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弥漫着不安的氛围,内忧外患不断严重,这使得崇祯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寄托在了吴三桂身上。
很明显,从后来吴三桂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没法改变当时的局面。清军入关后,吴三桂因有功而被封为王。
然而最终由于未能掌控好局面,导致全家被斩首,不过近些年来专家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情况,他的儿子居然躲开了这场灾难,与陈圆圆藏到了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
那现在他们的后人状况怎样呢?他的儿子又是怎样躲开这样的灾祸的呢?
【吴氏家族的覆灭】
在晚明那时候,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外得应对装备精良的清军不断地侵扰,对内的农民起义更是把崇祯搞得心烦意乱。
在这个时候,吴三桂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要是山海关被攻破,不管是对李自成,还是对崇祯,那可都是沉重的打击。
很明显,在争夺王位的战斗中,李自成的起义军更为厉害,最后是他们率领军队进入了京城。
与此同时,吴三桂始终在迟疑,要知道关外的清军给出的条件着实优厚,那自己究竟该走哪条道呢?
最终,李自成在京城的一系列举动,让吴三桂彻底断了念想,他毅然打开了山海关,清军如潮水般汹涌而入。
与此同时,吴三桂不停地帮着清军追击李自成的剩余部队,还对后来的南明政权予以了打击。
这时候,吴三桂明显背叛了大明,转而投向了顺治,将其当作新的领导者。
顺治对吴三桂的功劳颇为满意,要知道,在他父亲皇太极当政时,就一直想拿下吴三桂所守的山海关。
那吴三桂为了能让大清称心,多次对当时的南明政权进行剿杀,最后大清因吴三桂的功绩,封他为平西王。
这地方那可相当了不得,那会儿藩王数量不多,吴三桂便是其中之一。
那本来吴三桂所驻守的地方颇为偏远,这下他就如同一个土霸王似的。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诸多问题冒了出来,大清很明显地察觉到,藩王权力若是过大,会给国家带来不良影响。
起初之所以对他们这般厚待,那是由于国家尚未稳固,而现今国家已然站稳脚跟,这些人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清的眼中钉,所以削藩行动就此展开。
与此同时,吴三桂在这儿当土皇帝的时间太久了,他的内心早就对这个位子有了特殊的感情。
当这两件事凑一块儿的时候,一场造反运动就拉开帷幕了,然而当时吴三桂打出的竟是反清复明的旗号,这着实有点让人觉得可笑。
等到吴三桂称帝之际,那些投身其队伍的人方才醒悟,压根不存在所谓的反清复明,这全然是吴三桂布下的一个骗局,这时的吴三桂已然处于丧失民心的境地。
他手下的大臣纷纷离他而去,没多久,吴三桂的政权便垮台了。
【吴三桂的后人】
那实际上在吴三桂的部下有个善战且身份特别的人,这人是吴应麟。
表面上是吴三桂的侄子,可实际上是他的亲生子,只是被他送到了自己大哥那里。
那从前期来讲,这人战斗力挺强的,然而到了后期,他身居高位,就变得越发不像话了。
凭借吴三桂的势力,这人在此处愈发张狂蛮横,那时这人的名声极差。
吴三桂瞅出来这人没啥大本事,很难担当重任,多次表明自己的位子不会给这人,而这倒正好帮了自己一把。
虽说吴应麟在战斗力上是具备一定能力的,然而到了后期,他却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
面对前来征讨的清军,吴应麟不断后退,然而清军已决意将其围剿。最终,在战斗中,吴应麟带领的队伍被打散,他也在一片混乱中逃走了。
这会儿吴三桂满心不甘地合上了眼,大清要做的事儿就是把吴氏家族的所有人都给除掉。
就这么着,好多吴氏家族的人都被砍杀了,而这会儿吴应麟还在逃跑呢。
就在这个时候,他碰见了躲在岑巩县的陈圆圆。想当初,吴三桂败局已定的时候,他手下的好多人都踏上了逃亡的旅程。
陈圆圆察觉情况不妙,赶忙收拾行李开溜。之后遇到了另一个人,他俩决定找个没人知道的地儿隐居,好把吴家的血脉传承下去。
然而这件事的争议颇多,史书中对这二人的记录不少,一部分人觉得这二人可能在清军刚开始围剿时就已然身亡,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这二人只是躲起来了。
在贵州的马家寨发现了一些迹象,据当地老百姓讲,当年那两个人就是在这个地方隐居的,而且一直在这儿过日子,村里的人到现在都姓吴。
追根究底,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人,那这儿就有个问题了,既然都姓吴,咋又把这地方叫马家寨呢?
一方面是那时得加以掩饰,不能叫吴家寨,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有位姓马的将军为庇护二人,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因为要纪念这位将军,便把寨子取名为马家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就村子的情况而言,陈圆圆的墓一直保留到现在,此外,吴氏家族的祖坟也在这儿。
透过石碑上的文字,能够了解到这段历史的相关记录。现今,这个家族已传承了众多代,不断繁衍,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虽说从历史的层面看,吴三桂绝非一个正面角色,然而这其中的对错又有谁能真正讲明白呢?
这些事儿只能等后人慢慢地去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