好者们弹冠相庆。毕竟,新出材料往往意味着过去的一些疑问将得到解决(虽然往往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又或者新的课题的出现。而对军事爱好者来说,最兴奋的莫过于新出简牍里有涉及军事操典、军事档案、兵书的内容。不过可惜的是,目前来看,我们还是得继续啃旧出简牍的材料。几个月前,笔者的《霍去病18岁一出征,为何就能带800骑兵?考证汉代部曲制细节》讨论了一下上孙家寨汉简中关于汉军编制的问题。不过该简牍中还有很多关于阵法学的问题,所以这一次笔者再来梳理一下其中关于阵法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读者们对汉代军阵有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将简牍中有关阵法的内容罗列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上孙家寨汉简中记录的阵名有【兑武】【浮苴】【圆】【方】【牡】【冲方】六种。

阵名问题

先说阵名,六种阵名中有四种能与《武经总要》所引裴绪《新令》中的八阵直接对应,分别是【圆】【方】【牡】【冲方】,而【浮苴】当就是【罘罝】之阵。唯一没有对应的是【兑武】,但,【兑武】也能与银雀山汉简中《十问》所反映五阵中的【锐】阵相应。所谓【锐】阵,就是银雀山汉简《 十阵》中的【锥形之阵】 。而【锥行之阵】,阵形如字面意思,尖锐如锥,又据阵刃二字可推知,是裴绪《新令》八阵法中的【牡阵】 。所以【兑武】实际就是【牡】的变称。

不仅如此,这六种阵名在《孙膑兵法-官一篇》现存简文中也能找到一些对照。

第三、第五所说【方】、【冲方】则可以与上孙家寨汉简,裴绪《新令》中的【方】【圆】相挂钩,第四条的【卦阵】,亦是常见阵法,卦、疑似圭,迎陵即仰攻,李训祥先生认为【卦】阵即对标《新令》中的【冲方】阵。如此,则第三、四、五这三条分别对标了《新令》的【方】、【冲方】、【圆】三阵。

第七条,锥行之阵,前文已说,是对标上孙家寨汉简中的【兑武】和《新令》中的【牡】阵。

第八条,浮沮而翼,浮沮,即上孙家寨汉简中的【浮苴】和《新令》中的【罘罝】阵。

通过上述推定,我们可以确定,裴绪《新令》中那套三才五行系统的八阵,就是汉代使用的八阵系统。如此,上孙家寨汉简中的阵形具体情况就可以通过裴绪《新令》和银雀山汉墓简牍中的《十阵》《十问》来还原。

五种阵形的具体形态

下面根据《新令》所载的八阵系统对上孙家寨汉简中的五阵进行还原。需要说明的是,《新令》中的部曲编制有一定问题,其制如下:“百人曰队,二队曰官,二官曰曲,二曲曰部” 即一队100人,一官200人,一曲400人,一部800人。而上孙家寨所反映的汉代部曲制,为50人一队,100人一官,200人一曲。部方面,则存在争议,有部校同级说 ,部校分级说 ,具体可见笔者之前在冷研的文章《霍去病18岁一出征,为何就能带800骑兵?考证汉代部曲制细节》

不过,这方面也可能是裴绪所能找到的汉代军令在编制人数上有所缺漏所导致的。如果要用汉代编制,也是能套得上的。如以部校同级的观点来看,一部五曲,共2000人。则只需要将裴绪八阵中的五部换成五曲,十曲换成十队即可。以部校分级的观点来看,一校五部(一部二曲),则沿用原制即可。当然,就目前新出材料来看,汉代一部更大概率是五曲。不过下文为图文对照方便,仍用裴绪《新令》中的二曲部法。读者在参阅时可以将其中的部换成曲,曲换成队。

方阵:

首先,方阵是最基本的阵形,也是其他阵法的起始式,在裴绪八阵法中,其他阵形均由方阵起手。

该阵特点是宽广的正面和较小的纵深,是一种主攻阵法。

▲图源:《中国战术史》

圆阵:

圆阵,阵如其名,是一种外向的防御阵型。李广对左贤王之战,即采取骑兵下马为圆陈外向的防御阵型。所谓“广为圜陈外向”需要注意的是,圆阵未必就真的摆成几何上的圆形,只是把中军包到中间形成防御阵型,即可算圆阵,以此观之,则传闻最广的九宫八卦式握奇八阵,也就属于这种圆阵。

▲图源:《中国战术史》

▲图源:《古阵新探》可以看出这一版的圆阵并不圆。

冲方:

冲方,“以其直前折冲于敌” 也是一种主攻的阵势,光从阵图来看,正面依然很宽,但是纵深较于方阵更深。李训祥先生认为,兵马俑一号坑的阵势,即属于冲方。

▲图源:《古阵新探》

罘罝:

罘罝,是参照捕兽的网而组成的张开两翼以扩大正面的阵形,也是一种主攻阵法。

按《新令》所述,其实就是把方阵左右两翼的左部、右部变成横列,形成羽翼包夹之势。这一阵法与牝阵颇为相似,只不过牝阵是直接摆成口袋坐等敌方来攻,而罘罝则是主动包夹上去。

▲笔者灵魂绘图,可大致参考

▲牝阵

兑武(牡):

前文已述,兑武当就是牡阵。也是一种攻击阵形。阵刃以锐形,其特点是尖锐如锥,用于集中攻击一点,以突破敌军阵势。李训祥先生认为,韩信垓下之战,很可能就是采用了先牡阵后牝阵的战法,先尝试以牡阵阵型,中军突击,失败后由两翼孔费将军部前出成牝阵包夹合围之势。

▲图源:《古阵新探》

小结

通过以上还原,我们可以发现,上孙家寨汉简中所反映五个阵形,除圆阵以外,均为攻击阵形。且颇喜欢宽大正面以利包围的态势,迥异于后世方方正正利于防守的营阵合一的握奇法。这或许是因为在汉代,军队仍以主动冲锋却敌为主流,而非寄希望于摆大阵,守死地。

参考资料:

大通上孙家寨汉简整理小组.大通上孙家寨汉简释文[J].文物,1981,(第2期).

李零.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汉简性质小议[J].考古,1983,(第6期).

白建钢.青海木简与汉代军队[J].文博,1986,(第1期).

汪桂海.漢代軍隊編制、軍陣及二者之關係[J].简帛研究,2015,(第1期).

李兴斌.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佚文·十阵[J].孙子研究,2021,(第5期).

金玉国:《中国战术史》

李训祥:《古阵新探-新出史料与古代阵法研究》

许学仁:《先秦两汉传世及出土文献中的兵学研究》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黎子堂,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