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涨十倍,随后迅速下跌93%的细分龙头公司

趣闻有槽点 2025-03-11 02:52:48

震安科技是防震龙头,也是唯一一家以防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起家于地震严重的云南,随后业务拓展到全国。公司主要产品是隔震支座和消能阻尼器,通过收购格林机械,公司还进军核电抗震领域。

公司2019年上市,在19-21年大牛市的助推中,在国家2021年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公共建筑应当采取隔震减震技术的政策背景下,股价翻了十倍,随后又下跌超过93%。我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公司,但是我觉得除了退市股,公司的波动率应该在A股历史都有名的。

我对下跌超过90%的公司都很感兴趣,于是就想研究一下。

一、【财务分析】

基于Q3数据,整理公司财务数据如下:

流动资产17.4亿,其中总现金5.7,应收8(1年内2.8/1-2年3.3/2-3年2.1/3年以上1.9其中5年以上有0.5),存货3(原材料0.5在产品0.7库存商品1.5),其他流动资产0.1(预缴增值税)。

非流动资产7.7亿,其中固定资产+在建合计6.2,无形资产0.7,递延所得税资产0.6。

总负债10亿,其中借款及一年内合计2.8,债权2.15,应付2.2,合同负债0.9,其他应付0.5(市场推广、项目押金等)。

现金流方面,2020-2023年现金流依次是1.21、-1.83、-0.38、0.78,除2023年外,其他三年均低于远远低于利润。2024年现金流一直为正,与公司加强业务筛选有关。

综上,公司财务目前不紧张,但净现金只有0.75亿,应收问题很大,已经影响2023和2024的业绩,估计还会影响未来一两年。好在公司及时扭转,目前现金流已经回正。总体来说,公司目前最大的雷就是应收。

二、【经营问题】

一、上市以来的发展

震安科技是全国较早研究防震产品的公司之一,2019年IPO募资3.84亿,用于减隔震生产线技术改造。2021年3月,公司发行2.85亿可转债,用于新建减隔震制造基地。7月,投资5000万获得常州格林电力机械制造公司66.67%股权,常州格林一直是国内核电机组建设中防震阻尼器的重要参与者。 2022年9月,向富国基金发行456.9万股募资2.5亿元,用于阻尼器制造项目、研发中心等。

2016年以前,公司90%+的收入来自隔震支座。2017年后公司开始拓展消能阻尼器和支吊架,2024H1,隔震支座收入占比55%,阻尼器收入36%。随着收购常州格林,公司还拓展至核电领域。

公司起家于云南,截止目前,公司在西南、华北、华东设置区域销售中心,在多省设立办事处,业务逐步走向全国。

二、公司实力

公司参与防震领域很早,而且领域本身就很小,目前全国可能也就是二三十亿的市场,国家、地方、行业的标准基本都是公司主编或参编,国家住房和建设部2014年专题项目《减隔震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就是由公司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

公司目前承建国内诸多重大标志性 项目,如北京大兴机场、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歌舞剧院、上海日本领事馆、云南省博、唐山中石油LNG储罐项目等。此外,全球最大的储气罐——中国海油在华南的金湾项目就是公司做的防震。

因此公司实力这块没有问题,绝对的龙头。

三、2019-2021年为什么大涨?

一是唯一性。公司目前依然是唯一以防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又是细分龙头,防震减震又是与人们生活乃至生存息息相关的事情,那自然就有炒作空间。

二是政策预期。2021年5月,国务院颁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立法方式要求,在地震重点地区新建的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建筑都应采取隔震减震技术。具体内容在实施前就已经传出风声,又是民生工程,又是立法强制,自然给足了炒作空间。2021年我国减隔震市场规模也就18亿,但是在财通、太平洋等券商的预计中,未来的市场空间起码得400-500亿,是目前是二三十倍,那震安的股价上涨十倍自然也正常。

四、股价为什么跌回原点?

一是收入并不如预期。狂欢本来就有要散的时刻,2021年条例实施后,减隔震市场并没有出现迅速的指数级增长。炒作泡沫的破灭,叠加涨多了要跌的规律,股价自然大跌。

二是利润出现亏损。其实券商是非常看好震安的,要不然富国基金也不会以接近55元的价值入股公司。问题就在于,减震行业出现了问题,导致震安大亏。

首先,建筑行业风光不再。减隔震行业毕竟不是独立行业,而是依托在建筑行业之下,建筑行业不再辉煌,地产跌幅更狠,那减隔震行业自然很难。

其次,市场竞争加剧。减震条例不仅吸引来炒作,还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于是,市场竞争开始。2021年前震安毛利率在50%以上,2021-2023年,公司隔震产品成本由1万元/套下降到0.9万,但销售单价却从1.8万降低到1.4万。加上橡胶、钢材、铅锭等原材料价格不稳、研发投入增加等,最终使得毛利率只有34%。

最后,公司主动压减回款难的项目。前面说了,公司最大的雷就是应收,建筑项目这两年回款难大家都知道,公司自然那更清楚。2021-2023年公司分别计提2191万、5559万和5383万。因此,现在收入和现金流只能保一个,公司选择现金流,所以能看到,2024年的现金流都很不错。而且公司也表示,主要客户在向中建、中铁等大型央企靠拢。

因此,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怪公司,大环境的问题,没办法。从结果看,时代新材、天铁股份的财报也很难看,天铁募资的减隔震项目2022年9月建成,2023年项目亏损5756万。而且,市场空间确实没有预期中增长。

【总结】

无论是行业的问题还是公司本身,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至少未来一两年,公司的业绩不会好看,毕竟应收在那压着,每年都得计提。但是,公司营收超过3亿没有问题,业务正常,因此,不存在因为营收不过3亿且亏损被*ST、连续三年亏损且存在持续性问题被ST的情况。资产表目前还行,后面对项目进行筛选的话,应该不会比现在更差。

公司业绩肯定是不好看的,股价上涨只能期待两个事:一是唯一性,这个毕竟还在,而且没有改变,真的要吹肯定还是能吹的,未来建筑回暖,减震也是受益方向嘛;二是股价下跌超过93%,一般来讲,除非退市,否则股价大跌超过90%的,一般都会反弹一波甚至区间震荡几波。

0 阅读:0

趣闻有槽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