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晋江。
历史悠久,唐开元六年(718年)置县,有1300多年历史,历来是泉州府首邑,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
一起来看晋江名列中国传统村落的最美9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位于泉州晋江金井镇的海角,名列第3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
福全村历史悠久,唐乾年间,即在此驻兵戍守。至宋代,福全港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商贸港。相传在唐朝时,有一艘木船,也称为“福船”,停靠在福全港而得名。
雄伟壮观的古城墙矗立在村口,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如今的古城墙,是也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
福全古城形似葫芦,最大的特点是“三沉三现,三山看不见”,即城内有三座山、三个水塘以及三座建在石头上的庙。整个古城被划分“十三境”,因明代有一千户带兵驻扎,因此有20多个姓氏传芳,也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
一幢幢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特色建筑映入眼帘。“燕尾脊”和“出砖入石”夺人眼球,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出砖入石”,这是的建筑未经修复,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明清特色。古城内还保留着许多南洋建筑,包容着多元的宗教文化。
2 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
位于晋江南端围头角西坡,东、北环山,西、南濒海,是闽南知名的侨乡,古韵人文延绵,山海风光秀丽,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一座座红砖古厝,更是诉说着这个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的乡愁故事。
村落居民以蔡姓为主。据族谱记载,蔡氏开基祖蔡我东是在宋元之交从石狮大仑来到这里落脚,村庄历史已有700年之多。
如今走进塘东村,穿过纵横交错的石板老街小巷时,会经过一个类似于北方过街楼的阁楼,村民称为“辕门脚”。“辕门脚”的拱形牌坊纪念的就是塘东明代先贤——蔡缵。
村中的蔡本油两座洋楼古厝尤其值得寻访。一座是西式番仔楼,一座是中式三开间双层楼,两楼并列,坐北朝南,坐落在村庄北面。两座建筑前面有宽阔石埕,建低矮墙围,可供坐着休息。后面置花园一座。
3 晋江市龙湖镇南浔村
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南浔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施琅、“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故里,村落里延续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传统闽南红古大厝,还在娓娓叙说着先人的“忠、勇、廉、孝、信、义”。
这里人文久远,文物众多。施氏大宗祠、靖海侯府和施琅墓同列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施氏大宗祠明崇祯十三年始建。祠堂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进带护厝,穿梁斗拱,前设石庭,后附花园,系典型闽南硬歇山顶皇宫式建筑。
另有长顺古民居建筑群,见证着两岸贸易和文化交流。由大厝、公妈厅、油坊、当铺和通瀛书舍5组建筑组成,所有建筑皆是红砖外墙,燕尾屋脊,为典型的闽南传统古建筑,可与侯府相媲美。
长顺古民居前的四方街,至今仍能看见当年商业繁忙的景象。而位于四方街的竝玉山庄,建于清朝末期,是为纪念一门两兄弟同时中举后而兴建的,如今是晋江市内现存较大的私人山庄。
4 晋江市灵源街道灵水村
灵水,古称灵水堡,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4年)御史吴中复与兄弟吴中纯隐居于灵源山修道,山上溪涧之水绕村而流,村庄因此得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 380年),灵水吴氏肇基始祖懒翁携幼孙温明自泉州东门迁徙于此,灵水吴氏开始衍传,至今近700年。
这里古迹众多,灵水古村落共有200多座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1 40座,连片分布在灵水前乡、后乡,村落整体风貌保存良好,体现了闽南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主要有闽南“皇宫起”的古式大厝、中西合璧的华侨番仔楼和具有海洋风情的石构民居等三种形式,代表着晋江从明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里的灵水老街,是由旅菲华侨吴良师于上世纪牵头兴建的。上世纪中期的灵水街商铺林立,货品琳琅满目,是周边贸易的集散地,当时的经营规模及繁华程度为人所津津乐道,至今依稀可见当年繁华。
5 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村
梧林村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人文久远。村内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89幢。许多建筑虽历经沧桑,其背后凝聚的家国情却历久弥新,无声述说着“番客们”的爱国情怀。
村落入口,最为明显映入眼帘的是闻名遐迩的朝东楼,现已建成侨史馆向游客开放,楼里陈列着斑驳的物件,图文并茂地讲述着梧林侨史。
最为壮观的“五层厝”是旅菲华侨蔡德鑨的宅邸,整体为古罗马式艺术风格,大门采用闽南官式大厝传统构造,左右两侧双向照门上书“茶经”“荔谱”,为蔡氏先祖蔡襄代表作。
另外村落中较为“抢眼”的当属又高又瘦的修养楼,修养楼又名“枪楼”,为钢筋混凝土夯实墙结构的碉楼,墙体上有许多射击用枪孔,里大外小,可扩大射击范围,当年成年男子轮流驻楼守更放哨,起到了随时警戒及抵御外寇的作用。
6 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
福林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第7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被誉为“侨乡中的侨乡”。
这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典型闽南特色古村。村庄居开阔盆地,阳溪自西北而东南,曲折穿流于盆地中间,两侧田园风光,景色宜人。
福林村历史悠久,由檀林村和粘厝埔两个自然村组成,其中檀林村村民以许姓为主,相传檀林此地因陈氏开基,故称“陈林”,又因檀树成片,改称“檀林”,后因弘一法师曾在该村福林寺驻锡而借寺名为村名。福林寺建于明万历年间,香火鼎盛,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的《晚晴集》就是在福林写下的。
粘厝埔村民全部姓粘,据传粘姓是北宋时期金国皇室完颜宗翰后裔。他们于福林择地而居,繁衍生息而形成村落,粘厝埔也是晋江市唯一一个满族村。他们家家户户门楣上写着的“河山衍派”或“完颜传芳”,昭显着粘氏族人的满族身份。
福林的古厝中,古大厝、番仔楼都颇具特色,而且每一座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端园、春晖楼、崇德楼、书投楼、望月楼……村里的“通安古街”也是“福林五古”的其中一古,是上世纪20年代出洋的福林华侨筹集资金回乡建成的“回”字型街市,其繁华曾一度闻名周边乡镇。
7 晋江市安海镇瑶前村
晋江市安海镇瑶前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古村落共有43栋古民居、10栋历史建筑,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距今300多年。瑶前村民居是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院落布局是“三间并排”的四合院,外部设置外廊,院落内部设置天井和冷巷。
该村建筑讲究,既有装饰华丽的祖厝宗祠,又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寺庙,更有保持中原传统和闽南特色的古民居,代表着明清以来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
8 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
地处晋江市金井镇的围头村,浓缩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还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东西线两条旅游线,东线滨海休闲带有着古渡观光渔港、围头海角生态园、东线和平公园、金沙湾、月亮湾、东海湾,形成“一港二园三海湾”;西线战地观光带有着“八·二三”战地园区、毓秀楼、达屋楼、战地文化广场、永平古城广场、滨海休闲广场,形成“一区二楼三广场”。
景区内乡村民俗风情独具特色,拥有闽台渔村风情的“围头古街”、六百多年历史的围头浪萍妈祖宫、抗倭古地永平司城、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施琅大将军屯兵遗址、金沙湾天然海水浴场等风光。
围头村海岸线长达6500米,南与大金门岛东北部相距仅5.2海里,是祖国大陆最贴近大金门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八二三”炮战历史和闽台滨海乡村景观,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9 晋江县东石镇檗谷村
晋江县东石镇檗谷村,名列第6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九曲溪蜿蜒而过,红砖古厝散落在青山绿水间,是一个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古村落。
村里黄氏祠堂是福建名祠之一,始建于南宋淳熙癸卯年(公元1183年),故而沿袭了宋代建筑简洁的风格。祠堂占地4.8亩,实体宽21.1米,深44米,高13.74米,门口独有7个大埕,连接一起全长有221米,据称是泉州南门外最大的宗祠。
黄氏大宗祠是檗谷乡土宗族文化鼎盛的代表,红柱青瓦金字,无一不透露出庄重和肃穆。宗祠内楹联重重,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宗族的处世之道。
另外村内古檗山庄也值得一看。庄园内碑帖作品分布井然有序,“真草隶篆,颜柳欧虞”各有风韵。这些来自民国时期的书法篆刻作品,是近现代名人书法聚集地,堪称近代书法大全。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