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河边的错误》大结局离谱到爆,无语指数破表!

近期,电影市场好像被一种题材扛起了招牌,那就是——犯罪悬疑片。虽然乍一看题材不太新鲜,但这类影片都围绕着犯罪、人性和尺度

近期,电影市场好像被一种题材扛起了招牌,那就是——犯罪悬疑片。虽然乍一看题材不太新鲜,但这类影片都围绕着犯罪、人性和尺度展开,带给观众高度紧张的观影体验。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国庆档结束后,一部新的犯罪悬疑作品正热映中,由影帝朱一龙主演,名为《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余华的小说曾引起张艺谋的兴趣,但改编难度太大,于是不了了之。然而,魏书钧决定挑战这个项目,结果成功将它搬上了大银幕。那么,这部电影是否把小说中的故事交代清楚呢?

《河边的错误》的故事源自一起河边命案:幺四婆婆死在河边。这名孤独的老妇人与养子“疯子”相依为命,她突然死去,引发了许多疑问。朱一龙饰演的刑警马哲负责调查这个谜案。

在案发现场附近,警方找到了一个女人的包,里面有磁带录音提到“钱玲”。年轻女孩钱玲与已婚男子王宏有染。当这段不伦之恋曝光后,导致命案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还有一个女人,“大波浪”(实际上是理发店老板许亮)出现在河边,而她也因该案被杀害。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

更神秘的是,王宏死后不久,一个浑身鲜血的疯子出现在现场,手持刀具。他如同从天而降,似乎被送到了马哲的面前。如果有人在背后操控这一切,那么这局棋定然高明绝伦。无论是角色还是观众,似乎都是棋盘上的棋子,随着神秘事件的发展被不断耍弄。

电影一方面制造离奇的氛围,一方面试图告诉观众一切并不那么复杂。比如,当马哲前往疯子家调查时,他发现幺四婆婆长期遭受疯子的虐待,但她却乐在其中。这让疯子或许误以为她欣然接受这些折磨,所以将河边的幺四婆婆当作对象,无意中致使其死亡。

然后,大波浪许亮就是个有特殊癖好的人,当他意识到王宏已经看到了他的怪癖,害怕被揭露,于是选择迫切地将自己引来警方。但是,还有很多事情解释不通,比如为什么疯子要杀死王宏?为什么他还要杀害一个目击者的小男孩?也许这只是他的心血来潮,或许长期施虐让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无法用疯子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一切,马哲也无法。

马哲在一次次的巧合中感到困惑,尤其当许亮决定“社死”时,在马哲面前跳楼自杀,让马哲的思绪变得混乱不堪。影片的后半部分充满了迷幻元素,现实与幻想难以分辨。观众与马哲一同走进这场疯狂的旅程,都急切地想快进到结局,找到一个明了的解释。

马哲的固执在于获得“三等功”,并查明疯子是凶手。但这一切最终似乎都没有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局。是谁犯下这一系列罪行?答案不明确。

在电影中,马哲看到了疯子从精神病院逃出,追击时开了四枪,然而在与局长报告时,他表示没有开过一枪。这似乎是一种幻觉。而之后,在河边,马哲再次遇到疯子,将其打倒。随后,他终于获得了他渴望的“三等功”。这似乎是现实。因此,影片是否暗示杀人的是马哲?这个案件是否最终被疯子所犯?结局似乎不明朗,观众也陷入困惑之中。

电影结束后,仍有很多未解之谜。马哲的儿子仿效了“疯子”在河边用石头将衣服沾满鲜血的举动。而马哲的妻子也留了一头大波浪卷发。如果马哲没有走出这个案件,也许他也会成为另一个“疯子”。故事似乎形成了一个闭环,难以解释。

这部电影给人一种迷幻、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结局不是给出答案,而是要观众自己去解释,这种开放式结局让人兴奋,但也令人困惑。

最后,对于这部电影,你又有何看法呢?或许正如电影所言,没有答案,不如发疯。